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病案分析二

第九章肿瘤病人的护理

男性,55岁,曾做多年矿工,主诉咳嗽,痰中带血丝1年余,加重2个月,病人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不甚剧烈,痰少,痰中带血丝,无畏寒、高热,无胸痛,无午后潮热,无夜间盗汗。近2月来,咳嗽咳痰症状加重,痰中带血。发病以来胃纳稍差,由于担心疾病,睡眠较差,大、小便正常。平素体健,否认肝炎、肺结核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嗜烟15支/日×25年。

体检:神清,精神可,全身体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辅助检查:胸部CT示右下肺恶性肿瘤。纤维支气管镜示右侧支气管距开口约50px处黏膜水肿糜烂,表面高低不平,管腔狭小,仅留一小空隙;局部活检组织病理示:鳞形细胞癌。头颅MRI:未见异常。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全身骨显像未见骨转移征象。肺功能检查:能耐受肺切除手术。

请分析:

1.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该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2.该病人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癌症的三级预防?

答:

1.对恶性肿瘤的病人,必须制定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射、化学药物、物理疗法、免疫疗法和中医药疗法等。该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肺叶切除术。

2.该病人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职业、吸烟史。

癌症的三级预防包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降低发病率;

二级预防是指癌症一旦发生,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三级预防即诊断和治疗后的康复,包括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第十章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男性,45岁。因原发性肾小球炎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而行肾移植手术,手术过程顺利并安全返回病房。病人清醒,禁食,口唇稍干,尿量ml/h。有颈内静脉留置导管。

体检:体温波动于36.30-36.8℃,脉搏88次/分钟,血压/65mmHg,中心静脉压0.29kPa(75pxH2O)。

请分析:

1.病人存在的最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是什么?

2.通过护理达到何种预期护理目标?

3.应采取哪些针对性护理措施?

答:

1.此个案:①术前常规进行血液透析治疗;②禁食;③口唇干燥;④中心静脉压降低;⑤其他表现及检查无异常。故该病人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问题是:体液不足,与禁食、术前血透及术中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2.预期护理目标:①病人的体液得到补充,达到出入量平衡;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②在多尿期及大量补液过程中未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3.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①加强病情观察和记录,动态监测脉搏、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及出入水量,为补液提供可靠依据。②建立静脉通路,在原有颈内静脉置管输液的基础上,再建立一路静脉通路,保证输液畅通。③遵循“量出为入”的原则,根据病人的CVP及临床表现,合理安排液体的种类、顺序及输液速度,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第十一章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男性,68岁,摔伤后4h,右侧额部着地,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1小时,肢体无自主活动。

体检:右侧瞳孔直径6mm,对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应迟钝。脉搏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70mmHg,体温37.2℃。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压眶上神经无反应,双侧腱反射可对称引出,左侧巴氏征(+),右侧巴氏征(一)。

辅助检查:头颅CT示慢性硬脑膜血肿,右额叶广泛脑挫裂伤。

请分析:

1.病人处于何种意识状态?

2.病人目前出现何种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依据是什么?

3.目前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答:

1.病人处于深昏迷状态。

2.病人可能出现了脑疝。依据是右侧额叶脑挫裂伤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右侧瞳孔改变、肢体无自主活动、左侧巴氏征(+),符合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特点。

3.立即给予强力脱水剂,降低颅内压;紧急做好术前准备,急诊行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颅内外减压术。

第十二章甲状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女性,48岁。主诉心慌不适、怕热,易饥饿和多汗。

体检:甲状腺肿大,双手震颤,突眼,心率次/分钟,基础代谢率(BMR)+45%。

临床诊断:甲亢

请分析:

1.术后最危重的并发症之一甲状腺危象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发生上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预防?

3.如何针对该病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评估?

答:

1.甲状腺危象的临床表现为术后12-36h内病人出现高热(39℃)、脉快而弱(次/分钟)、大汗、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常伴有呕吐、水泻。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病人常迅速死亡。

2.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的主要原因和诱因:与术前准备不充分使甲亢症状未能很好控制、长期甲亢所致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亢进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以及手术创伤致甲状腺素过量释放等有关。预防措施:关键在于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使病人基础代谢率降至正常范围后再手术。

3.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包括术前和术后评估。前者包括健康史和相关因素、身体状况(局部、全身和辅助检查)、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等;后者包括麻醉方式、手术种类,术中情况、术后生命体征、呼吸、发音、引流、切口和并发症(甲状腺危象、呼吸困难和窒息、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和手足抽搐)等的评估。

第十三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女性,55岁。因发现左侧乳房内无痛性肿块5个月,生长迅速1个月而入院。入院诊断为:乳房癌,Ⅰ期。入院后第二天行乳房癌改良根治术。

请分析:

1.术后护理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哪些?

