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心血管外科的发展方向

引用本文:胡盛寿.我国未来心血管外科的发展方向[J].中华外科杂志,,54(8):-.

我国未来心血管外科的发展方向

 胡盛寿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不断攀升。与此相适应,我国心血管外科也迎来了一个高歌凯进的年代。根据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的调查报告,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陆的心脏手术总量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然而从年开始,心脏手术总量的增速明显趋缓,特别是心肺转流心脏直视手术数量开始下降。我国心血管外科从整体规模和技术发展方式上,进入了一种“新常态”。

一、“新常态”下我国心血管外科的特征

1.技术不再唯我独尊:随着心肺转流机的发明和使用,心血管外科突破了临床学科的最后禁区,完成了“开心”手术。从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到瓣膜的置换,再到心脏移植及全植入型人工心脏的实施,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我们对人体心脏的认识,并打破了临床学科过去的禁忌。20世纪的心血管外科可谓整个临床学科宝塔尖上的皇冠,享受了无限的荣耀。曾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作为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金标准”,让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束手无策的内科医师们对心血管外科医师备感羡慕。时至今日,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式早已不止CABG一种,从新药物的不断研发和使用,到介入治疗技术的兴起和日臻成熟,外科手术逐渐失去了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绝对统治地位,曾经享有的那种"唯我独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另外,以导管为支撑技术的介入治疗,已逐渐涵盖了瓣膜、先天性心脏病等外科治疗领域——经导管瓣膜手术已部分取代了传统瓣膜置换或成形术,介入封堵技术也成功替代了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开心矫治术。

2.学科吸引力下降:回想20世纪70年代Favaloro教授在美国克利夫兰做CABG时,全世界的同行蜂拥而至,手术室里挤满了参观学习的医师。在美国的医师人均收入排名中,心血管外科连续多年傲居首位。但是培养周期长、风险高、工作强度大等因素已使心血管外科渐渐难以获得一流医学生的青睐,医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更多地首选骨科、肿瘤科、眼科。培训体系不完善、优秀人才后继乏力,是学科未来发展面临的艰巨课题。

3.互联网时代的医患关系:心血管手术是临床学科中风险极高、创伤巨大的手术种类之一,医疗费用高昂,再加上医学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导致当前我国心血管外科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的信任和依从性减弱。伴随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危机的出现,医疗纠纷和伤医事件频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医疗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健康可谓一柄"双刃剑",许多寻医网站一方面确实拉近了医师和患者之间的距离,为患者就医提供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也造成虚假的信息充斥网络,严重的信息错位增加了医患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医患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二、“新常态”下我国心血管外科的发展之路

1.患者至上:在心血管外科学成立和发展的初期,技术条件比较落后,每创造出一个新的治疗技术,对医学界甚至整个社会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在那个奉行“技术至上”的年代,手术的成功就是学者







































鍖椾含涓鐧芥鐤尰闄㈠ソ涓嶅ソ
鐧介┏椋?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dzz/67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