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点复习心脏病术后剖宫产麻醉

白蚀症 https://m-mip.39.net/pf/mipso_4342801.html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均在幼年或出生后进行了手术。诸多后天性心脏病凡需手术治疗者亦多在学龄前进行了手术或介入治疗,故现今临床遇有严重畸形的先天性心脏病孕妇或严重风湿性心脏病的孕妇,已日益减少。而心脏病术后的孕产妇却相对多见或比往年增加。现就麻醉前准备与麻醉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1.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狭窄等,在幼年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术后生活和体力劳动正常都可安全地妊娠、分娩,均可耐受麻醉。法洛四联症术后已无右向左分流,体力活动时无气急,无紧绀,对麻醉的耐受性取决于心脏作功与储备能力,故麻醉前应做全面的心功能检查,评价其代偿功能状态,请心内科医师会诊或共同处理该产妇的麻醉。如妊娠后有气急和紫绀症状,麻醉风险极大,病死率甚高。

2.后天性心脏病术后多为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的孕妇。剖宫产麻醉与手术的危险性,取决于以下因素:①心功能改善程度:换瓣术后心功能如为1~Ⅱ级,其心脏储备能力可耐受分娩麻醉。术后心功能仍为Ⅲ~Ⅳ级者,随时都可发生心力衰竭或血栓栓塞。据文献报道,该类孕产妇的病死率为5%~6%,其中包括麻醉期死亡。②术后有无并发症:换瓣术后并发症如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心功能不全等,其妊娠分娩和麻醉风险较大。③换瓣时年龄与妊娠至换瓣的时间尚无定论。主要取决于术后心功能代偿程度、心脏大小。心胸比在0.65以上,且术后并无缩小者,一般认为分娩、麻醉较佳时机为换生物瓣术后2年左右;换机械瓣在术后3~4年。

3.心脏移植术后国内尚无报道,国外有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分娩镇痛与麻醉的报道。问题在于去神经心脏虽然有正常的心肌收缩力和储备力,但在体力活动时变时反应能力异常。另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头孢菌素可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如血压升高等。妊娠后血容量增加,心率增快,血管阻力改变,易使移植心脏的心室功能受损。因此从医学和伦理学的观点上,该种孕龄妇女是否应妊娠存在分歧。

4.麻醉注意事项①心脏病术后的产妇对低血压、缺氧的耐受性差。②麻醉时应注意心功能状态与维护,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仍高;瓣周漏可出现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应用抗凝剂,分娩、手术可发生大出血。③换机械瓣病人终身需抗凝:主要用药有抗血小板凝集的阿司匹林、双密达莫(潘生丁),该类药对母婴无影响,也可选用硬膜外阻滞。肝素类药主要为抗凝血酶作用,由于不通透胎盘,不进入乳汁,故围生期有的病人应用。近年来通过百例以上孕期用肝素抗凝的总结指出,其中1/3孕妇发生死产、早产、流产,有1例畸形,认为肝素对胎儿的有害作用可能是通过鳌合作用,间接引起胎盘或胎儿钙离子缺乏而造成;香豆素类药如华法林及新抗凝,其作用为抑制维生素K在肝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Ⅵ、Ⅹ,该类药可通透胎盘进入胎体。引起母胎凝血机制异常,引起流产、早产、死胎、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特别是胎儿畸形,称为华法林综合征。以上药物应在麻醉前24~48h停药;择期剖宫产72h停药。麻醉前应查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延长则在麻醉前4~6h静注维生素Kmg,术后24h后再恢复抗凝治疗。抗凝剂调整不好,宫缩乏力等均可发生术中大出血。该种病人不应使用宫缩剂麦角新碱与前列腺素类药,以免引起心血管收缩减弱和心排血量减少。可选用缩宫素静注加强宫缩。④血栓栓塞是换瓣术后应重视的问题。⑤心力衰竭的预防和处理: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心肌病变是心力衰竭的基础病因,加之妊娠后心脏负荷加重,心力衰竭发生率仍较正常人高。麻醉时应严密监测,发现症状变化需及时处理。⑥心脏移植术后病人强调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以防疼痛刺激产生内源性儿条酚胺升高。移植心脏对肾上腺素极敏感,应用1:20万浓度的肾上腺素加入局部麻醉中即可引起心动过速,故应禁用肾上腺素。全麻时禁用硫喷妥钠和丙泊酚以防心肌抑制。氯胺酮会导致心动过速均不宜选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dzz/130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