2.术后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3.如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答:

1.术后护理评估主要包括:①皮瓣和切口愈合情况,有无皮下积液;②患侧上肢有无水肿;③肢端血循环情况;④患肢功能锻炼计划的实施情况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⑤病人对康复期保健和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术后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留置引流管、患侧上肢淋巴引流不畅、头静脉被结扎、腋静脉栓塞或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

保持皮瓣血供良好:①手术部位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维持7-10日;②观察皮瓣颜色及创面愈合情况;③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循环情况。

维持有效引流:①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力;②妥善固定引流管;③保持引流通畅;④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⑤拨管后的护理。

预防患侧上肢肿胀:①勿在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作静脉或皮下注射等;②保护患侧上肢;③按摩患侧上肢或进行握拳、屈、伸肘运动,以促进淋巴回流。

(2)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指导病人作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①术后24h内:活动手指及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腕等锻炼。②术后1-3日:进行上肢肌的等长收缩。③术后4-7日:鼓励病人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等锻炼。④术后1-2周:行肩关节活动,抬高患侧上肢,手指爬墙,梳头等的锻炼。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术后7-10日内不外展肩关节,不要以患侧肢体支撑身体。

3.病人的健康教育:①术后近期避免用患侧上肢搬动、提取重物,继续功能锻炼;②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③放疗及化疗的自我护理;④提供病人改善自我形象的方法;⑤定期行乳房自我检查:每月自查乳房1次,宜在月经期的5-7日进行;每年行钼钯X线摄片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乳癌。

第十四章胸部损伤、肺和食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男性,26岁,10分钟前左上胸部被汽车撞伤。既往体健。

体检:BP80/50mmHg,脉搏次/分钟,R40次/分钟。神清合作,痛苦状,呼吸急促,吸拉下呼吸紧迫反而加重,伴口唇青紫,颈静脉怒张不明显。气管移向右侧。左胸廓饱满,呼吸运动较右胸弱。左胸壁(第4、5、6肋处)有骨擦音、局部压痛明显,有皮下气肿,范围为上自颈部、胸部下至上腹部。左胸叩诊呈鼓音,呼吸音消失,心律齐,心率次/分钟,未闻及杂音。

请分析:

1.该病例的诊断是什么?

2.该病例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3.病人可能出现哪些主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4.该病例手术前后的护理目标是什么?

5.如何对该病人进行出院指导?

答:

1.该病人的诊断:张力性气胸,休克,多根肋骨骨折。

2.处理原则:补充容量,纠正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有效气体交换,防治感染。

3.主要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包括:①气体交换受损:与疼痛、胸部损伤、胸廓活动受限或肺萎陷有关。②疼痛:与胸部组织损伤有关。③潜在并发症:肺或胸腔感染。

4.手术前后的护理目标是:①病人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呼吸平稳;②病人自述疼痛减轻;③病人病情变化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未发生肺或胸腔感染。

5.出院指导:①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②肋骨骨折病人在3个月后应重复胸部X线检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③合理休息,加强营养素的摄入。

第十五章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病人男性,45岁,农民,劳累后胸闷、心悸3年,加重2个月,曾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咯血性泡沫痰以及四肢关节酸痛史。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听诊: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增强。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请分析:

1.该病人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什么?

2.若采取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有哪些?

答:

1.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二尖瓣狭窄时,血流通过瓣口障碍,可致左心房扩大、压力增高,产生肺静脉瘀血、压力升高和毛细血管扩张,继而可能上能下起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室排血负担。

2.围手术期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包括:①低效性呼吸型态:与缺氧、手术、麻醉、应用呼吸机、体外循环和术后伤口疼痛有关;②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疾病、心功能减退、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和水、电解质失衡有关;③潜在并发症:术后出血、感染、脑功能障碍等。

第十六章腹外疝、腹部损伤及急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男性,30岁,司机。不慎发生交通事故,伤后有一过性神志不清,受伤经过不详,清醒后感右上腹部剧烈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短时间内腹痛逐渐扩到全腹,并出现头晕、心悸、面色苍白,肢端发凉;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咖啡样液体,量不多,医院。

体检:体温36.5℃,脉搏次/分钟,血压/75mmHg,呼吸22次/分钟。腹略胀,腹式呼吸弱;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区叩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腹部穿刺抽出不凝固血并混有胆汁。诊断为肝破裂。

请分析:

1.肝破裂引起上腹剧痛的原因什么?

2.针对病人的剧烈腹痛应紧急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3.此病人急诊手术止血前应做哪些准备?

答:

1.肝破裂后引起上腹剧痛的原因:肝破裂常合并较大肝管破裂,大量胆汁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发生化学性腹膜炎而引起剧烈腹痛。

2.答

针对病人的剧烈腹痛,应该:①体位:仰卧代屈膝位,以减轻腹肌紧张。②禁食、胃肠减压。③遵医嘱使抗生素,控制腹腔感染。④采用非药物或药物止痛。⑤避免随意搬运病人。

3.急诊手术止血前应做的准备:①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输血、抗休克;②采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和备血;③禁食、留置胃管、尿管等;④腹部备皮;⑤术前用药;⑥做好急症手术病人的病情解释和安慰工作,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版权申明

以上内容如未注明出处,则来源于网络,因找不到原文作者无法署名,我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

文章认领、投稿及侵权请联系邮箱:dhzyxy_hlx

.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ys/134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