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以佛道共修共享的传统文化的交流平台
在生活中参禅,在生活中悟道,参透世事,淡雅从容,修身亦修心
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胖是不能容忍的,尤其是看到窄瘦漂亮的衣服与自己无缘,都会有一股郁闷之火,恨不能回到唐朝,像杨玉环那样以胖为美。回到唐朝不现实,但又不敢做减肥产品小白老鼠怎么办?不妨试试中医艾灸的办法。
在中医看来,脾胃虚弱是肥胖的根本原因。因为脾是管运化的器官,当脾胃健康,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就会很快的被消化,有营养的被吸收,没营养的被运出。当脾胃虚弱了,则运化的力量不够,对于吃进去的食物就会处在消化和堆积的状态,时间久了,那些无法运走的水汽、湿气和浊气积累成脂肪,人就变胖了。
因此如果帮助脾胃把这些垃圾运走,也就成了是否能够成功减肥的关键因素,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三个可帮助脾胃运送垃圾的穴位:丰隆穴,水分穴和水道穴,用艾条灸这几个穴位,可有效让赘肉缩水。
为什么选择这3个穴位呢?我们先来看丰隆穴,其穴名取自象声,它是胃经上的络穴,胃经及脾经的水湿之气轰轰隆隆聚集在此,故名。
丰隆穴是公认的治痰要穴,元朝王国瑞在《玉龙歌》中说:“痰多宜向丰隆寻”。李时珍也说:“痰湿犯胃,取丰隆。”对于痰湿肥胖来说,艾灸丰隆能调脾胃,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消除脾胃里面的水湿浊气,使气血畅行,痰湿自化,消脂减肥。
水分穴:任脉的重要穴位之一。水,即水液,分是分开。本穴的重要作用就是将聚集在任脉的水液散开,促进水分代谢。水分是治疗水肿性肥胖的常用穴位。
《针灸资生经》中曾记载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叫李生的一生,碰到一个患水肿病的患者,吃中药没什么效果;有一天突然想到可以用水分和气海穴来进行治疗,结果第二天患者的水肿便消失了。因此,对于痰湿肥胖来说,艾灸水分是属于对症下药。
水道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治疗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的临床要穴。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刺激水道,能打通脾胃里的水道,让滞留的水顺热而下。痰湿肥胖的人体内都存有很多流不出的水液,因此艾灸水道算就好比是给那些水开了个渠,让它们顺畅的流出。
丰隆穴、水分穴和水道穴,这3个穴位,应该是所有身体肥胖必须选择的主要穴位!但是不同部位的肥胖,又有专门的穴位!
对于这三个穴位,艾灸方法也非常简单:用艾条悬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每天1-2次即可。
一、身体肥胖减肥取穴:单纯性肥胖一般是指除了“遗传性或者内分泌失调”以外的肥胖,大多数肥胖者属于此类。一般女性脂肪占体重的22%左右,多分布在乳房、腹部、臀部和大腿。
艾灸刺激穴位,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的吸收、增加其排泄、达到瘦身功效。
1、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
2、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
3、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
4、关元:脐下三寸。
5、居髎:在髋部,当髋前上棘于股骨大转子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20-30分钟/次,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二,臀部肌肉松弛,提臀取穴:
臀部和胸部、腰部一样是构成女性曲线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多数女士只注重胸部和腰部的锻炼,臀部则往往被忽略。
松弛、下垂和过于丰满的臀部多见于中年女性,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脂肪在腰背部及大腿部堆积,另一方面是由于臀部肌肉力量减弱而形成的松弛现象。
1、环跳:
定位: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三分之一,与内三分之二交界处。
主治:增强臀部皮下脂肪的代谢能力,消除多余脂肪,同时对下肢痿痺、腰痛、阳痿、便秘等有疗效。
2、承扶:
定位:臀横纹中点
主治:可增强臀大肌细胞的代谢能力,使肌纤维的活性增加,同时对痔疮和腰骶臀股部疾病有效。
