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由心内科、麻醉科、超声科、放射科、心外科、体外循环科等六个科室联动协作,为一位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的患者,成功施行了我院第一例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心脏这个“两房两厅”里,瓣膜起到“大门”的作用,控制着动脉血、静脉血的流动方向。主动脉瓣是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门”,控制着动脉血从左心室单向流入主动脉,如果这扇“大门”坏了,血液流出受阻,严重者可能诱发猝死、急性或慢性心衰。该类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瓣膜置换术或者成形术。近几年,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日益发展,微创介入方法也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段之一,这就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是一种全新的微创瓣膜置换技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迅速。但它同时也是一个高难度的介入技术,需要心内科、麻醉科、超声科、放射科、心外科、体外循环科等多个科室紧密配合、联动协作完成。因此,国内目前仅医院可以完成这一手术。
来自北京的胡先生,因活动后胸闷气喘、夜不能平卧等症状,医院就诊。当时,心超结果显示罹患“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当全身血液经过心脏“主动脉瓣”这扇“大门”时,“门”要么开不全,要么关不上,血供严重不足。一般来说,胡先生的这种瓣膜病,其治疗方案第一选择仍是外科置换手术。但是胡先生身体十分虚弱,心功能较差,无法耐受外科手术,医院都无法进行手术,最后,慕名来到我院心内科。由范小红副院长、心内科方唯一主任、曲新凯副主任召集相关科室及心内科各亚学科联合会诊,决定施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认真细致的术前讨论并制定方案后,11月29日上午,手术在导管室开始了。我院相关科室精锐皆出。范小红副院长亲自坐镇指挥协调,心内科方唯一主任现场解说。医院心内科陈茂主任、冯沅副主任医师指导,由心内科副主任、冠心病科曲新凯主任,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科潘欣主任等医生共同完成。术中,麻醉科副主任吴镜湘、超声科主任吴卫华等率团队协助,体外循环科负责人郭震、心外科副主任医师朱丹等现场待命,为手术保驾护航。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导管从进入、送达,到瓣膜植入、释放一气呵成,两个小时后,手术圆满成功。术后即刻心超结果显示,患者瓣膜狭窄完全解除,无返流及瓣周漏。目前,胡先生病情平稳,恢复极好。
术前超声显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
术后超声显示:人工瓣膜位置固定,无瓣周漏
?
携带瓣膜的支架在适合的位置展开
该例介入手术的成功,医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在全院多学科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不仅体现了我院心内科在介入技术领域始终保持的国内一流水平,更突显出医院在心血管疾病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院将一直保持这种开拓创新的锐气,开展更多先进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更适宜、安全、有效的治疗。
?
范小红副院长亲自坐镇指挥协调,心内科方唯一主任现场解说,手术引得院内诸多医务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