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考前冲刺病理学药理学

确诊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585648.html

病理学

1.慢性肝淤血时肝细胞易发生:脂肪变性。

2.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结缔组织易发生:纤维素样变性。

3.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易发生:玻璃样变性。

4.良性高血压病肾脏入球小动脉易发生:水样变性。

5.陈旧性干酪样坏死灶周围易发生:病理性钙化。

6.肠坏疽属:湿性坏疽。

7.肾梗死属:凝固性坏死。

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时足坏死属:干性坏疽。

9.脑软化属:液化性坏死。

10.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的腐败菌感染属:气性坏疽。

11.出血:心脏破裂。

12.淤血:槟榔肝。

13.梗死:局部组织血流阻断。

14.栓塞:下肢静脉血栓脱落。

15.血栓形成: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16.寄生虫感染主要为哪种细胞增多:嗜酸性白细胞。

17.伤寒杆菌感染主要为哪种细胞增生:单核细胞。

18.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主要为哪种细胞增多:中性白细胞。

19.缝线剌激主要为哪种细胞增多:异物巨细胞。

20.梅毒螺旋体感染主要为哪种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21.菌血症:血液中可查到细菌,机体无中毒症状。

22.毒血症: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并出现中毒症状。

23.败血症:血液中有大量细菌生长繁殖并释放毒素。

24.脓毒败血症:血液中有大量化脓菌,并有多器官栓塞性小脓肿。

25.病毒血症:血液中可查到病毒。

26.严重贫血:虎斑心。

27.风湿性心外膜炎:绒毛心。

28.二尖瓣狭窄:梨形心。

29.二尖瓣关闭不全:球形心。

30.高血压性心脏病:靴形心。

31.严重贫血或维生素B1缺乏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32.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心肌结构破坏。

33.肥大心肌发生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心肌细胞不平衡生长。

34.心肌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减少加重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

35.肝细胞点状坏死:急性普通型肝炎。

36.肝细胞弥漫大片坏死:急性重型肝炎。

37.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或桥接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

38.肝细胞大片状坏死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亚急性重型肝炎。

39.肝细胞损害较轻:慢性持续性肝炎。

40.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脏层上皮细胞与基底膜间有驼峰状沉积物。

41.膜性肾小球肾炎: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间有小丘状沉积物被钉突插入。

42.微小病变肾病:肾小球内无沉积物。

4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内有沉积物。

44.结肠癌:溃疡边缘呈堤状隆起。

45.肠结核:溃疡呈环形,其长轴与肠管长轴垂直。

46.肠伤寒:溃疡长轴与肠管长轴平行。

47.阿米巴痢疾:溃疡呈烧瓶状,口小底大。

48.细菌性痢疾:溃疡呈地图状。

药理学

1.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

2.治疗量的范围是指: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范围。

3.新斯的明禁用于:支气管哮喘。

4.阿托品禁用于:青光眼。

5.起效最快的是:硫贲妥。

6.诱导肝药酶作用最强的是:苯巴比妥。

7.与氟哌啶醇合用于镇痛的药是:芬太尼。

8.成瘾性极小的镇痛药是:镇痛新。

9.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兴奋α受体,同时也兴奋β受体。

10.麻黄碱:主要兴奋α受体,也能较弱的兴奋β受体,并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11.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药物是:酚妥拉明。

12.治疗肢端血管痉挛性疾病的药物是:酚妥拉明。

13.利血平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症状。

14.胍乙啶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体位性低血压。

15.哌唑嗪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首剂晕厥。

16.轻度尿崩症选用:氢氯噻嗪。

17.醛固酮增多性水肿选用:螺内脂。

18.胃酸质子泵抑制剂是:奥美拉唑。

19.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好的药是:西咪替丁。

20.作用较强,可引起便秘的药是:氢氧化铝。

21.急性肺栓塞选用:尿激酶。

22.新生儿出血选用:维生素K。

23.对沙眼、结膜炎有效的是:磺胺醋酰钠。

24.对耐药氯脓杆菌有效的是:环丙沙星。

25.新生儿因其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而易产生毒性的药物是:氯霉素。

26.可产生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作用的药物是:四环素。

27.氨基甙类抗生素+骨骼肌松弛剂:增加神经阻断作用,可致呼吸抑制。

28.庆大霉素+青霉素G:增强抗菌作用,扩大抗菌普。

29.庆大霉素+速尿:增加肾毒性。

30.作用较弱、缓慢和持久的利尿药是:氨苯喋啶。

31.作用迅速、强大、短暂的利尿药是:利尿酸。

32.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出血用:肝素。

33.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作用持久的药物是:华法令。

34.窦性心动过速宜选用:阿托品。

35.房颤的转律可选用:奎尼丁。

3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宜选用:维拉帕米。

37.能克服便秘和轻泻缺点的抗酸药是:胃舒平。

38.利用其吸收作用来纠正酸中毒的药物是:碳酸氢钠。39.高血压伴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宜选用:麻黄碱。

40.冠心病或肺心病伴哮喘发作宜选用:氨茶碱。

41.变异性心绞痛宜选用:硝苯吡啶。

42.扩张小动脉作用较显著的是:硝苯吡啶。

43.主要扩张动脉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是:肼苯哒嗪。

44.主要扩张静脉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是:硝酸甘油。

45.血浆半衰期为5~7天,给药后几乎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强心甙是:洋地黄毒甙。

46.静脉注射后起效最快的强心甙是:毒毛旋花子甙K。

47.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的是:消炎痛。

48.能引起胃溃疡的是:阿斯匹林。

49.效能最高的利尿药是:速尿。

50.中效利尿药是:氢氯噻嗪。

51.口服对胰岛功能缺乏者仍有降糖作用的是:苯乙双胍。

52.直接剌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而产生降糖作用的药物是:氯磺丙脲。

53.氯胺酮引起的麻醉常称为:分离麻醉。

54.在乙醚麻醉时,为加速进入外科麻醉期,常静注硫贲妥钠,此称为:诱导麻醉。

55.具有抗焦虑和中枢性肌松作用的药物是:安定。

56.具有抗癫痫和麻醉作用的药物是:苯巴比妥钠。

57.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

58.氯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59.糖皮质激素和阿斯匹林抗炎作用的共同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60.糖皮质激素能减轻疤痕和粘连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DNA合成。

61.抗炎作用最强的激素是:地塞米松。

62.水钠潴留作用最强的激素是:去氧皮质酮。

63.大剂量碘抗甲状腺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腺素分泌。64.甲基硫氧嘧啶抗甲状腺作用是通过抑制过氧化酶,影响环节引起作用:碘的氧化、酪氨酸碘化和缩合。

65.少数人用极少量异戊巴比妥即产生麻醉的现象是药物作用的:差异性。

66.治疗量的洋地黄主要作用于心脏的现象是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67.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取决于:消除过程。

68.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吸收过程。

69.色甘酸二钠主要用于:平喘。

70.奎尼丁主要用于:纠正心率失常。

71.可能引起抑郁症的降压药是:利血平。

72.可能引起全身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降压药是:肼苯哒嗪。

73.控制心肌梗塞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是:利多卡因。

74.具有膜稳定作用,并有金鸡钠反应的药物是:奎尼丁。

75.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取药是:苯妥英钠。

76.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是:安定。

77.静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可产生:心率减慢、外周阻力升高、血压上升。

78.静注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可产生:心率加快、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

79.抗菌增效剂是:甲氧苄胺嘧啶。

80.对氯脓杆菌无效的喹诺酮类是:诺氟沙星。

81.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宜选用:青霉素。

82.斑疹伤寒宜选用:四环素。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zz/140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