CICI现场报道
中国,北京年7月23日上午,第十三届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大会的结构性心脏病专场吸引众多医师参与。本场会议由中医院蒋世良教授、医院王广义教授和郭军教授担任主持。会上,蒋世良教授带来了“年全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的报告。《门诊》杂志记者现场与您分享本次数据的内容解读有何新意?
年先心介入数量下降原因分析——漏报严重
年4月,蒋世良教授在全国介入心脏性学论坛上代表卫计委心血管病介入诊疗管理专家工作组介绍了年全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网上注册数据的情况。《门诊》杂志当时即进行了全面介绍。在此基础上,本次会上蒋世良教授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理,并提出了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首先,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数据主要来源是卫计委先心病介入治疗网络直报系统。年至医院(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共完成了,例先心病介入手术。分析数据可知,年至年的先心病介入数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但年介入数量为26,例,同比年下降了4.6%。
▲图1.~医院先心病介入治疗完成例数
在今年4月的发布会上,蒋世良教授就先心介入数量下降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蒋教授表示,一时的数据下降并不代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数量减少,短时出现数据的下降可能是由于漏报病例数目增加,同时通过外科微创途径进行介入治疗先心病的人数增多造成的假象。本次会上,蒋世良教授介绍了更详细的数据。对比年的数据可以发现,有多家原来每年先心病介入手术数量例以上的心血管中心,年上报例数仅为个位数。最医院年上报的先心病介入治疗手术数量超过例,而年则未上报。如果这几家漏报、未上报的中心数据基本与年持平,则年全国先心病介入治疗例数仍维持增加趋势。因此蒋世良教授特别强调,卫计委先心病介入治疗数据上报医院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参与。类似这样的漏报情况,不仅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而且对于临床医师把握发病趋势也带来了误判的可能。
并发症不容忽视,长期随访不足
根据上报数据显示,年大陆地区完成的先心病介入手术成功率达到了98%,总并发症发生率为0.65%,严重并发症发生为0.13%,死亡病例仅为0.%(2例)。其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三尖瓣腱索断裂2例(均为PDA封堵术),封堵器脱落25例(ASD封堵术15例、PDA封堵术4例、VSD封堵术4例、PFD封堵术2例)。心脏压塞8例(ASD封堵术6例、PD封堵术1例、PFO封堵术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是AS伴主动脉二瓣畸形球囊扩张术后——三度AVB。脑出血1例,死亡2例(三度AVB外科手术后缺氧和三尖瓣狭窄),均是发生在VSD封堵术后。
蒋世良教授指出,虽然从数据上来看,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理想水平。但部分中心%成功率及无一并发症的数据恐怕并不完整。医院为例,其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控制也很难达到如此“完美”的程度。此外,不仅要重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手术后长期并发症的控制也应引起医师重视。但这部分并发症患者很可能已错过干预时机,最终在外院收治并且不纳入卫计委先心病介入治疗的统计数据里。蒋世良教授表示,应该加强先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随访工作,很多时候及时的随访能够帮助这一人群改善长期预后,避免各种原因的晚期、极晚期并发症。同时,长期随访数据对于进行相关人群的观察研究工作也有着重要作用。
展望最新技术,国产自主研发器械方兴未艾
最后,蒋世良教授分享了近年来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最新技术的开展情况。包括肺动脉瓣带瓣医院等6个中心至今已完成50例的手术(由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发);可再扩张性肺动脉支架植入术在全国5个中心开展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入组70余例,该技术有望解决患儿发育后支架尺寸不适合的问题;另外,年开展至今已完成10例的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导管封堵下腔静脉型房间隔缺损,也获得了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蒋世良教授指出,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会引领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下一轮高速发展阶段,并最终让更多患者获益。
END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口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