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专家教你如何预防小儿营养不良

小儿营养不良怎么办?宝宝营养不良是常见的病症,大多原因是因为喂养方式不当,该如何预防小儿营养不良,以及如何调理,来看看中医有哪些方法吧。

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儿童营养不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减轻,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毛发干涩、弹性小,面色焦黄,精神不振,活动减少,肌肉无力。轻度营养不良对孩子的早期身高没有影响,长期尤其重度营养不良则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长迟缓。引起小儿疳症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喂养不当或小儿挑食、偏食。喂养不当主要是“太过”和“不及”。“太过”是指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饥饱无规律,过分食用肥腻的食物,过多地吃冷食,导致食积内停,形成疳症。“不及”指母乳喂养不足;人工喂养调配不当,如牛奶或奶粉浓度太低,或以谷物(米粉、麦乳精)为主食,从而因长期蛋白质和脂肪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小儿断奶后或哺乳期间未能及时增加辅食;以及兔唇、腭裂、婴幼儿腹泻、肠吸收不良综征等;急慢性传染病;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多产、早产、双胎等都可引起疳症。小儿营养不良的食疗方1、虾皮蛋羹:虾皮20克,鸡蛋1个。鸡蛋放入虾皮搅拌均匀,入蒸锅中蒸熟,可用以佐餐。本方补气益肾,和胃健脾。2、香菇粥:香菇5克,粳米50克。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香菇、粳米,同煮,先用大火烧沸后,改为文火煮至粥熟,即成。本方养血和中,健脾益气。3、乳粥:牛乳或羊乳适量,大米50克,白糖适量。用文火煮粥,待粥煮至半熟时,去米汤加牛乳、白糖同煮成粥。早晚餐热食,空腹食用较佳。本方补血润燥,和胃健脾。

如何预防小儿营养不良要让孩子多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阳光能够促进孩子营养的吸收,在运动中可消耗人体的热量,增强食欲,也能提升孩子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如果孩子偏食,就更应让他多运动,运动之后,胃口会大开,能够帮助改掉偏食的坏习惯。规范孩子的生活,均衡营养、合理的调配孩子的饮食;定时食用;保证孩子充分的睡眠时间等等,都能有效的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改善儿童的营养不良。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挑食、偏食,不要过多地吃零食。经常带小儿到屋外,利用天然条件,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常开展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按摩,父母可以用手心贴在孩子的小腹顺时针轻轻打圈按揉,每天按摩三次,每次3分钟即可,最好在手心发热的时候按揉,否则会让宝宝腹部受寒。这样能够促进孩子胃肠蠕动,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更好的消化所摄取的食物营养。如果孩子的食欲不好,可以给予孩子易消化和促进食欲的食品,在饭菜中可适当添加食醋,让宝宝开胃。日常的菜肴尽量款式多样,增加宝宝的食欲。

中医儿科专家介绍

曾桂芳教授

专家简介:成都中医附院原院长,四川省名中医,性早熟及健康助长首席专家

擅长:中参西治疗儿童常见及多发疾病。近年来致力于儿童性早熟、矮小症、肥胖、发育不良等内分泌、生长发育障碍疾病研究与治疗,创立中药、穴位、饮食、运动“四维一体疗法”治疗儿童发育疾病,效果显著,取得发明专利,在全国具有较大社会影响,慕名求诊者众多。

坐诊时间:周六全天

陈立翠教授

专家简介:成都中医大教授,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主任,儿童体质辨识调理专家

擅长:小儿脑瘫、遗尿、多动、抽动症、高热、咳喘、腹泻、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湿疹、荨麻疹等免疫性疾病和常见疾病的诊治,对小儿厌食、易感儿、体弱儿等食疗、抗感染免疫、体质调理有深入研究。对于国家新增的基本公卫服务项目——中医药健康管理,已经接受预约,包括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调养服务。

坐诊时间:周四下午、周日下午

张林涛主诊医师

专家简介:寇氏/曾氏/余氏儿科继承人,儿科中心主诊医师,儿童专科中医科主任

擅长:中药、针刺、耳穴、推拿、饮食等综合方法调治儿童性早熟、矮小症、抽动症、多动症等儿童复杂疑难杂症,对小儿感冒、发烧、咳嗽、哮喘、疳证、厌食、腹泻、便秘、湿疹等常见病有很好疗效,尤其是“中药内服+针刺挑疳+推拿”多方法调治小儿脾胃病效果颇佳。

坐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六上午

上海泰坤堂(成都)国医馆

医保定点单位

-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zz/115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