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固然可怕,但中医又不是没治好过

12.

钰妍女26岁

钰妍来自西双版纳,医院确诊为癫痫。知道了自己得的是可怕的癫痫,玉燕和妈妈都四处求医,在西双版纳和省会医院,也吃过一段时间的中药,但是病情并没有得到好转。后来是通过朋友徐志勇一家人的介绍来到昆明潘医生家中进行中药治疗。今年已经没有再发作过癫痫,目前正在进一步的恢复当中。今天来时面色不是很好,呈黄绿色,听她说是坐了版纳到昆明的夜班汽车,没有睡好。

过往病史:年查出癫痫。(之前和前夫在相处过程中经常发生争吵,情绪长期压抑,挫败感严重从而引发了癫痫。)还做过甲状腺切除手术。

上次就诊时间:年11月8日

本次脉诊结果:

左寸脉有点数;左关脉微弦,比较空;左尺脉空。左手脉总体弱、空比较明显。

右手寸、关、尺都有弦象,右关脉弱、数;右尺脉搏动力太弱、微滑。

脉诊中与病人的交流过程

病人

吃完上次的30副药,我感觉自己的睡眠比以前好了,以前的睡眠比较浅,很容易醒,现在不会了。然后就是这个月来例假时有血块。

嗯,那挺好的。看你坐了一夜的车子好像很疲倦。

潘医生

病人

嗯,是的。这次坐的车子空气很不好。(笑)

早上起来心慌的感觉还有吗?

潘医生

病人

现在没有了。以前早上起来特别会感到害怕,好像有人要来抓我一样,现在没有了。

嗯。我看看舌头……舌苔基本没有。你现在还吃着哪一种西药?

潘医生

病人

吃的是奥康西平片。一天两次,一次两颗。前面吃这个还可以,没有那种心慌害怕的感觉,后来就不行了。你是说让我先吃着,以后不用吃的时候再和我说。

恩。

潘医生

病人

我还吃着治脖子的西药,就是做完手术吃的那个甲减的药。

甲减的药还在吃吗?

潘医生

病人

嗯,到了快医院复查。

这个病之前是晚上发作的多还是白天发作的多?

潘医生

病人

白天也会,晚上也会。其实我从得病到现在,总共发病的次数不超过10次,那个时医院看,去吃药。我家那边的中药也吃,医院也开过药吃,所以发病的次数也不多,白天发作和晚上发作的次数都差不多吧。

嗯,你这个病也不算重。

潘医生

病人

嗯,也有严重的时候,也会把舌尖咬到。一般我白天发作的时间是在中午,还有下午,都有过。然后晚上在三更半夜也发作过。

嗯。我看了吃这个奥康西平片会出现的副作用,这个说明书上说有10%以上的人会出现嗜睡、头痛、头晕、看东西会重叠、恶心、呕吐、疲劳感,你有没有出现过这些不良反应?

潘医生

病人

基本没有。

噢,那还好。它这个上面说有10%以上的人会出现上面的这些不良反应。

潘医生

病人

嗯,我基本没有。

你家那边能买到天麻吗?

潘医生

病人

应该没有。我们家那边好像也没有药材市场。

没关系,昆明农贸市场也有卖的,那个三七和天麻打成粉的,一堆堆在那里卖。天麻配上这些中药,就可以把西药的量减掉些。然后明年的春天和夏天过了,咱们的治疗就可以结束了。

潘医生

病人

这个西药可以减掉吗?

应该是可以减的。我一直跟你说的,虽然这个病的诱因是情绪问题,比如你家里曾经发生过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你情绪上出现了很大问题,但是现在从脉上看,你“情绪”一关已经过了,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你身体体质弱。这么说吧,换了一个体质比较强、精力比较好女孩子,有过和你相似的人生经历,她可能不会得这个病。就是因为你底子弱了,就没有那么强的抵抗能力和系统平衡力,所以这个系统就奔溃了,就是“小马拉大车”。(笑)

潘医生

病人

嗯。

你大便情况怎么样?

潘医生

病人

半成型吧,还是有点稀。比以前好一点,之前都是稀的。

嗯,这次吃完药后最好的地方就是,原来肝脉上明显的“气滞”现象基本上恢复得差不多了,你刚来治的时候我就说过这个问题。现在你应该感觉到情绪这一块比以前稳定了。

潘医生

病人

嗯,现在每天上班就是嘻嘻哈哈的。

嗯。

潘医生

病人

那天麻要买多少呀?

