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湿热伤气、伤血。怎么办?随之而来的应该是理、法、方、药。
痢疾既然伤了气血,那么就应该调气行血。
“调行箴,须切记”:“行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这是古代医家的一句口诀。
如果你要想治脓血,就得行血。
如果你想要治后重,就是想治肛门坠重这种感觉,就得调气。
这是治初痢的格言,就是痢疾刚得的时候应该这样治疗。
(一)芍药汤用于治疗热性的痢疾,为初痢之总方“芍药汤,热盛饵”:芍药汤调气行血,是治疗痢疾初起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子。但是芍药汤是偏寒的,所以它主要是用于治疗热症。
现在人得了痢疾出现脓血便,医院去,医院就给他输抗生素,这是西医的治法,大家都这么治。
1.我用芍药汤治疗痢疾的经历我曾经用纯中医治疗过一个痢疾,有切身体会。因为我上学的时候背过芍药汤的方歌。如果我们背诵方歌,能背到随口而出,就像我们大家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样。如果能把方歌背诵到不用思考,直接随口而出,那么这个方歌,你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毕业以后好多年都没有用过芍药汤,因为病医院输液去了,人家也不找我们中医,所以我们根本没有机会用中药治疗痢疾。我也没有专门干过用中药治疗痢疾,也没有专门治疗过肠道传染病,医院待过,所以我没有机会治疗痢疾,但是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一个病人,他得了非常严重的痢疾。这个人跟我说:“我一定要用中药治疗,我绝对不输液,我不吃西药。”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这时候就是考验你中医的功底了,因为这种情况,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
(1)中医治病凭的不是经验,关键是理、法、方、药是否纯熟没有遇到过的病,中医也可以治疗,中医不是说之前没有遇到过这种病就不会治疗,也不是说要求大夫有治疗经验,中医治病关键是理、法、方、药是否纯熟。
我看到这个病人每天里急后重、脓血便、腹泻十几次,这是非常典型的痢疾,所以我给他确诊是中医的痢疾,属于痢疾初起偏热症。所以我就给他开了芍药汤,这个病人只吃了一付多,不到两付,痢疾就彻底好了。所以芍药汤有这么神奇效果,对这种初期的热性痢疾效果非常好。这个例子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就是讲中医治病,就算你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个病,你照样可以用中药把这个病治疗好,只要你理、法、方、药纯熟就行。
如果我当年没有把芍药汤方歌背下来就坏了,虽然我能想到用芍药汤,这个理念是对的,如果我没有背芍药汤方歌,我就不知道芍药汤应该怎么开,而且芍药汤里面有大黄,而且这个病人已经吃了很长时间的止泻药,这个时候就不能止泻了,因为越止泻越厉害。后来我跟这个病人讲,你不但不能吃止泻药,我还要给你开大黄。为什么我要讲明白呢?如果我不讲明白,这个病人拿着方子不敢吃,因为他会认为自己一天已经泻了十几次,就不敢吃大黄了。
2.痢疾腹泻不止,反而要开泻药大黄,怎么理解?痢疾必须要用大黄,只有用了大黄才能好,这就是中医讲的通因通用。要理解为什么痢疾要用大黄,我们先理解为什么湿热会引起痢疾。
(1)为什么湿热会引起痢疾呢?①因为湿热之邪出不去,湿热之邪就会伤气血,所以人体就会泄下。②还有一方面人体之所以会腹泻是为了排毒。那么痢疾腹泻,我用大黄就是为了加快他的排毒,所以这样去理解为什么要用大黄就对了。
大黄是调气血的,它能促进你把身体的毒素排出去,所以痢疾用大黄反而会好,用了大黄就能把人体内毒素排出去,人体病好了自然就不腹泻了。所以我们中医治疗腹泻,不是为了止泻而止泻,我们把你的病治好了,你自然不泻了。
所以芍药汤对于初起的热性痢疾,效果非常好。
(二)平胃散加减用于治疗寒湿初痢“平胃加,寒湿试”:初起的痢症有没有寒湿的?也有,比例小一点,这种寒湿痢疾初起,用平胃散加干姜、泽泻、猪苓、木香(广木香)。
