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渤海新闻网、唐山劳动日报、文汇报等;并参考谢忠强著《上海市参加年唐山大地震救援工作述略》一文。
40年前——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一道蓝光闪过华北上空,顿时,天崩地裂。仅仅12秒钟的时间,一座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倾刻间变成一片废墟,造成人死亡、16.4万人重伤——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20世纪全球地震史上死亡人数居首的城市地震灾难。
新华通讯社于当天向全世界播发了以下消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几天后,新华社再次公布了经过核定的地震震级:里氏7.8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国之殇,医务人员与解放军战士永远冲在挽救生命的第一线!据悉,在全国个医疗队、2万多名赴唐医疗人员中,上海医疗队是除解放军系统外最大的一支。当时有说法认为北京、天津还会有较大余震,所以距离唐山更近的京津医疗队主要驻守当地,上海医疗队由此成为赴唐救灾的最主要力量。其中,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前身)系统的医生、护士,在唐山“去得最早、服务时间最长、派员最多、覆盖面最广”。
唐山大地震发生的当天,上海市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就紧急组建。人于7月29日上午出发,30日凌晨到达天津杨村车站,下午一时开始分批上飞机,晚上十点半陆续到达唐山机场。医疗队全部到达后,根据河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上海第二医学院的七个队共人进入丰润县;市四(现医院分院)、市六、医院(现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妇婴保健院、徐汇区、建工、上电、医院(现医院)共十个队的人及纺织一、二、三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肿瘤中心),黄浦、卢湾、虹口、闸北区、医院、第二结核病院、医院共十一个队的人,分别进入唐山市路南区的三个街道和路北区抢救、收治伤员;第一医学院的五个队、长宁区的两个队共人,分别进入丰南县城和丰南县的老铺地区;杨浦、普陀区、第一结核病院(医院)和市一、新华、胸科、肿瘤、医院共六个队的93人分别负责机场附近的灯光球场和八大处的伤员抢救治疗以及飞机转运工作。
从7月30日到9月24日,上海市先后派出56支医疗队、多人次参加抗震救灾,接待门诊22.1万人次。另据相关资料显示,从7月30日上海医疗队到达灾区到8月22日抢救任务基本完成,上海医疗队共治疗伤员人次,实施大小手术例,接生37名婴儿。到8月20日,运往唐山急救药品已达吨,医疗器械96吨,漂白粉吨。
考虑到伤病员的后续治疗和恢复还需要更多的医疗投入,河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通过省指挥部医疗药品组向上海转达意见,希望上海在伤员较为集中而又急缺医疗条件的丰润、遵化、迁西及玉医院。接到河北方面的上述要求后,上海市即紧急派出后续的医疗支援队,在河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筹建和主办了唐山市第一、医院,玉田、医院。医院从年组建,到年主体撤回上海,历时共两年多。
资料来源: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上海市医院名单》
壹年8月的一天,唐山第六中学操场上,医院建成。苇席做墙,油毡盖顶,虽然简陋,这里却是震医院之一,云集了上海医院、医院的知名专家。就在这样简陋环境下,医疗队一名姓蒋的年轻医生,靠着从上海带来的一台显微镜,成功完成一例当时属于顶尖技术的断手再植手术。“抗震棚里接断手”,上海专家的高超医术广为传颂。
而更早一些,在距市区只有几十里路的丰润县,医院前面一片高粱地里,上海第二医学院的医疗队队员,砍掉高粱,搭起帐篷,竖起“上海第二医学院”红十字旗,开始抢救伤员。这是7月30日,震后第3天。
丰润县是重灾区,死亡1万多人,伤员有5万多。医疗队到丰润当天,根导尿管就用没了。一晚上,发光多片止疼片。3天3夜,医疗队员没有合过眼。整整一个星期,大家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白大褂上全是汗碱。
上海医疗队队员打着手电筒为地震伤员做手术
第一批队员到丰润后,许多人拉肚子。但大家有药舍不得用,都留给了伤员。他们就地取材,用马齿苋熬汁治腹泻。
简陋条件下,医疗队员们发明了许多土办法:把输液软塑料管消毒、磨光后,用于导尿;用煤油炉把水烧开后产生蒸气,通过竹筒导气,治疗肺部霉菌感染;伤员伤口感染生蛆,医疗队员把汽油浇在伤口杀蛆。没有器械,他们就在地上钉上木桩,安上滑轮,做骨科牵引。手术室的大夫还发明了脚踩洗手机,取名叫“抗震牌”……医疗队手术没停过。第一批医疗队原定在唐工作5天到一星期,结果整整坚持了60天,9月25日才离开唐山。25日早上6点半,第二批多名医疗队员就到了丰润,一直到次年9月才离开。
土法上马,上海医疗队自制蒸汽喷雾呼吸机
入秋,伤员见少,上海医疗队又担当起常见病诊治任务。卫生局医疗队为一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做了输卵管吻合手术,给不幸的家庭带来希望。“二医”医疗队员们,给丰润当地不少孩子治了兔唇。10月中旬,医院附近发生火灾,作为第二批医疗队员来丰润的刘锦纷,还为烧伤病人做了植皮手术。
贰年,刘锦纷作为当年上海医疗队一员重返丰润。一个小伙子径直走到他面前,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我认识您,是您和冯教授为我做的心脏手术!”
