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有真相高危患者TAVR后瓣膜功

近日,《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Intervention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手术高危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与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相比,采用自膨式生物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患者,瓣膜功能更好,右室收缩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虽然瓣周反流发生率较高,但总死亡率较低。据了解,这是迄今最大规模、采用超声心动图核心实验室评估,以及集中裁定临床结果的TAVR或SAVR患者队列。

TAVRvs.SAVR

在这项多中心、随机、非劣性对照研究中,手术高危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被随机分入TAVR组(例)或SAVR组(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的STS、EuroSCORE评分无差异,其他基线情况也无统计学差异。该研究在全美45个中心进行。

1年随访结果显示,1年时全因死亡率TAVR组为14.2%,SAVR组为19.1%。研究随访了TAVR和SAVR术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与SAVR组相比,TAVR组患者主动脉瓣压差较小,瓣口面积较大,瓣膜不匹配的较少,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另外,TAVR组患者出院时瓣周反流较多,1年随访时明显减少(图1)。

图1.两组瓣周反流发生率随时间的变化

出院和1个月随访发现,SAVR组较多患者出现右室收缩功能不全,但不少在1年随访时恢复。此外,研究者在TAVR组和SAVR组还发现了相似的现象,即瓣膜置换前≥轻度主动脉反流与术后死亡率较低之间密切相关(TAVR组HR=0.48,SAVR组HR=0.53)。

研究者称,之前没有临床试验探讨过,TAVR术后的一些变化、右室和左室功能对预后的影响。这项超声心动图随访研究的结果证实,自膨式瓣膜置入后,严重的瓣膜不匹配的发生率很低(6.2%)。TAVR组和SAVR组均显示,术后1年左室质量和相对室壁厚度均显著下降。TAVR组1年时向心性左室重构改善明显,右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少于SAVR组。此外,TAVR术后的瓣周反流随时间推移而改善,不过,若遗留轻度及以上瓣周反流,对1年全因死亡仍有不利影响。

周达新:TAVR带来新希望

医院周达新教授应心在线之邀在对该研究的点评中指出,自从国外年开展第一例TAVR以来,目前全世界TAVR数量已经突破20万例。最初,TAVR用在外科换瓣手术禁忌或高危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是,TAVR术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瓣周反流、安装永久起搏器、血管并发症等。

周达新教授称,随着器械的不断改进,以及术者的操作技巧不断提高,这些并发症已经明显下降。近来,国外的一些临床试验提示,低危患者进行TAVR可能获益更大。今年2月份,美国FDA已经批准低危患者进行TAVR的临床试验,我们期待结果揭晓。

年10月3日,我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在国内首先开展了TAVR手术。第一例患者至今已经度过了近6年的随访,目前该患者瓣膜功能良好,生活自理,可以做简单的农活。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开展了多例TAVR手术。国产的TAVR瓣膜也有望于近期上市,这将极大地推动我国TAVR手术的开展,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专家简介周达新教授,现任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主任医师、导管室副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专科主任、卫计委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基地主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中国临床药学杂志》常务编委等职。从事结构性心脏病的研究与治疗(包括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瓣膜病介入治疗),肺血管疾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参与制定中国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指南、中国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等。

来源:SH.Little,JK.Oh,L.Gillam,etal.Self-ExpandingTranscatheterAorticValveReplacementVersusSurgicalValveReplacementinPatientsatHighRiskforSurgery.AStudyofEchocardiographicChangeandRiskPrediction.CircCardiovascInterv.

心在线原创,欢迎转发,谢绝转载,保护版权,违者必究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王雪萍┆美编柴明霞┆制版郭文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dzz/128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