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慢性肾衰竭为例浅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

以下内容仅代表我自己的观点,如有赞同者欢迎收藏及转发。

一般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位主要在脾肾,涉及肝、肺、胃、心等脏器,甚至五脏六腑俱有受损,属本虚标实,早期多为脾肾气虚,至疾病后期可为气血阴阳俱损,致病因素有风邪、湿邪、痰湿、热邪、瘀血、浊毒等,常一种或者多种相兼。因此,对于此病的治疗应首先扶正:调理五脏六腑阴阳气血平衡,重点在健脾益肾,根据具体病机酌加调理其他脏器的药;同时注重祛邪:祛风、除湿、活血、排毒、泻热等各种祛邪方法均可酌情选用。

一、为什么说本病脾肾亏虚为主,涉及肝、肺、心等其他脏腑?

此处我仅以肾虚为例说明,其余各脏不再说明。

肾虚:现代医学讲,肾脏的主要功能有排泄体内代谢废物、及部分内分泌功能。《内经》言:“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则能出矣!”对于此条文的解释,各家均有不同。我认为,此处“膀胱”,应该指现代医学之肾脏,“气化则能出矣”,应该是现代医学所讲的血液流经肾脏,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重吸收,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即流经肾脏的约L血液,在肾脏的作用下,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尿量约有1%,即1.8L左右。对于慢性肾衰竭而言,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导致人体的代谢废物以尿液形式排出减少,此即肾脏的气化功能障碍,而导致气化功能不足的原因乃是“肾气虚为主”,此即CRF患者常常无腰膝酸软、脱发、发早白等表现,仍然辨证为“肾气虚”的依据。顺便提一句:辨气虚,往往人们只注重疲乏、少力、劳动后气促才为气虚,此非全部。气化功能不足、气的推动力不足等也可归属于气虚。

二、为什么说本病存在风邪、痰湿、热邪、瘀血、浊毒等?

此处仅以风邪、痰湿、瘀血为例说明,其余各邪不再详述。

风邪:中医认为,风为阳邪、主动、其性开泄、易袭膜腠。风邪致病,常常引起肌表膜腠开泄,汗液外泄。同时,风邪可致痉,引起肌肉强直,抽搐等风症。如果把这个理论应用到CRF病人肾小球的变化中能否行得通?我认为行得通:理由一:人体肌表膜腠与肾小球滤过膜均为细微结构,都存在着物质流通的通道。风性开泄,外风侵袭人体,可通过经络的联系危害及肾,引起肾小球滤过膜的开泄,即滤过孔径增大,原本不能随意流出的尿白等物质此时会加速滤过,道理通矣;理由二:医家对大量蛋白尿时,常加防风、蝉蜕、蛇蜕等驱风药,也能取得疗效,此临床疗效反证。我校中医专家陈潮祖教授说过,经隧痉挛、松弛、阻塞都要影响气、血、津、精的升降出入,而肾小球的小血管痉挛乃是其病进展的高危因素,这一点,西医也是持同样观点,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酫固酮系统的激活存在高度相似性。因此,风邪导致肾小球的痉急此理可通。如果临床上在临床上加用祛风药物,其疗效必会更加显著。

湿邪: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致病缠绵难愈,怪病多由痰作祟。而CRF病情缠绵难愈、病情多变等,若是以此就辨别CRF病人存在痰湿之邪未免依据不足。西医认为,由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是肾病进展的因素之一。各种免疫复合物、炎性物质等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系膜细胞等处,这是肾穿刺病理活检结果可得到的证据,此类病理产物符合痰湿的特点,因其难消、缠绵,正好与痰湿之邪之特点高度相符,同时,如果查见患者舌脉征象如此,则依据更为充分。

瘀血:凡任何有形实邪、经脉挛急等俱可引起气、血、津、精的升降出入,气血流通减慢甚至不通,便是瘀血。此与上文提到的风邪致痉、痰湿之邪等俱是形成瘀血的危险因素。

三、为什么要扶正?如何扶正?

此处仅以补肾气为例。

上文已谈到肾气虚的病机缘由,扶正,比如说补肾气,可促进肾脏的气化功能,恢复正常的物质代谢方式和能力;同时,气有促进推动作用,CRF病人的肾脏多处于代偿、失代偿状态,扶助正气,可更为有效地发挥正常肾组织的功能,一举多得。

对于补肾气,中药的确找不到几个药有明确说明有补肾气一说的。即使如“冬虫夏草”,其功能也是补肾益精,通过直接补肾精,在人体肾之阴阳的作用下,转换为肾气。人参:中药书上讲其能大补元气,元气非此处所讲之肾气,也不可混为一谈。山药:我校张廷模教授认为:此药脾肺肾兼治、气阴双补,略有涩味;脏腑之中,以补脾为主;气阴双补中,又以补气为主。因此,此药有一定的补肾气作用,临床选药时可考虑使用。

