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R-LM注册研究结果显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联合左主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主动脉狭窄合并左主干疾病的高危患者安全且技术上有效,其结果堪比单独TAVR治疗。该研究在年3月1日发表在JAmCollCardiol上。
该回顾性试验在年至年连续收集来自北美、欧洲和加拿大11个医疗中心例接受TAVR联合左主干PCI的患者数据。应用病例对照匹配方法在例存在支架病史和例接受TAVR未接受左主干PCI的患者中进行匹配,最终对患者匹配成功。匹配患者接受TAVR联合左主干PCI,分为三组,具体为:计划左主干PCI组(n=);非计划左主干PCI组(n=19);TAVR后PCI(n=9),评估三组患者临床、超声心动图、CT和血管造影术的数据,对比TAVR联合左主干PCI和单独TAV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显示,TAVR联合PCI组3天和1年死亡率均低于单独TAVR组,30天分别为3.1%vs.2.3%(P=0.67),1年分别为9.4%vs.10.2%(P=0.83)。在TAVR联合左主干PCI患者中,未保护型左主干疾病患者和保护型左主干疾病患1年死亡率无差异,分别为7.8%vs.8.1%(P=0.88)。
在分析左主干PCI时间与死亡率的关系中,3个月内行左主干PCI和3个月后行左主干PCI无差异(7.4%vs.8.6%;P=0.61)。然而,与TAVR术前3个月内后行左主干PCI相比,3个月内行PCI与急性肾损伤(6.3%vs.5.2%;P=0.76)、主要血管并发症(13.7%vs.12.3%;P=0.79)、或威胁生命出血(13.7%vs.14.8%;P=0.83)风险的增加有相关性。
与接受计划左主干PCI的患者相比,接受非计划左主干PCI(由于TAVR相关冠脉并发症)与30天(15.8%vs.3.4%;P=0.)和1年(21.1%vs.8%;P=0.)死亡率增加有相关性。
研究者表示,需要随机试验评估外科手术和经皮手术治疗左主干疾病合并主动脉狭窄患者的结果。尽管解剖学上主动脉瓣至左主干开口很近,但是对于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狭窄、及左主干疾病患者,如果不适合外科手术,行TAVR安全可靠,即使存在开口病变,在左主干支架术前或后都可行TAVR。
译自:Healio
翻译:Ada
转载请注明“医心网”
=============================
添加医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