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体态秀美,角姿英俊,运动灵活,体成熟公鹿肩高95-厘米,体长厘米左右,体重千克左右,1-6岁体重为60-千克。母鹿肩高80-95厘米,体长75-90厘米,体重75-85千克。东北梅花鹿头俊秀,耳大、灵活,躯干紧凑,四肢匀称、细长,主蹄狭尖。被毛呈明显地季节性变化,夏毛艳丽,为棕黄色或红棕色;冬毛褐色或栗棕色。冬夏毛均有白斑,但冬毛白斑较淡。背中线2-4厘米宽,呈棕色或黑褐色,其两侧有4-6条排列较整齐的白斑纵列。白斑越往下而越大而圆。腹下,四肢及尾内侧被毛为白色。公鹿颈部冬毛生有卷曲鬣毛。臀斑在尾根以下呈白色并围绕着黑色毛带。公鹿角有4个杈,极个别的有5杈,无冰枝,眉枝不够发达,且离角基较高。4月初开始脱角(盘),成角到8月下旬或9月成熟。眼下有发达的眶下腺,俗称泪窝,平时呈裂缝状,其分泌的外激素用于识别本群,标示领地。东北梅花鹿初角茸平均干重25-30克,若在初角茸长至5-6厘米时锯下1.5-2.0厘米(俗称“破茬”),还能生长分杈的初角茸,干重可达-克。成年鹿1-10锯三杈锯茸鲜重平均为2.5-3.5千克,产茸最佳年龄为9锯,单产3.3千克以上。一般头锯茸、二锯的二杠鲜锯茸的鲜茸单产分别为0.55千克和0.80千克左右。16-18个月龄性成熟,配种年龄在16-28个月龄,受胎率85-95%,繁殖成活率75-85%,双胎率3%左右。公鹿的活重、屠宰率、净肉率和出肉量分别为-千克、55.0-64.1%、50-55%和65-75千克;母鹿相应为65-85千克、51-54%、38-43%和25-35千克。
常言道:“鹿一身都是宝”具体而言最珍贵的东西就是鹿茸。鹿茸就是未骨化的角生长在雄鹿的额上,含有丰富的复合蛋白质和激素,以及磷酸钙,胶质软骨素等化学成分,据记载,服用鹿茸有“补精髓、壮肾阳、健筋骨”之功,是中药之王,补品中的上品。鹿尾、鹿鞭具有医治鹿角疯的功能;鹿胎有治疗肾虚和妇女病的功能;鹿血、鹿胎盘也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鹿皮则是制作高档名贵皮革服装的最佳原料;鹿筋、鹿心、鹿肉是豪华宴席上的高档名肴。野生梅花鹿特别稀少,养鹿业有巨大发展空间。同时为满足市场对梅花鹿的需求,应大力发展养殖业。近十几年的养鹿实践证实,养鹿业是一项远远强于养殖牛、羊、猪、禽的长效、高效产业。鹿肉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一直呈急剧上升趋势,供不应求。国内市场尚未形成产业,可我国南方鹿肉市场正在兴起。从国内市场来看,鹿产品销售市场亟待开发。目前,以鹿产品为原料的各种滋补品、保健品越来越多,人们的需求量呈急剧上升趋势,其效益非常可观,可以说我国的鹿产品消费前景十分广阔。
梅花鹿与人参、不老草称东北三宝中国从古至今就有把梅花鹿做为滋补强身的药物记载。梅花鹿的药用价值也最高,鹿全身是宝,鹿茸,鹿鞭,鹿胎,鹿茸血,鹿角胶,鹿胎膏,鹿心,鹿肉,鹿肾,鹿油等产品,都是纯源料药材,制作加工过程无任何添加剂,货真价实,是消费者最值得依赖的产品远销东南亚,香港,台湾,韩国等地,颇受好评。1、鹿鞭:功效:补肾、壮阳、益精治劳损,腰膝酸痛、肾虚耳鸣,阳萎早泄,宫冷不孕等。2、鹿茸: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虚劳羸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萎早泄、子宫寒冷、崩漏带下等。3、鹿尾:暖腰膝、补肾益精、腰膝酸痛不能伸屈、遗精、头晕耳鸣、腰椎突出等。4、鹿筋:壮筋骨、治劳损、风湿关节疼痛、转筋等。5、鹿角胶(膏):补肾壮阳、益气补血。祛风除湿、治气虚、阳萎、遗尿、水肿等症。功效显著。6、鹿茸血:生精补髓、益血壮阳、固腰补肾、补一切虚损。调酒服用效果奇佳、每次半两。7、鹿心:养气补血,安神、气血两亏、心慌心跳、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跳过速、失眠多梦等。8、鹿胎:益肾壮阳、补虚生精、虚损劳疾、精亏血少、产后虚寒、子宫寒冷、手足冰冷、睡眠不宁、面色萎黄暗黑等。9、鹿肉:补五脏虚劳、调血脉、益气生精、虚劳羸瘦、产后无乳等。10、鹿角:行血消肿、益肾、疮疤肿毒、淤血作痛、腰膝酸痛、磨粉食用对中风后恢复有特效。11、鹿骨:补虚羸、强筋骨、骨质疏松等。12、鹿皮:补血虚、妇女白带、血崩不止、肾虚滑精、疮疥等。13、鹿肾:补肾壮阳、腰酸背痛、安五脏、对肾炎肾虚耳聋有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