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安息,大热马拉松需要冷思考

头部白癜风治疗 http://m.39.net/pf/a_5221532.html

在昨天举行的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事上,数名选手医院。其中一名33岁的深圳男子在途中倒地,送医后仍旧不幸去世。今天,广州马拉松开跑,赛事组委会提醒跑者量力而行。

这并不是国内马拉松赛场的第一起悲剧。

今年北京马拉松有多名选手昏迷或需要急救。

10月25日,合肥马拉松,一30岁左右的男子临近终点时突然晕厥,不幸猝死。

11月8日,上海马拉松,一年轻男跑友在赛道26公里处突然倒地不起,在身边跑友和医护人员的合力救治下脱离危险。

11月15日,上饶马拉松一20多岁的跑友在冲过终点后摔倒,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再加上今年深圳马拉松的这起悲剧……

近年,马拉松等跑步赛事大热,在10月18日一天就有27个路跑比赛在全国大江南北举行。这种情况下,如何对跑者进行安全防护,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也就成为重中之重的话题。

国外顶级马拉松赛是怎么做的?

首先要说的是,在国外,马拉松比赛也时常发生猝死的意外。纽约国际马拉松比赛在年11月曾发生过两名选手猝死事件,那已经是自年10月以来,在美国举行的各类马拉松赛上出现的第七起死亡事故。伦敦马拉松27年来有8人死于心脏病,死亡率为1/。

当然,这并不是为主办方开脱,各地的主办方仍然应该反思、学习和进步。在全世界马拉松比赛中,东京马拉松无疑是安全防护方面的标杆——从年创办至今零死亡。

马拉松比赛发生猝死的原因90%以上都是心脏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急救,每晚1分钟,存活几率便降低7%至10%。如果10分钟后还得不到有效救治,生还希望就十分渺茫。

在日本,心肺复苏术已被列入公民基本应急救助教程。此外,东京马拉松有40个救援医生,70名护士、名专业救护成员,20个大型救护车,72台AED心脏起搏设备,每隔3分钟左右的路程会有携带心脏除颤仪的共计余名志愿者,15个包括医生和护士以及消防人员的救护站。还有携带了心脏除颤仪的跟跑自行车队和18名带有GPS的跟跑医生。

东京马拉松的医疗志愿者

日本健全发达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完备的保护机制,无疑是东京马拉松安全进行的巨大保障。

国内主办方应提高服务质量

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委员会个人特邀委员崔英善表示,国内马拉松比赛的医护人员缺少与马拉松相关的医护培训,“他们也许担任过其他大型活动的医护保障,但并不清楚马拉松比赛所需要的保障要求是不一样的。”

国内马拉松急救人员也在逐渐增多

医疗服务水平仍显相对滞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马拉松比赛的组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重庆一家公司的做运动风险筛查(图/郭佩军)

此外,现在各地都在举办马拉松比赛,政府在想打造城市名片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如何做到真正提高赛事的软实力。

马拉松比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比赛组织管理的各个政府部门都要进行鉴定和评估,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需要做到位。虽然现在很多保障措施都已具备,但发挥效用的质量却被打上问号。

推广马拉松运动,应该着眼于市民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多的围绕全民健身和民生幸福。如果能在身边多建一些体育休闲公园,多改造一些适应跑步的马路,让百姓足不出小区、社区,就能找到跑步健身的场所,不必和汽车“抢跑”。

这样,民众对于马拉松文化的理解也会更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隐患。在树立马拉松文化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体育保险业亟待跟进

试想,如果有保险行业全面跟进马拉松项目,会不会在健康审查和伤亡赔偿方面更加容易呢?随着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体育保险的需求在逐渐增加。

11月28日,话题人物桑兰在自己的长微博中晒出一份保单,她表示:

“保险细则我马赛克了,因为这种报销或政策,一般对于其他公司来说都想学去,更何况如今的中国还没有真正的体育保险……”

桑兰微博晒出的保单

桑兰无意间的一席话,却深深敲打着中国的体育从业者,在体育产业蓬勃兴起,逐步走上专业化、商业化的今天,中国至今没有真正可解运动员、跑马者后顾之忧的体育保险,也是一个荒唐的现实。

美国是世界上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他们的体育商业保险涵盖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等领域。

图/论文《美国体育保险业发展经验借鉴》

美国体育险种设立:

面向职业体育的运动伤残保险、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责任保险、医疗赔偿保险;

面向业余体育的巨灾医疗保险、超额医疗保险、普通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集训营保险;

面向学校体育的大学体育保险、中小学体育保险、大学橄榄球比赛保险、校际重大医疗保险等。

在这样全方位、多角度的保险体系下,运动员、学生和跑马爱好者会免除许多后顾之忧。

运动员昏迷后,球迷打出的标语

跑马者需要自身审视

除了赛事方面需要改进之外,大家也应该进行自我审视——是到了挑战马拉松的时候了吗?参加马拉松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一位多年长跑爱好者表示:

“马拉松的快意在于与过去的自己比赛,在于享受这个过程,在于途中心灵的收获,在于结交更多的人。有很多长跑爱好者盲目地追求速度和名次,也有的人去跑马拉松只是为了在朋友中炫耀,这些人都没有真正领会马拉松精髓。

真正跑全程马拉松的,必须要有一定跑步基础和心理准备,清楚自己的局限和比赛的难度,不要太过拼命。比如在长跑中一旦出现胸闷、心悸、出虚汗甚至有呕吐症状,就不应该坚持,必须立即停止。”

来看下生态圈为大家准备的跑马救命小贴士吧:

1.不能盲目参赛

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及时发现心血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听从医嘱。长跑和马拉松都不是赶时髦,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虚荣心、赶潮流参赛。

而极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没有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从5k、10k、半马到全马的过渡,在没有太多基础的情况下参赛,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2.拒绝短期训练

参加任何跑步比赛都要有长期稳定的训练,以及循序渐进的跑量。不能认为身体素质好、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就可以直接参赛。短时间的跑步训练不但无法改善心脏功能,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

赛前若身体不适,比如感冒发烧要以安全为上放弃比赛。赛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合理饮食。

3.赛中学会自我保护

合理分配全程体力,切忌因兴奋在出发和冲刺时过猛。根据日本方面的数据显示,最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跑速是每小时9至12公里,也就是全马完赛时间在3.5到4.5小时的“业余高手”。而52%的悲剧发生在最后10公里冲刺阶段。

比赛时多注意脉搏或心率,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若出现胸闷、心悸、头脑发晕、出冷汗、虚汗时,这是心脏不适,应停止跑步。

在马拉松猝死个案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但中暑、喝水过多导致血钠过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所以一定要适量补水。

4.赛后不要马上停步

比赛结束后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不要突然停止,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消除疲劳。

专家更是告诫我们这十类人不宜跑马拉松:

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部中等程度疼痛者

近期内犯过心脏病的人

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

有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病、心肌炎者;严重心律不齐者

患有糖尿病者

吃了降压药血压仍超过/毫米汞柱者

过于肥胖者

年龄过大者

正视悲剧,才能避免悲剧。

美国心脏学家保罗汤普森博士指出:“运动不是救世主。但风险很低,好处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

猝死固然不幸,但相较于运动本身的积极意义,它毕竟是小概率的风险。我们没有必要“闻马拉松色变”,毕竟,赛事一旦发生死亡噩耗,必定会被高调曝光。

猝死事件不是将原罪指向马拉松运动,而应该是提醒我们更好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cs/133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