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泳是指冬季在室外水域(包括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与水库等人工水域)自然水温下的游泳。即以立冬、立春辅以气温10℃以下为冬季的标准定义冬泳;以水温为标志,全国冬泳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区:气温以17℃作为冬泳的起点;水温以8℃作为冬泳的冷度标志。17℃以下的水温给人以冷感,低于8℃以下则有冷、麻、强冷刺激的感觉。
冬泳与游泳根本的区别
冬泳是练“藏”的功能,而游泳是练“散”的功能。
冬泳不会使身体发汗,而会使身体收缩,血管收缩。冬泳考查人在水中浸没的时间,而不是看人在水中运动的速度。所以,它是看“藏”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身体就增强免疫力,御寒能力。
而除此以外的其它任何运动(包括游泳),都是通过运动速度使身体发汗,血管扩张,练“散”的功能,达到排毒的目的,强健身体。
这就是冬泳为什么会得到许多人的钟爱,而且身体更加健康的原因。当然,任何运动要掌握分寸,不可超过限度。
冬泳的三个过程
最开始是“寒冷期”,刚入水的时候,人是很不适应的,脱下温暖的衣服,跳入冰冷的水中,身体反应强烈,感觉非常刺骨。
在水里坚持几分钟后,人就进入了“回暖期”。此时游泳者会觉得身体开始渐渐回暖,这时候,除了手脚感觉麻木外,身体其它部位感觉非常舒适。在这个状态下游一段时间,游泳者就该上岸了。
可有许多游泳者都自认为状态良好还要多游一会儿,但实际上,随着身体热量的大量流失,人随时可能会进入“低潮期”,这个时候人会觉得透心的冰凉感,四肢逐渐僵硬,使不出来力气。
冬泳的注意事项
A.自然水域最佳:自然水域是冬泳最适合的场地,包括河流、湖泊、人工水库、室外游泳池等水域。由于室外环境中日光充足,空气清新,水质清洁,能很好地利用空气、日光和水进行锻炼。
应注意:由于海水冰点比淡水低,在北方地区往往水温低于零度仍不结冰,因此在严冬季节冷刺激比淡水还要强烈,在水中停留的时间应相对减少。
B.中午和下午冬泳最好:由于冬天天寒,以中午和下午游泳最为合适。中午日光充足,气温相对偏高。
应注意:饭后冬泳不宜过于剧烈,以免影响消化。中午冬泳必须做到至少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后下水。
早晨冬泳的优点是空气新鲜,水净浪缓,河岸和海滨负氧离子含量较高,但缺点是气温较冷、日光不充足,水温也是一天中最低的。
C.特别注意头部保暖:冬泳时在水中游进尽量使身体保持水平状态,泳姿以平稳游进的蛙泳为最好。当水温很低时,采取抬头蛙泳的姿势,以免头部受到冷水刺激,对体弱和老年人更为重要。
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尽量避免跳跃入水,以免因瞬间加快心率和增高血压而导致疾病。另外,当水温接近零度时,入水应采取渐进方式,即:脚、下肢、腰、胸逐步入水。脚先接触冷水,可引起皮肤、内脏和肌肉温度的升高,使机体获得良好的预刺激,缓和冷水刺激的突然性。
D.重复下水要在10℃以上:重复下水是指在冬泳中采用分段游、多次下水的方法。这种游法可以利用冷水重复刺激,将冷水浴和空气浴紧密结合。
应注意:当水温与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时,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例如每次游50至米,上岸休息3至5分钟。但当水温在5摄氏度,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时,会出现水中与陆地上过强的冷刺激与散热现象,不利于冬泳者的健康安全。
E.饭前锻炼效果最佳:有些冬泳者认为,吃饱了去冬泳比较有劲也会有更多热量,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消化器官对温度的反应很敏感,热刺激可以引起消化器官兴奋,冷刺激则起到抑制作用,吃饱后立即冬泳影响消化吸收,容易引起急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而饭前冬泳,脂肪细胞内尚无新的脂肪酸进入,通过运动比较容易将其“动员”出来转化为热量消耗掉,效果最好。
1冬泳误区一:冬泳包治百病冬泳从本质上讲是一项体育运动,一些人希望通过冬泳的方法治疗疾病,必须慎重行事。冬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肌体免疫能力,能促进一些功能性疾病逐渐缓解、转好。
2冬泳误区二:所有的人都适合冬泳有较严重疾病的人,如药物不能控制的高血压病人、先天性心脏病人、风湿性心瓣膜病人、癫痫病人等,都不宜参加冬泳。即便是体质好的人要进行冬泳,也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好从夏秋季开始,使身体逐步适应。
3冬泳误区三:游的时间越长越能锻炼身体不同的人冬泳的时间应因气温、水温和人的体质而异。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在水里游的时间过长,上岸后全身麻木、冷颤不止,这极容易损伤某些器官。另一种现象是在水里的时间太短,刚下水就上岸,没有经受充分的刺激,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图文转载自:紧急救护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