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现场报道
中国,北京年8月12日上午10点,中国心脏大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今年恰逢中医院建立60周年,大会主席、中医院院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院士出席本次开幕式,其主题报告正是“从阜外60年变迁,回眸中国心血管事业发展”。
CHINAHEARTCONGRESS时过境迁,不变的是阜外精神的一脉相承
CHINAHEARTCONGRESS回顾往昔,几代菁英开创心血管领域各亚学科,铸造了阜医院的体系。60年来,医院秉承救疾苦于危难的济世精神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对患者的同情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时至今日,医院累计培养了15,余名进修人员、研究生余名、共输出名心脏病学专家,全国60%的心脏中心主任在医院学习或进修过。
CHINAHEARTCONGRESS60年,艰难起步看往昔
CHINAHEARTCONGRESS中国心血管病学在曾经艰难的岁月里白手起家刻苦创业,并一步步奠定了中国心血管专科的基础。早在年,董承琅教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心脏病专科病房;年,黄宛教授在国内首先推广应用十二导联心电图及心导管检查;年,于维汉教授发现了克山病导致心肌病的机制和防控手段;年,孔瑞龙教授开展了中国首例希式束电图记录。这些早期的成就,显示出中国心血管人的智慧和毅力。
进入新时期后,我国的心脏介入病学起步不晚,并迅速和世界接轨。年,医院开展了我国首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内溶栓治疗;年,医院开展了我国首例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年,医院开展了我国首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年,医院开展了我国首例经皮冠状动脉金属裸支架植入术;年医院开展了我国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各种新兴介入技术很快在中国得到转化和应用;年前介入治疗累积病例数不过百例,而到年PCI例数已突破54万例;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向着规范、普及、深入阶段发展。目前中国国产冠脉支架使用率已居市场70%,室间隔缺损封堵伞则99%的市场份额是国产封堵伞,全球有超过80个国家与地区使用中国制造的介入器械。
学科的蓬勃发展带动各类心血管病学杂志和学会应运而生。年,首本心血管专业杂志《心脏血管疾病》在医院诞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前身);年,医院创办了《中国循环杂志》;年,医院创办了《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年,医院创办了《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分会在太原成立(首任主任委员吴英恺教授);目前心血管领域各类学会组织众多,学术气氛活跃,每年发布各类指南或共识10余个。
CHINAHEARTCONGRESS中国心血管外科的60年
CHINAHEARTCONGRESS60年来,医院始终走在中国心血管外科的前列。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先心病外科治疗大国。先天性心脏病是中国首位出生缺陷疾病,我国先心病外科手术达8万例/年,是北美地区的4倍。医院每年进行先心病外科手术例,是世界最大的先心病外科治疗中心。
中国心血管外科发展迅速,医院心外科在发展壮大的进程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年,医院进行了第一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年,医院进行了第一例off-pump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年8月,进行了第一例复合技术治疗冠心病。
CHINAHEARTCONGRESS瓣膜外科及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的60年
CHINAHEARTCONGRESS瓣膜外科取得的一系列发展,离不开60年的积淀与创新。年,进行了首例闭式二尖瓣分离术;年,进行了第一例二尖瓣直视成形术;年,进行了第一例机械瓣植入;年,进行了第一例应用猪心瓣行主动脉瓣置换;年,进行了首例应用自制牛心包瓣行二尖瓣置换。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瓣膜外科病种发生显著改变,风湿性心脏病虽仍为首因,但比例已明显下降。总的来说,中国瓣膜外科普及率较高,整体死亡率较低,医院死亡率仅为0.7%。
年,由郭加强教授主持建立的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是中国心血管外科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工作。目前培训中心涵盖26个省、市、自治区家医院,促成44家医院新建心外科、30家医院心外科得以复苏、29家医院心外科得以重组和发展。
通过以上这些开创性工作,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心血管外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心脏外科病例数持续增长,年例数愈千的心脏外科中心已有46家。
CHINAHEARTCONGRESS中国心血管影像医学的60年
CHINAHEARTCONGRESS中国心血管影像医学的体系构建和发展从阜外起步。年,医院开展了中国首例法洛氏四联症造影诊断;年,医院创建了中国首个核素心脏病学室;年,医院进行了中国首例肺灌注扫描诊断肺栓塞;年,医院创建了中国首个独立的超声影像室;年,医院开展了中国首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除了影像技术的进步,影像与临床结合的思维方式和体系建设阜外可谓领风气之先。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刘玉清教授提出“X线-临床-心电图”三结合的影像诊断思维;上世纪90年代,刘玉清教授提出“大影像”的体系建设。年,中国首个心血管“杂交”手术间落户阜外,影像和临床融为一体。经过几代阜外人编撰的影像学书籍极大推动了中国心血管影像医学的发展。
CHINAHEARTCONGRESS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的60年
CHINAHEARTCONGRESS追溯历史,~年曾在湖南、广东、四川地区进行过小规模的高血压人口调查。踏入年,新中国首届全国心脏血管系统疾病学术报告会议提出,将高血压病、冠心病普查等列入“研究规划方案”。年,吴英恺教授建立我国首个心血管病防治社区,创立了慢病防控“首钢模式”。30年内,首钢居民脑卒中发病率降低了54%,死亡率下降了74%。年,中国第一个心血管病学研究室在阜外成立;年,中美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之后开展了中国首项国际化的心脑血管病发病和危险因素研究;年,中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2千万人群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年,刘力生教授主持中国首个心血管病循证医学研究“老年收缩压高血压试验(Syst-China)”;年,蒋立新教授主持中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心血管病医疗结果评价研究(China-Peace)。
CHINAHEARTCONGRESS崭露头角,世界瞩目
CHINAHEARTCONGRESS从Syst-China到China-Peace,中国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年成立了阜外-牛津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年更名为中国牛津国际医学中心。该中心承担国际项目30项,均成为中国循证医学研究的新标杆。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国外受训的学者回国,迎来了中国心血管医学研究新的春天,一批心血管病领域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年,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阜外。
中国政府对心血管基层研究的资助金额在过去十年内增长15倍,中国发布的论文数占全球心血管病论文总数10%,十年内提高5倍。中国心血管医学论文数量十五年内增长6.4倍,远高于同期中国论文平均增长率(3.5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先心病”领域论文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
CHINAHEARTCONGRESS迎接挑战,展望未来
CHINAHEARTCONGRESS目前,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呈现上升趋势,与2年相比农村地区上升55%,城市地区上升10%。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中国各地医疗及其不平衡;中国各心血管病中心的医疗水平仍存在巨大鸿沟。国民健康意识有待提高,普通缺乏健康的生活方法,如适度运动和合理饮食,农村地区尤为突出。目前中国心血管医学方面缺乏基于中国人群的原创研究,而在全球范围内“心脏疾病”相关临床注册研究共计23,项(截至年7月),中国大陆地区共项,仅为美国总量的9.6%。
此外,中国目前面临着慢病负担急剧增加、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等问题,医疗资源向社区疾病预防下沉、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医疗健康应以患者需求为核心。目前的一些医疗行为并未使医疗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也未能给患者带来最佳结果。今后,我们期待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评价研究,为诊疗技术指南和政府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从模仿到超越,医院倡议创新心血管技术和产品,利用互联网和云平台等现代化手段培训医务人员。逐步做到和世界同行相互欣赏,彼此合作,共同迎接挑战。
END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