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有病就吃药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因此,在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时就硬抗,但这种做法很危险。近日,56岁的张先生差点丢了命,原因竟是感冒一直拖,拖成了心脏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克清说:“由于近日气温骤降,感冒的病人也增多。感冒虽不是什么大病,但由于拖延时间较长,容易引发心脏病、脑梗等多种疾病。因此,有病就得抓紧治。”
1别把感冒当小病普通的感冒如果救治不及时,很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例如,病毒性感冒容易造成病毒脑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而链球菌感染,会出现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所以,即便是“小”感冒,大家也要慎重对待。如果患者在一个星期内还未痊愈或者发烧至39摄氏度时,需尽快送医就诊,甚至进行输液消炎、退烧等治疗。
广义上的感冒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扁桃体炎等。而人们所说的大多是指狭义上的感冒,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普通感冒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另有20%~30%的感冒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因此,感冒了应及时用药治疗,不要拖延。
2长期感冒易致心脏病、脑梗李克清表示,由于天气寒冷,人体需氧量增加,为了维持正常体温,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心脏的负荷也会随之增大。因此,心肌炎、心肌梗死、急性心功能衰竭、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疾病,在冬季复发的概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2-3倍。特别是感冒后,陈年旧病更易复发。
感冒久拖不治除了会引发心脏疾病,还会引起脑梗。秋冬季节,血管收缩变细,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由于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可能致使血管堵塞。同时,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的剧烈收缩容易使得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
感冒时头疼就是“脑梗”发出的信号之一。患者张先生身体一向健康,1个月前,他突然发起高烧,头疼鼻塞打喷嚏。他以为是吹空调着了凉,于是吃感冒药扛了一周,没想到体温越来越高,头痛加重,最后疼得像要爆炸一样,还不停地呕吐,右边身体也不听使唤,家人这才慌忙把他送到医院。CT检查发现,张先生大面积脑梗,同时伴有脑出血。小病拖成大病,这让张先生后悔不已。
李克清说,头痛是颅内静脉窦血栓最常见的症状,还会表现为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癫痫、偏瘫、失语等。由于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临床上漏诊率高达70%,致残致死率极高,被医生视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变色龙”。
李克清建议,秋冬季节交替时,最易引起脑、心血管疾病。如果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栓塞等疾病的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按时吃药,并定期复查或者体检。养成早睡早起规律的生活作息,饮食需清淡,多吃果蔬,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控制饮食,少吃高脂高糖的食物。每天可以喝少量红酒,红酒可以软化血管。多做运动,如散步、打太极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