你买一公斤吧,你看看有没有那种比较饱满的天麻,挑那种多买一点,有的晒干了以后很瘪的就不太好,不用买那种个头大的,大的要卖七八百,其实有效成分和两三百的差不多,你就买那种两百多的,让人打成粉。

潘医生

病人

嗯,那天麻是要和中药一起煮了吃吗?

不用,就是你煮完汤药后倒出来,你再舀一勺放到汤药里一起喝,也可以汤药喝完后,你再把天麻粉放到温开水里面接着喝也可以的。之前没这样子让你吃天麻是因为没必要,之前你肝脉一直是阻滞的,那时候用天麻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中医治疗疾病是讲阶段的,到了什么阶段该采取什么方法,这个是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思考的。

潘医生

病人

嗯。

天麻是用一个小勺,大概一次舀3g左右,那么一天你喝汤药的时候就放3g进去。你现在一天喝几次汤药?

潘医生

病人

四次、五次。

每次喝一小碗是吗?还是一大碗?

潘医生

病人

一大碗呢。

不用喝一大碗的,你煮药的时候少放点水,喝太多水的话身体也受不了。

潘医生

病人

嗯,是喝得受不了。

你煮浓一点,煮四小碗喝就行了。量不用太多。

潘医生

病人

嗯,好的。

今日之药方

补骨脂20g、锁阳10g、杜仲20g、仙茅10g、骨碎补10g、川断10g、益智仁20g、巴戟30g、党参10g、山药30g、制黄精10g、芡实20g、莲子10g、生鸡内金10g、生黄芪30g、生麦芽20g、生白芍30g、龙眼肉5g、丹参15g、当归20g、川芎30g、制首乌30g、山萸肉30g、龙骨10g(布包)、生牡蛎粉20g(布包)、鸡血藤20g、枸杞10g、女贞子10g、生甘草40g、大枣10枚。共30副药。

(药方仅供参考,请不要照抄)

药方详解

结合脉象

病人右迟脉(肾阳)搏动力很弱,所以补肾阳的药就用了很多,如补骨脂、锁阳、杜仲、仙茅、骨碎补、川断、益智仁、巴戟这八味药都有补肾阳的作用。她右关脉(脾胃)弱、数,所以要健脾除热,用到生鸡内金、生麦芽、女贞子,还有生甘草(40g),就是考虑到她的右关脉数,有热。病人右手的寸、关、迟脉都有弦象,所以用了生麦芽、生白芍、生甘草。病人左寸脉(心)数,就用到了丹参和龙眼肉,补心阴。

左关脉(肝)微弦,就用到了生白芍、生麦芽、生甘草;左关脉还比较空,就用到了鸡血藤,制首乌,山萸肉,女贞子,枸杞,生牡蛎,来养肝阴。病人左手脉(心、肝、肾阴)总体来看是弱、空比较明显,脉弱就是脉的搏动不足,所以要强肾阳。

药材分析

前面八味药都是在扶肾阳,党参,山药,制黄精,芡实,这几味补脾,但因为她的舌头比较红,所以党参只用到10g,山药用到30g,所以这个药方里面山药是补脾胃主要用到的药。制黄精和山药都是在养脾胃,但属于偏阴性的药。补肾药中的骨碎补和川断通常是用于跌打损伤,用在这里是考虑到她癫痫发病的过程中,抽搐可能会导致体内脏腑和身体肌肉组织出现淤血,所以给她用到这两味药,因为它们的破淤和修复组织的作用比较强。

益智仁既扶肾阳,又有健脾的作用。“脾主智”,从益智仁这个名字也能看出它的健脾功效。芡实和莲子都属于固涩药,因为她说她的大便一直很稀,而且固涩药也有平衡神经的作用。生鸡内金开胃化食,同时又有清理肝胆热的作用。生黄芪既健脾,又补养肺气。生麦芽也是一味开胃消食药,同时有柔肝的作用。

丹参、当归、川芎这三味药活血行气,丹参活血凉血,本身也有安神的作用。当归、川芎、制首乌、山萸肉这四味药养肝阴、养肝血。

龙骨、牡蛎收敛固涩,作用类似于芡实和莲子,但是归属经脉不同:龙骨、牡蛎归肝肾,芡实和莲子归脾胃和心。鸡血藤活血养血,枸杞、女贞子,补肾精和养肝阴。

生甘草健脾、补中气。因为病人现在中焦有点火,所以用生甘草(性凉),不是炙甘草(性温),生甘草和生白芍,柔肝、疏肝,缓急止痛。甘草和大枣合起来,一个健脾,一个补气养血,大枣同时也有调和整副药的作用。

