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课节选自铁凝的短篇小说《盼》。在本课设计中,应该着重从事例描写和心理描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我”盼望下雨的心情。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朗读和感悟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段落大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和感悟文中“我”兴奋——盼望——急迫——担心——喜悦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写作方面学习作者跌宕起伏的叙事方法,以及淋漓尽致的心理描写,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提炼观点,善于从生活细节入手描写人物。
二、教学目标
1.会写“袖、篷”等13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3个词语。
2.能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3.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能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三、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如何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不同事例把它清晰地表达出来。
2.学习作者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并在提供的场景中,试着运用多种心理活动的表达方式去写一写。
四、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景物等来描写“盼”的心理活动,并能够找到几处写得最生动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原声朗读,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设计意图:有对比才有发现,通过设置对比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文章的韵味。
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
1.挑选本课生字词,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2.教师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比如,“甩”读shuǎi,不读suǎi;“唇”读chún,不读cún。
3.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说出“窸窸窣窣”“嘟囔”“瞟”“不声不响”“逗引”“玛瑙”等词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会应用。
预设:
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嘟囔:指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瞟:“目”与“票”联合起来表示“目光轻快地扫过”。本义:扫人一眼。
不声不响:没有一点儿声响。形容做事谨慎,不张扬。
逗引:指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玛瑙:一种玉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有各种颜色,多呈层状或环状,质地坚硬耐磨,可用作磨具、仪表轴承等,也用来做贵重的装饰品。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写生字。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袖”“缩”“甩”“嚷”“酱”“唇”这几个字。
比如“袖”“缩”“嚷”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边部首要写得细小一些;“甩”是一个独体字,书写时一定要把它和“用”字区分开来;“唇”“酱”是上下结构,“唇”字书写时要注意上大下小,而“酱”字书写时正好相反,要上小下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加上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基本上可以将课文中的生字部分突破,为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也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整体梳理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盼”写了哪些事,再自主认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反馈交流
(1)学习词语
斗篷袖子衣柜酱油嘴唇楼梯
预报喧闹遮盖讲座逗引甩打蹦出来嚷着缩着
①学生朗读词语,把字音读正确。
②引导发现规律:第一行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第二行都是动词。
③学生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词语写一写,重点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