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指南认为使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在进行息肉切除时不需要停用阿司匹林,活检时不需要停用华法令。有争议的是该指南更适用于血栓形成风险高的白种人,而非亚洲人,东方的内镜医师如果遵循西方的指南可能会导致患者大出血。
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此类药物具有潜在诱发消化道损伤的风险,因此服用此类药物的人群中有更多的人需要内镜检查。
既往的文献没有提及使用此类药物人群内镜诊治时停用药物导致血栓形成以及不停药导致出血的风险。
西方的指南认为使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在进行息肉切除时不需要停用阿司匹林,活检时不需要停用华法令。有争议的是该指南更适用于血栓形成风险高的白种人,而非亚洲人,东方的内镜医师如果遵循西方的指南可能会导致患者大出血。
如何使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最小化,东西方的内镜医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是相关资料的缺乏使得医师很难做出抉择。
西方观点
英国和加拿大根据内镜操作时出血的风险将其分为低风险内镜操作与高风险内镜操作。
低风险内镜操作包括:诊断性操作、活检术、诊断性超声内镜、胆管胰管支架置入;
高风险内镜操作包括:息肉切除术、ESD、EMR、EST、消化道狭窄扩张术、静脉曲张的治疗、经皮胃造瘘术以及超声内镜下细针抽吸术。
1.低风险内镜操作:
加拿大学者认为,低风险内镜操作时只要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正常范围内,抗凝药不需要做任何调整。
英国学者认为,低风险内镜操作时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应继续应用。如果华法令继续使用,应该确保它的INR不超过正常范围。患者继续使用华法令并在内镜诊疗前1周检查INR,如果INR结果在正常范围内继续使用日常剂量,如果INR结果超过正常范围,小于5,减少华法令用量至INR恢复到正常范围,如果INR超过5,应该和内镜医师商量推迟操作时间。
2.高风险内镜操作:
对于华法令的应用,加拿大学者认为,当患者具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超过3个月、没有危险因素的房颤、新植入主动脉瓣膜以上情况下行高风险的内镜操作时,华法令应该在内镜操作前停用4~5d,如果INR1.5,则皮下注射维生素1mg。为了使INR1.5,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内镜操作前给予新鲜冷冻血浆。
当患者具有1~3个月前有深静脉血栓、伴有危险因素的房颤、第一代人工心脏瓣膜、两个不同位置的人工心脏瓣膜、二尖瓣瓣膜、伴有人工心脏瓣膜的房颤、有心脏血栓史、重度的左心室功能不全以上情况下行高风险内镜操作时,应该在操作前4~5d停用华法令,如果INR低于2,则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定是否进行内镜操作。
当患者具有1个月前深静脉血栓形成、1个月内急性动脉栓塞的情况下行高风险的内镜操作时,如果不能延迟,则在内镜操作前4~5d停用华法令。一旦INR2,则应该给予肝素输注。在内镜操作前6h停用肝素,内镜操作后的2—12h开始使用肝素。当晚可以使用华法令。肝素与华法令应该一起使用直到INR达到治疗标准,一般需要1~2d。
英国学者认为当患者具有主动脉弓处金属心脏瓣膜、异种材料心脏瓣膜、不伴有心脏瓣膜病的房颤、静脉血栓形成超过3个月,在以上情况下行高风险内镜操作前5d停用华法令,在内镜操作前检查INR确保小于1.5,在内镜操作的当天晚上开始服用平常剂量的华法令并在1周后复查INR,确保抗凝剂足量。
当患者具有二尖瓣位置的金属心脏瓣膜、金属心脏瓣膜合并房颤、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静脉血栓栓塞后不足3个月、栓向综合征以上情况下行高风险的内镜操作时,华法令应该暂时停用并且用低分子肝素(LMWH)替代。内镜操作前Sd停用华法令,停用华法令后2d开始使用平常治疗剂量的LMWH,内镜操作当天停用LMWH,晚上可以开始使用平常剂量的华法令,治疗后可以继续使用治疗剂量的LMWH,直至达到满意的INR。
对于氯吡格雷,英国学者建议应该在内镜操作前5d停用。患者正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继续使用,如果没有,则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如果停用氯吡格雷,应该在停药期间做内镜检查,如果内镜操作推迟了时间,建议重新使用氯吡格雷、重新制定内镜操作计划。停用氯吡格雷时应该经过内镜医师和心脏医师讨论后方可考虑,会诊的消化科医师应该确认是否有必要行内镜操作。
如果裸金属冠状动脉支架的放置时间超过1个月,或药物洗脱的冠状动脉支架放置的时间超过12个月,那么氯吡格雷可以停用。如果药物洗脱支架放置的时间超过6个月并且内镜操作是必须的,那么暂时停用氯吡格雷可能是安全的。内镜操作前的7d应该停用氯吡格雷而继续阿司匹林治疗,操作结束后复用氯吡格雷。
美国学者认为诊断性内镜检查无论活检与否均属于低风险操作,低风险操作不需要调整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最近的一项研究对例患者行诊断性内镜并对其中例未停抗凝药物患者取大量活检样本的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研究中每次内镜平均取38.2个活检样本,无严重并发症,8例行肠镜的患者(3.1%)有少量自限性出血。
高风险内镜操作需要平衡血栓栓塞与出血的风险,通常都要调整华法令用量。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尚不明确。风险高时最好进行个体化管理,要与心脏科医师及血液科医师沟通,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
东方观点
日本学者认为即使是低风险的内镜下操作也有出血的风险,Komatsu等认为日本男性服用阿司匹林(mg/d)需要停药3d,而服用噻氯匹定(mg/d)需要停药5d,同时服用这2种药物需要停药7d,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才恢复正常。外科手术前7d停用阿司匹林,噻氯匹定需要停用10~14d。
香港的一项研究显示:患者年龄、活检部位、阿司匹林以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并没有增加息肉切除术出血的风险。因为华法令显著增加了息肉切除术后的出血风险(OR:13.37,95%CI:4.10~43.65),故需停用。
韩国一项问卷调查由美国胃肠镜协会(ASGE)中的东方会员(来自韩国、日本、中国、印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以及西方会员(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完成,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你是否严格遵循ASGE指南;(2)患者使用华法令时是否可行内镜下活检;(3)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时是否可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4)你是否认为亚洲人比其他人种有更高的出出血风险;(5)你是否认为白种人有更高的血栓形成风险;(6)内镜检查前你是否会询问患者的用药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东西方医师对于行诊断性内镜检查时都不停药,只有在活检时停用华法令。
双方都认为在息肉切除术前不需停用NSAID,而其他药物都要停用,分歧发生在阿司匹林,东方的内镜医师认为至少需要停用7d,而西方认为不需要停药(P0.)。对于术后药物应用,大部分东西方医师行诊断性内镜检查的当天就开始服药。活检后,东方医师认为除了NSAID,其他药物均要在术后1~3d才能开始继续服药,而西方医师认为术后当天就可以继续服药(P0.)。息肉切除术后双方均认为除了NSAID外其他药物要在术后1~3d方能开始使用。双方对于术后阿司匹林的使用产生分歧,东方认为术后1~3d使用较安全,而西方认为术后当天即可使用(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