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左室功能障碍患者的功能性二尖瓣返流

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前言:

二尖瓣返流是心肌梗塞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它可以导致心脏负荷进一步加重,因此是临床上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二尖瓣病理生理学改变以及外科领域对于功能性返流的处理策略,对该领域做一简要回顾,希望对各位同道能有所帮助。

病理生理

二尖瓣瓣膜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依靠的是在心室收缩时瓣膜前叶和后叶的平面运动,完成这一运动的同时还需要有瓣叶的垂直运动,瓣环及腱索形态改变等因素来维持81。以下6大部分负责瓣膜能工作在最佳功能状态之下,他们是瓣环,瓣叶,腱索,乳头肌,左心室及左心房;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将导致二尖瓣的功能障碍。无论缺血性心脏病还是非缺血性心脏病,功能性二尖瓣返流往往来源于左心室的几何形态异常。左心室增大使得瓣环扩张进而导致二尖瓣返流,这是通过增宽乳头肌纤维间距离和瓣叶的面积来达到的,另外乳头肌肉收缩不同步也是原因之一。最终的结果是形态学正常的瓣叶发生了反常运动和距离增大的二尖瓣发生返流。

与继发于基础瓣膜病变的二尖瓣返流一样,功能性二尖瓣返流对左心室血流动力学上的负荷增加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其进一步导致心室的偏心肥大和扩张,这反过来又增加了二尖瓣返流和心力衰竭得严重程度。因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外科手术

过去认为,伴有严重的左室功能障碍的二尖瓣返流的外科手术相关的风险被认为是非常高的。但是,Bolling和他的同事却第一次证明这种外科矫治方法是可行的,可以合理降低死亡率。他们对二尖瓣进行了小范围的修复,来有效矫治心力衰竭患者的功能性二尖瓣返流。在超过例LVEF低于20%的心脏病患者有着严重的功能性二尖瓣返流,而二尖瓣修复术1年、2年及5年的实际生存率分别是82%、71%和52%0。另外,所有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得到了改善,大多数患者的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心排指数得到了提高。这些结果被克利夫兰诊所的一系列个案病例所证实,而这一诊所对心力衰竭病人的生存率提高和心室重构的逆转都做出了积极地贡献。另外,这种手术方式也减少了患者的因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

二尖瓣修复术对功能性二尖瓣返流安全、有效的、其中令人信服的证据来源于二尖瓣外科研究中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这一策略的研究涉及例患者,他们的LVEF平均值为20%,LV舒张末期容积的直径的平均值为7cm,心力衰竭在心功能的NYHA分级为三或四级,同时他们中大多数约94%有肥厚性心脏病,并且全部获得了二尖瓣返流最佳方案的治疗。这些患者中的86%进行了小范围的二尖瓣修复术,16%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手术后30天,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是98.4%和85.2%,而且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还出现了心室重构。这一研究最大的成果就是证实了二尖瓣修复术经得起临床的考验,返流被成功消除,88.4%的患者2年后二尖瓣返流评分为0-1分,只有2%的患者需要二次手术。

所有上述提到的研究共有的缺陷在于缺乏一个没有进行外科治疗的对照组。在一个非随机对照试验中,例接受了二尖瓣修复术的患者被拿来与未接受上述治疗的例患者相对照。在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dwh/110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