他叫薛存良,当时只有13岁,患有严重的心脏二尖瓣狭窄。父亲领着他找到“二医”医疗队,拉着队员们的手恳求:“救救孩子!”
刘锦纷说,当时,这种手术就是在上海也刚刚起步,况且医院条件简陋。但救人第一,风险再大也要做。
“心脏手术要降温,而简易房白天温度高达30几度。中队领导和我们商量了手术方案:半夜准备,凌晨两三点开始手术,太阳出来前完成。事先我们跟冰棍厂说好,多做些不放糖的冰棍。没有温度表,我们就从附近兽医站借来动物用温度表……”
这样,由50多岁的冯卓荣教授主刀,刘锦纷当助手,成功为小存良做了心脏手术。
7月31日下起了雨,部分重伤员由丰润火车站转往外地。医疗队员徐建中清楚地记得,伤员中有一个小女孩,家人都死了,她被送到医疗队。由于腰椎砸伤,小小年纪就截瘫了。
“我把她固定住,抱上火车。她当时天真地问我:‘叔叔我会好吗?’我安慰她说:‘会好的,会好的。’她没有哭。转过脸去,我的眼泪却止不住地掉了下来。我知道,她永远不会站起来了!”
那天,雨下得特别大。
自左到右:康金凤、余前春、刘锦纷、叶正斌、单根法
对于刘锦纷来说,难忘唐山还因为有一段“唐山恋”。他的爱人医院手术室护士,作为上海“二医”医疗队队员,每次做手术时两人都要见面。工作中两人相互有了好感,生活上互相关心。抗震棚里跳蚤很多,刘锦纷皮肤一咬就红肿。心细的朱晓平看在眼里,她手很巧,特地做了一个樟脑袋,让刘锦纷挂在腰里。从此,刘锦纷再也不怕跳蚤了。
刘锦纷是“老三届”学生,上海“二医”第一批工农兵学员。他喜欢运动,夏天在抗震棚前空地上打球,冬天在还乡河冰面上滑冰。他特地从上海带来了冰鞋。每回打球都有一个忠实啦啦队员,她就是朱晓平。
战地爱情没有浪漫,甚至没有一句大胆的表白。两人在唐山一直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直到回上海后,才公开恋情,年结婚。朱晓平比他小一岁,是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医院手术室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医院质控办主任。她后来潜心研究人工心脏瓣膜,为风湿性心脏病人送去生命的希望。
刘锦纷(右)与朱晓平(左)
为纪念这段在唐山抗震救灾中产生的感情,他们给儿子起名叫刘震元。“元”,就是缘。如今在英国伦敦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攻读设计专业的震元,常常自豪地向别人讲起父母在唐山的这段经历。
刘锦纷从医31年,做了多例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他最擅长的小儿三尖瓣膜下移、大血管移植等高难度手术,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他任职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合作项目。年开业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特地前来剪彩。
为了帮助贫困患儿,在刘锦纷建议下,医院成立帮困基金,并与上海慈善基金会联合搞起“点亮心愿”项目,帮助上海地区患白内障和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孩子。医院还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合作,为中国内地培养儿童医生。
刘锦纷的左腕上,戴着一个金壳梅花牌手表。他医院进修时戴着,去英国、医院讲学时戴着,除了睡觉。他与这块表形影不离。这是他作为上海医疗队成员地震20年来唐山时,唐山市政府赠送的。他说:“我们与唐山人民的感情比金子还要珍贵!”
叁20年后的年,徐建中作为当年上海医疗队一员重返唐山。他又一次见到当年的小女孩李冬梅,她已经是一个全国著名的残疾人运动员了。年地震,13岁的李冬梅腰椎被砸伤,徐建中把她抱上救援列车,他一直记挂着这个受伤的小女孩。地震20年时,徐大夫随上海医疗队来到疗养院,已长大成人的李冬梅一下子认出了救命恩人。她虽然残疾了,终生离不开助步车,但热爱生活,从年起参加残疾人运动会,在举重、篮球、铅球、标枪等项目上均获得良好成绩。
地震40年过去,两人再次相逢。徐建中年逾古稀,李冬梅也已人到中年,画着精致的眼线,涂着淡淡的口红,依旧爱说爱笑。她把自己亲手做的苹果摆件送给恩人,哽咽着说:“我希望徐大夫平平安安!”最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最真挚的祝福。两人攀谈着,李冬梅拿出手机来,要记者帮她和徐大夫合张影。她兴奋地说:“我要把合影发给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白癜风该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