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症状可能相差无几,但所致的病因千差万别,危险性各异,快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以下总结几个相对复杂的病例,希望能引起读者的重视。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or急性心肌梗死?
23岁男性,持续性胸痛4h。患者进食冷饮后突感胸前区闷胀痛,疼痛呈持续性,向左肩部放射,伴有呼吸困难。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肝炎及结核病史。吸烟史8年,20支/日。家族史无特殊。体温37℃,呼吸26次/分,脉搏次/分,血压/70mmHg。患者入院后第2日,开始出现持续性发热(37.5℃~39.6℃)近半个月,血压下降至80/50mmHg,双肺出现少许湿啰音,伴有多汗、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及夜间不能平卧,并出现咳嗽少量黏痰及左侧胸痛,深呼吸时加重。患者入院后查:①D-二聚体(-),PPD1:(-),肥达反应(-),血RAAS正常;②病毒全套提示EVs-RNA(+)、肝炎病毒(-);③WBC、hsCRP和TGF-β等炎症因子明显升高;④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肌酸激酶U/L,肌酸激酶同工酶U/L,肌钙蛋白I4.07ng/ml;⑤胸片提示感染性病变可能,肺水肿不能排除;⑥入院时心电图如图1所示。
图1(点击查看大图)
考虑到患者症状加重,出现发热、低血压、不能平卧、咳痰,因此分析可能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急性左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然而,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依据并不充分,急性心肌梗死仍不能排除。随后查血培养提示表皮葡萄球菌阳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扩大,广泛前壁运动明显减弱,室壁瘤形成,左心室心尖部血栓形成。复查心电图与入院时对比发现,V1~V5导联QRS波、ST段及T波无明显改变,但I导联R波升高,aVL导联由QS型变为R型。多次复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呈急性心肌梗死的动态变化。同时患者存在长期吸烟病史、高脂血症、工作压力较大等危险因素,且急性心肌梗死也可以解释上述低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因此主要诊断转向考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比较大。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左前降支近段闭塞,与上述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相符,最后诊断: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心腔内血栓形成、频发室性早搏、心包积液;肺部感染;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经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量肝素、硝酸酯类等),抗心脏重塑(ACEI、β受体阻滞剂),抗感染(青霉素类),支持对症(多巴胺、利尿剂等)等治疗,住院1个月后逐渐好转出院。
病毒性心肌炎or肺栓塞?
16岁女性,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短、头晕伴低热1周,外院测体温37.5℃,考虑“病毒性心肌炎”,给予抗感染、营养心肌治疗,体温降至正常,仍有气短、头晕。2天前,开始出现胸痛,初为左侧,后转为右侧胸痛,吸气时加重。入院当日又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3次,无腹痛、腹泻、呕血。既往体健,10天前曾有“受凉感冒”史,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无相关疾病家族史。体温36.8℃,脉搏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4mmHg。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18U/L,肌酸激酶61U/L,肌酸激酶同工酶13U/L,血清乳酸脱氢酶U/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Ⅱ、Ⅲ及aVF导联非特异性T波异常。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内径20mm,左心房前后径23mm,左心室前后径40mm,右心房左右径23mm,右心室前后径16mm,室间隔厚度8mm,左心室后壁厚度7mm,右心室前壁厚度4mm。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及活动幅度正常。肺动脉瓣、三尖瓣轻度反流。超声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33.6mmHg,LVEF76%。腹部超声提示肝胆脾未见异常。患者近期虽无手术、外伤及长期卧床病史,双下肢无肿胀、周径对称,但一般活动即感到气短,伴头晕、出汗,且有口唇轻度发绀,心率增快,听诊P2亢进。心电图示:Ⅰ导联似可见小S波,Ⅲ导联似可见q波,T波倒置;V1~V3导联T波轻微倒置。胸片提示右肺感染可能。结合呼吸科会诊意见,暂按支原体肺炎给予阿奇霉素试验性治疗,同时进一步完善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及肺动脉CTA检查以排除急性肺栓塞。检查结果如下:①冷凝集试验结果(-);②动脉血气分析:吸氧浓度21%,PH7.45,二氧化碳分压28mmHg,氧分压69mmHg,氧饱和度94%,实际碳酸氢根浓度19mmol/L,实际碱剩余-3mmol/L,标准碳酸氢根浓度22mmol/L,二氧化碳总量20mmol/L;③D-二聚体<μg/L(半定量乳胶凝集法);④肺动脉CTA:左下肺动脉远段及背段支、后段支、右肺动脉部分远段及右下肺动脉背段支与右上叶肺动脉起始段、中叶肺动脉均见充盈缺损;右肺中叶外基底段见一楔形片状密度增高影,其底紧贴侧胸壁,并见一条索影连向肺门;未见胸腔积液。提示肺动脉栓塞,右肺中叶肺梗死(图2)(图3)(图4)。最终诊断:急性肺栓塞,右肺中叶肺梗死。
图2(点击查看大图)
图3(点击查看大图)
图4(点击查看大图)
急性心肌梗死or应激性心肌病?