操作:使用随身灸或陈年艾条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腰部松弛下垂减肥取穴:对女性来说,16-46岁之间有三次明显的体型变化,其中变化最剧烈的是38岁前后的三年,这时,肌肉开始下垂,腰间的脂肪赘肉增加,小肚子突出。
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肌肉老化、荷尔蒙平衡遭到破坏以及疲劳等等。
1、天枢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月经不调等。
2、太乙:
主治:增强腰部肌纤维的弹性,对断裂弹力纤维有修复和再生能力,同时可治疗胃痛、呕吐等。
3、带脉:
主治:妇女内分泌不平横而导致的月经不调,闭经、带下及过度肥胖。
4、肾腧:
主治:内分泌失调而造成的身体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肌肉松弛,四肢不温或月经不调。腰痛、遗尿,遗精,白带,水肿、耳鸣等。
操作:使用随身灸或陈年艾条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四,减小肚子,腹部塑形取穴:生活的平淡,身材的走样,让30岁的女人有了最大的曲线遗憾——下腹部的隆起。
1、关元:
主治:有强壮和保健的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更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2、大肠腧:
主治:增加腰、背、腹部肌肉弹性,治疗便秘、腹胀、腹泻等。
3、中脘穴:
主治:增强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可治疗胃痛,呕吐,吞酸,腹胀等。
操作:使用随身灸或陈年艾条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五,艾灸瘦脸取穴:脸部肥胖也是女人最痛心的事之一,俗称“包子脸”!主要是因为荷尔蒙失调,或者肌肉松弛下垂水肿。
1,迎香穴:
此穴位不仅可以消除眼部浮肿、预防肌肤松弛,还能减轻肩膀酸痛。
2,颊车穴:
消除脸颊的浮肿,可以有效消除因摄取过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
3,地仓穴:
抑制食欲。胃部如果持续处于高温状态,就会促进食欲,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胃温、抑制食欲。
4,承浆穴:
消除胸部浮肿。它能控制荷尔蒙的分泌,保持肌肤的张力,预防脸部松弛。
5,天突穴:
促进水分的排除。它能刺激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去除脸部多余的水分。
操作:使用随身灸或陈年艾条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0分钟/次,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学“乳癖”之范畴,多因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情志过激,导致肝脾两伤、冲任失调,以致气郁、痰浊、瘀血互结于乳房,遂成肿块。与临床其他治疗方法相比,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辨证施治,治病之本辨证施治是认识疾病和解除病痛的关键,是中医治病的精髓。七十年代他首先提出以辨证分型针治乳腺增生病。将此病辨证分为肝郁、肝火、肝肾阴虚、气血双虚4型。通过对余例患者的诊治,其近远期疗效均较满意,近期治愈率达63%,总有效率为97%。在对待乳癌及其他乳腺疑难病,他通过详问病史,仔细检查后,在辨证的基础上,才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因此每每获效。
例一:王××,女,48岁,工人。右乳头溢液3月,逐渐加重,但无疼痛,伴有月经量少,周期紊乱。1医院检查确诊为“乳腺导管内瘤”,准备手术,因见病友术后的痛苦状态,而拒绝手术自动出院,前来求治。经辨证系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木乘脾,脾失统血,血热妄行,上走乳络而出。治拟疏肝理气,健脾统血。
如此经过3个疗程的针治,配服中药8剂后,右乳溢液挤压时未见溢出,近期治愈,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例二:谢××,女,29岁。双乳迅速增大3月,加重半月,近来双乳重胀感明显,顾虑重重,心烦易怒,夜寝欠安。经辨证认为是由于情志郁结,肝气不舒,肝胃气血运行不畅,冲任不调,乳房气血渗溢濡养失调。故治拟舒肝理气,兼调冲任。
共针16次,双乳明显回缩至第7肋下缘,停止治疗,后乳房未再增大。
(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