肾气丸是医圣张仲景治疗消渴病之方,观其八味药:附子、肉桂、山药、山茱萸、干地黄、茯苓、丹皮、泽泻。未见一味药对肾气有很好地补充作用(山药补肾作用微弱),其取名肾气丸,自由道理。《内经》言:“少阳生气”,即肾阴能在不太强的肾阳的作用下,缓慢产生肾气,这与天地中水蒸气形成机理类似,即大地上的水液在太阳热量的作用下,形成水蒸气。肾气丸此方中,伍大量资肾阴的药(干地黄、山茱萸),少佐桂附,且用量不大,正是取桂附这微温之性作用于大队肾阴药中,从而源源不断地形成肾气。必须强调的是,桂附必须小量使用,大量则“壮火蚀气”,反不妙也。临床上若有医生忌惮附子之毒副作用,可用补肾阳之淫羊藿、杜仲、续断等替代,至于其疗效差异须在临床中不断摸索总结。

对于扶正,临床医家有选“参芪地黄汤”加减组方,疗效也比较可以,药物组成:党参、生黄芪、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桂枝、炙附子。此方可有效补益肾气,兼补益肝脾肺等脏器,同时具有活血、化湿、利尿、通脉等作用,以此方加减,恰恰扣中慢性肾衰竭的病机本质,且良好地兼顾了其他脏器和驱除邪气。

四、为什么要祛邪?如何祛邪?

慢性肾衰竭究其根本,乃是肾脏排泄代谢产物和内分泌功能在不断地减退,既然体内代谢废物排出减少,必然会有一系列的代谢产物留于体内;内分泌功能紊乱也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存在。如促红素生成减少,会引起肾性贫血。须要提醒的是,贫血的严重程度与内环境的恶化、红细胞生存周期缩短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祛邪是必须。前文已谈到,风邪、痰湿、热邪、瘀血、浊毒等是主要邪气。

祛风:可选防风、荆芥、薄荷、蝉衣、僵蚕、水蛭、虻虫、乌梢蛇、蓟蛇、蛇蜕、蜈蚣、全虫等药,根据病情需要,酌情选用。

清热:热有实热、虚热、郁热之分。若为实热者,可选黄连、黄柏、桅子等药;若为虚热,分清阴虚内虚、气虚内热、血虚内虚等病因,如为阴虚内热,选用生地、玄参、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等药;若为气虚内热,选用黄芪、党参、太子参、山药等药;若为血虚内热,选用当归、夜交藤、熟地黄、阿胶等药;若为郁热,根据其病机,如血瘀者通之,气郁之行之。

祛除痰湿:可叠用二陈汤、三仁汤、藿香正气散、四苓散等方药,具体药物也主要是集中这几个方中,或者与此方类似的药物,如苡仁、砂仁等药

浊毒:对于浊毒,要给邪实以出路,如汗出、大便排出等。此处仅介绍大黄、虎仗二药。我认为:两药均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胆、泻下通便之功。区别在于,大黄苦寒之性甚于虎仗,可将大黄看作虎仗的加强版。同时,虎仗还归肺经,有一定的驱痰作用。大黄为慢性肾衰竭的常用药,可引浊毒之邪从大便排除,并且药理学研究也证实,其可改善肾脏循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延缓肾脏纤维化等作用。对CRF病人而言,使用大黄,必须将大便次数控制在可耐受范围之内,一般为2-3次/天。若泻下次数过多,可换酒大黄、制大黄等。如果仍然腹泻次数较多,可将与大黄作用相似的虎仗代替。如果这样仍然腹泻,停用泻下药物。

五、CRF的低水平、中水平、高水平治疗的三种模式差异

中医与西医差别在于,没有固定的治疗方案可用,一人一方,甚至一人在不同时候使用不同方药。疗效很多时候会存在差异。因此,对于CRF而言,存在着低水平治疗、中水平治疗、高等水平治疗。

低水平治疗:此类治疗严格按照传统中医辨证论治,详细分析中医病因病机,不参照西医学检测结果如尿常规、血常规、生化、肾活检病理结果等。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对于疾病的疗效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依据。虽患者可感觉疾病好转,但也不排除存在尿蛋白仍然存在甚至加重、血肌酐上升的情况,此应该属于疾病恶化,长期的观随访可作最终判定。

中水平治疗:此类治疗按照传统中医辨证论治,详细分析中医病因病机,参照西医学检测结果如尿常规、血常规、生化、肾活检病理结果等,并如上文所讲积极分析西医学与中医学之结合点。以患者的自我感觉、客观指标为疾病是否好转的依据。但若是沉迷于此种中西医结合模式,往往会丧失中医传统辨病辨证论治的特色,陷于不拔之地。

高水平治疗:此类治疗按照传统中医辨证论治,详细分析中医病因病机,参照西医学检测结果如尿常规、血常规、生化、肾活检病理结果等,并如上文所讲积极分析西医学与中医学之结合点。以患者的自我感觉、客观指标为疾病是否好转的依据。同时,不断地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在辨证中,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舍弃中医辨证之假象或者西医辨病之假象,对疾病的病因病机了然于心,成竹在胸,处方用药信手拈来,此属高级水准。

六、如何进一步学习?

坚定中医能治肾病,并且有良好疗效的信念。

坚持学习中医经典的良好习惯。

坚持学习西医肾病及其他相关知识,并不断思考。

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并不断将二者融会贯通。

若为传统中医的坚定支持者,奉劝一句:“欲知善恶吉凶事,西医检测不可弃;盲目自信不可为,刚愎自用实害已;刀剑拳脚不长眼,切莫误自己性命。”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
乌鲁木齐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dwh/94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