49岁女性,因“胸痛13小时,加重4小时”入院。患者凌晨4时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有压迫感,伴左侧肩背部放射痛,当地卫生院考虑“胃病”,给予护胃等处理,症状无明显缓解。4小时前感胸闷痛加重,至我院急诊就诊,急行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急性下壁、侧壁心肌梗死;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予阿司匹林mg、氯吡格雷75mg、硝酸甘油0.5mg含服,并转入我科行冠脉造影术。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10余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猝死及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20余年,1盒/日。心肌损伤标志物示:血清肌钙蛋白I1.58ng/ml,肌酸激酶.7IU/L,肌酸激酶同工酶36.25IU/L,乳酸脱氢酶.2IU/L,NT-proBNPpg/ml。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4~V6导联ST段抬高,aVR导联ST段压低。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31mm,室间隔厚度7mm,左心室舒张末径46mm,左心室收缩末径25mm,LVEF75%。室间隔及左、右室壁厚度正常,运动协调,运动幅度尚可,心尖部运动幅度相对减弱,余节段运动幅度良好;彩色多普勒探及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微量反流血流;心尖部运动幅度相对减弱,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给予氯吡格雷75mgqd,阿司匹林mgqn,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qd,贝那普利10mgbid,阿托伐他汀40mgqn,低分子肝素钙4U皮下注射q12h等治疗。当日行冠脉造影示:左主干无异常,前降支无狭窄,末段血流稍缓慢,TIMI血流2~3级;回旋支主干无狭窄,钝缘支末段血流中断;右冠无狭窄,TIMI血流3级。行左心室造影示心尖部呈球形,射血分数74%(图5)。心脏MRI:左心室心尖部为主的心肌异常强化,并左心室心尖部膨隆,下壁及侧壁低信号无强化区提示微血管阻塞,存在无复流现象;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在正常范围。
图5(点击查看大图)
修正诊断:应激性心肌病。诊断依据:①女性,吸烟20余年,1盒/日;②胸痛呈持续时间较长;③类似ACS表现;④肌钙蛋白轻度升高;⑤冠脉造影示:微血管缺血;⑥左心室造影:心尖部球样扩张;⑦同时出现aVR导联ST段压低,V1导联ST段无抬高诊断应激性心肌病的敏感性高达91%,特异性高达96%。确诊应激性心肌病并给予药物治疗后,患者未再发作胸痛。复查超敏肌钙蛋白0.95ng/ml,心肌酶正常。病情好转后出院。
病例征稿啦!
攻克疑难患者,您是否想传授经验、分享喜悦?遇到罕见病例,您是否想找“高手”指点,听取多方见解?那么,机会来了!“心在线”现面向全国征集心血管疾病相关病例啦!我们将为您提供传授经验、切磋技艺的平台,您不仅可以拓宽思路、丰富视角,还可获得丰厚稿酬!
投稿邮箱:
content
cardiounion.cn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刘倩┆美编王春涛┆制版刘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