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提醒人们重视,世界心脏联盟确定了每年一次的“世界心脏日”。以年9月24日为第一个,以后设定为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本周“世界心脏日”,康大夫邀请了安医大二附院的三位专家,来和大家聊聊心脏健康。
从今天起,在接下来的五天时间里,每天会有一篇专家对于心脏问题的解读,敬请期待。
世界心脏日的永恒主题是“健康的心,快乐人生”,如何拥有一颗“健康的心”非常重要。
一提到“心脏病”,人们往往会想到“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然而有一种心脏病是大家了解不多却是最“危险”的——“房颤”。
安医大二附院心胸外科
主任医师石开虎表示
“房颤”的大名叫“心房颤动”,国外学者把房颤趣称为“thegrandfatherofarrhythmias”(心律失常的爷爷),表明医学界发现及研究房颤的时间较其他心律失常更早、历史更悠久。
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75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可达10%。在40岁以上的房颤人群中,每4个人就有1个人有可能患卒中,我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
1房颤的诱因
饮酒、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等
房颤时患者本身会有什么感觉呢?●最外在常见的有心慌、头晕、气短和胸部不适。
●有时还合并有大汗、小便增多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当然也存在丝毫没有不适感的“正常”情况。
●早期房颤以阵发性居多,就是“颤抖”一会儿,然后就“平静”了。也有发作频繁的,但多数可以自己“平静”下来。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则转为晚期房颤,就是持续性“颤抖”了。
另外要注意的是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与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
有充分证据证实:饮酒、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等都是较为常见的病因。2可怕的房颤
20%的脑卒中患者由房颤引起
有医学专家预言:我国在未来50年内很可能还要刮起一阵“房颤流行风”。房颤本身或许没有多么可怕,但它更像是引燃地雷的导火索——大戏在后头。
值得警惕的是“高风险”往往隐藏在身体里,房颤时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后即可随着血液流动至全身各处,堵在哪里,哪里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如果在脑部,就是“中风”,即脑卒中,也可导致心梗、肾栓塞和下肢动脉栓塞等。
●我国20%的脑卒中患者皆由房颤引起,房颤也是血栓栓塞并发症、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以脑卒中为例,患者若患有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会提高4-5倍,而病情往往也更加严重——意味着更长的住院时间、更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值得一提的是,房颤还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见合并症之一,所以血压的控制对预防房颤尤为重要。
●医学研究还发现痛风导致的尿酸累积不仅能够引发关节疼痛,也助长了房颤的发生发展。一旦确诊为痛风,特别是年长或已经存在房颤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密切观察自己平时的表现,如果出现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的症状,则要当心了。
3房颤的治疗
让心“平静”
房颤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不加以干涉,就会由于心房的各种变化而越来越难以治疗。那么,房颤怎么治疗呢?容易治疗吗?
房颤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颤抖”的心“平静”下来,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具体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主要是抗凝、抗心律失常。抗凝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中风”这一类并发症的发生,而抗心律失常主要是让“颤抖的心脏”能够“抖”得慢一点,让心脏能够有时间“休息”和“正常工作”。
●非药物治疗常见的就是“消融术”,包括心内科的导管射频消融术,以及心外科的“迷宫术”。
●如果是其它心脏病合并“房颤”,则在进行其它心脏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或“心脏瓣膜置换”或“先心病矫治”等手术时同时进行“房颤消融”手术。
4房颤的预防
预防房颤,防患未然
其实,所有的病都“重在预防”,房颤也不例外。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境;
●其次,避免长期大量饮酒、限制服用含有咖啡因的饮食,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的药物;
●第三,要控制好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专家介绍
石开虎:安医大二附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胸心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和研究,在先心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房颤以及胸部肿瘤(肺癌、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和研究等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曾获政府留学奖学金在美国Pennsynvania医院(HUP)和美国Ocala等世界著名心脏中心学习和工作。尤其擅长于重症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房颤以及微创等手术治疗。
转载声明:凡转载“健康安徽HealthyAnhui”稿件,请注明出处。
主编∣陈旭责编∣徐蒙蒙许梦云组稿∣郑慧
主办单位∣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