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报告中商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中商情报网讯:轨道交通产业是成都市突出发展的重点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市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战略,强化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目前,成都市已实现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产业链各领域全覆盖,“一校一总部两基地一运维”的产业布局已经形成,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已初具雏形。据统计,年,成都市轨道交通规模(资质)以上企业共9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增长16.4%,利润总额52.0亿元,增长5.9%。轨道交通产业收入规模突破千亿元,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已具雏形,但生态圈能级不高,良性互动循环、整体提升能力尚不足,集中表现为:学术成果虽然丰富,但“人才携成果”外流严重;研究成果就地转化率低;本地整车制造与需求缺口大,缺乏核心竞争力;运营企业人员负担较重,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工程建设领域净流入优势减弱;后期养护、维修能力需加强;地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有待提高等。一、发展现状(一)轨道交通产业链完整经过多年发展,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实现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和运营维护等领域的全覆盖,聚集了西南交大、中铁二院、中国中车等国内行业龙头和新筑股份、天马轴承、运达科技等知名民营企业,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初具雏形。从结构占比看,年,成都市轨道交通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个数结构比为69.9:7.5:22.6,主营业务收入结构比为19.2:16.5:64.3;利润总额结构比为46.0:32.1:21.9。其中,工业企业单位比重和利润贡献最大,建筑业企业收入占比最高,服务业企业收入和利润增幅最高。数据来源:成都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有较强的领先优势近年来,成都市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加密成网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与国内主要城市比较,多项指标位居前列。年,成都市轨道交通在建里程达公里,居全国首位。截至年底,成都市轨道交通开通线路7条,其中,地铁线路6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为.2公里,占全国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的5.4%,在国内主要城市中居第六位,仅低于上海、北京、南京、广州和深圳。其中,地铁运营线路长度为公里,占全国地铁运营线路总长度的4.6%,在国内主要城市中居第六位,仅低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武汉。年新增71公里,占全国新增线路总长的8.1%,在国内主要城市中居第四位,仅低于南京、广州和武汉。运营线路制式种类居中等水平,目前仅有地铁和市域快轨两种制式同时运营,而北京、上海两市有4种制式同时运营,天津、广州、武汉、南京、大连5市有3种制式同时运营。数据来源:成都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轨道交通城市竞争力全国第三依据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上发布的《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报告()》,在公布的全国轨道交通城市竞争力排名中,成都以61.98的综合得分,位居全国第三,综合得分仅低于北京和上海,超第四名的南京市7.44分。其中,技术创新指数居第三,低于北京和上海;供应类产业指数居第五,低于北京、株洲、青岛和长春;应用类产业指数居第五,低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管理创新指数、商业模式创新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居第八、第十七和第十五位。二、产业链各领域优势和特点(一)研发设计国内领先成都市汇集了西南交大、电子科大、中铁二院、中铁成都轨道交通设计院、中铁科研院等行业领先的科研教育机构和勘察设计企业10余家,拥有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知名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科研基地,以及国内唯一的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产业国家级技术专利近50个。不论是轨道交通研发设计实力,还是成果转化能力,成都均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是国内技术标准的领跑者和制定者。其中,中铁二院是中国大型工程综合勘察设计甲级企业,行业领域名列前茅,勘察设计收入连续10年排名全国第一,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在无砟轨道、综合接地技术等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西南交大已成为全国轨道交通学术权威、创新转化源头和产业人才摇篮,申建的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是中国轨道交通领域唯一的一个国家实验室。(二)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基础良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具备现代有轨电车、地铁车辆的整车生产能力,呈现快速发展良好态势。年,全市拥有中车成都、中车四方、长客新筑三家整车制造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增长31.3%,并于年底新增一家规上整车制造企业(中车长客);同时,通过本土培育、外部引入等方式,形成了天马轴承、运达科技、交大光芒等一批本土配套企业,相关装备和产品在国内市场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领域,拥有中铁二局、中铁八局、中铁二十三局、四川铁建等一批工程建设领域的骨干企业,完成了国内外众多大型项目的工程建设和工程总包业务,其中,中铁二局、中铁八局、中铁二十三局年主营业务收入合计占全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重达93.3%。(三)新制式轨道交通取得新进展有轨电车蓉2号线建设加速推进,首条磁悬浮试验线即将开工建设,空铁试验线已完成选线;西南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工程化列车正式下线,创造了时速公里的纪录;中唐空铁集团成功研制出以锂电池为动力源的空轨列车;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已引进德国新一代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为在全市建成国家磁浮中心奠定一定基础。(四)对外拓展取得较好成绩近年来,随着全国大力发展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及“一带一路”沿线铁路建设形成的庞大市场需求,为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营造了广阔的空间。成都市轨道交通企业紧抓机遇,发挥行业领先优势,积极对外拓展业务,并取得较好成绩。如:中铁二院先后承担了全国铁路总运营里程1/4的铁路设计,在全国30多个城市主持或参与了多条轨道交通工程的勘察设计总承包和设计咨询服务,在亚、非、欧、美四大洲50多个国家或地区,承担了多项工程,合同总额近百亿元。(五)产业积聚效应初步显现按照成都市“一校一总部两基地”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布局,依托中铁(金牛)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以及环交大智慧城、中车(新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中车(新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为轨道交通产业功能区,先后引进了新誉、时代电气、阿尔斯通、卡斯柯、克诺尔、北方交控、今创、鼎汉等重点轨道交通生产、研发、维保项目签约落户,转向架、牵引、供电、信号、通信等核心配套产品正加速聚集,地铁、空轨、轻轨、中低速磁悬浮、单轨等多制式轨道交通体系逐步成形。截至年底,全市轨道交通企业总数增至家。三、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dzz/163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