如果吃了之后还不见好,可以送下香连丸。香连丸是治疗痢疾的名方,就是广木香加川黄连。但是实际上这个黄连是拿吴茱萸制过的,所以它实际上是三味药,现在有卖这个成药的叫香连片。
(三)痢疾发烧1.痢疾发烧可以死人“热不休,死不治”:我们知道痢疾是可以发烧的,如果病人痢疾发热不止,热怎么也退不下来,病就好不了了,痢疾是可以死人的,所以西医讲中毒性痢疾是能死人的,确实是这样,中医也认为痢疾治不好能死人的,因为热毒太盛是非常危险的。
痢疾发烧确实是一个很大的事。痢疾如果有发烧就比较难治了。
(1)痢疾发烧要注意解外邪、调营卫痢疾初起如果有发热,可能是有外邪,也可能是经络不和,所以需要温散而调营卫,解外邪很重要。解去外邪,毛孔就通畅了,痢疾也松快容易好。
2.大夫治病就怕用套方“痢门方,皆所忌”:我们治疗痢疾不要用一些痢门的套方。大夫就怕用套方,他容易形成一套惯性思维了,只要是这个病,他就一套方子上去了,他也不看具体情况,这是很危险的。
3.教条主义是当不了好大夫的教条主义是当不了好大夫的,学医应该是越学脑子越灵活。如果大家觉得越学越活、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圆通,什么东西都觉得很通畅了,那你的中医就学对了。
如果学中医越学越死板、越学越僵化,越学越想不通了,那你不光是中医学不好了,你其他的什么也学不好了。因为你的脑子已经僵化了,然后你就成为教条主义者了,教条主义的人,当大夫一定会当庸医,而且一定会害人的。
中医的这个思维方式不光是用于中医,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你在其他领域也一样,如果学其他的学问,你越学越圆通、越来越灵活的话,那你就是学对了。
4.痢疾有热,不能简单的认为清热、解毒如果认为痢疾有热,就用寒凉药物解热毒、清热,容易使这个病加剧。为什么?因为他是湿热,湿为阴邪,所以用太寒的药肯定不行,尤其有表症的时候,你不解表就不对了。
但是现在我们大家治表症,很多人就用苦寒药。比如现在流行的一些解表症的药就是苦寒药,这个本身就是错误的思路。
(四)有表邪,先解表“桂葛投,鼓邪出”:陈修园老先生当时流行的医学观点认为痢疾不能发汗。这个说法也对,因为痢疾本身已经伤了气血了,再随便发汗会更伤气血,因为汗血同源,汗里面也有气。所以没有表邪,没有外症,随便发汗会直接伤气血。
1.有表症,一定要先解表如果病人出现了头疼、发热、恶寒,这就说明有表症了,这个时候就要解表,鼓邪外出。发汗可以用桂枝汤,无汗可以用葛根汤。这两个方子都是《伤寒论》的名方。
如果不解表,这个痢疾也没有办法去治疗,所以我们中医有一个原则,有表症一定要解表。
比如这个人尿血了,我们着急了,认为赶快给他止血、凉血,因为他有热症。虽然病人确实是热症,但是他是感冒引起的尿血,应该赶快先解表,如果不先解表,反而给他凉血,结果尿血不但治不好,反而会加重,这个教训太多了。所以一定要记住,有表邪,一定要先解表。
2.外表的邪气一解,身体里面自然就畅遂“外疏通,内畅遂”:给病人发汗是为了解表,不是为了伤他气血,解表之后,外面毛孔疏通了,里面也就畅遂了。
3.古代医家的经验当然古代医家也有经验,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痢疾很有效果。如果痢疾发热而呕,用小柴胡汤、葛根芩连汤。口渴下重用白头翁汤,这些都是治疗痢疾的名方。
(五)俞嘉言论述甚详“嘉言书,独得秘”:喻嘉言先生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大医,他著名的著作《医门法律》,这里面有特别的论述,别人没有讲过的,喻嘉言老先生都讲出来了。
“寓意存,补金匮”:喻嘉言的医案《寓意草》中用实际的案例,而且每个案例都是很长很长的,讲了整个经过,分析的头头是道,大家看一下会很受启发的,讲的一清二楚,你就知道中医能到什么境界。他里面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人参败毒散,他能用表里双解、扶正解表这些方法治疗痢疾,这是他的独到之处。
文:王心远
图片:网络
编辑:国学小师
一上古天真堂一
shanggutianzhentang
长按识别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