主要药材详注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脾止泻,补肺益阴,益肾固精,养阴生津。

1、脾虚气弱,食少多倦,便溏泄泻等。本品甘平和缓,不燥不腻,既补脾气,又补脾阴,且兼涩性,故对脾虚泄泻用之甚宜。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配伍,如参苓白术散。

2、肺虚咳喘。治肺虚久咳,可与党参,川贝母同用,亦可单用煮汁服;若肺肾虚喘,可与熟地,山茱萸,五味子等同用,以补肺滋肾,纳气定喘,如都气丸。

3、肾虚遗精,尿频。前者常与熟地、山茱萸等配用,如六味地黄丸;后者可与益智仁、乌药同用,即缩泉丸。皆取其补肾兼可固涩之功。

4、带下证。属脾虚湿盛者,常配白术,苍术,车前子等,如完带汤;湿热下注者,常配黄柏、白果等,如易黄汤;肾虚不固者,常配菟丝子、枸杞等,如菟丝子丸。

5、消渴证。病情较轻者,可每日单用本品-g,水煎代茶饮;重者可与黄芪、葛根、天花粉、知母等同用,如玉液汤。

甘,平。归脾、胃、心、肺经。

补中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解毒,缓和药性。

1、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之证。本品一般作为辅助药物应用于补脾益气方剂中,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若治心气不足,心血亏虚,症见心悸自汗,脉结代者,则常作为主药,配伍生地麦冬、桂枝等,以益气养血复脉,如炙甘草汤。

2、咳嗽气喘。如风寒咳喘,可配黄麻、杏仁,即三拗汤;风热咳嗽,可配桑叶、菊花、桔梗等,如桑菊饮;肺热咳喘,可配黄麻、石膏、杏仁,即麻杏石甘汤。

3、脘腹及四肢挛急疼痛。常与白芍配伍,即芍药甘草汤。甘草与白芍同用,历来被视为缓急止痛的重要配伍药对,临床应用时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配伍相应的药物,则疗效更佳。如脾胃虚寒之脘腹拘挛作痛,再配桂枝、饴糖、生姜,即小建中汤,以补虚缓急止痛;寒滞筋脉之小腿挛急冷痛,再加吴茱萸、木瓜,以温经散寒,缓急止痛。

4、痈疽疮毒及食物、药物中毒。如治疮疡肿毒,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治咽喉肿痛,常与玄参、桔梗配伍;治食物、药物或者农药中毒,常与绿豆或防风配用。

5、用于复方之中,以缓和其他药物的过偏止性。如与附子、干姜同用,能缓和其热性以防伤阴;与石膏、知母同用,能缓和其寒性以防伤胃;与大黄、芒硝同用,能缓和其沉降之性使泻而不猛;与人参、鹿茸同用,能缓和其稳步之力使补而不骤等。另外,在寒热并用、补泻并施的复方中,本品又能起协调作用。

甘,温。归脾、肺经。

补气升阳,益味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

1、脾肺气虚及中气下陷之证。本品味甘性温,既能温补脾肺,又善升举清阳,其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临床可随不同的气虚表现作相应的配伍。如与人参同用,能增强补气的功效,可治病后的气虚体弱,即参芪膏;配附子能补气助阳,可治气虚阳衰,畏寒多汗,即芪附汤;配伍白术、茯苓、山药等,能补气健脾,可治脾虚气弱,便溏腹泻;配合五味子、党参、紫菀等,能补肺益气,可治肺虚咳喘,懒言自汗,如补肺汤;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合用,又善补气升阳举陷,可治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如补中益气汤。

2、气虚血亏、气虚失血及气虚淤血之证。本品通过补气可达生血、摄血、行气之效。如与当归配伍,能补气生血,用治劳倦内伤,气虚血弱之发热汗出,脉虚无力等证,即当归补血汤;与人参、白术、酸枣仁等同用,能益气摄血,用治脾气虚衰,失其统摄而致的便血、崩漏,如归脾汤;与桂枝、姜黄、当归、桃仁等活血之品配合,又能补气行血,可治气虚血瘀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或半身不遂等,如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

3、体弱表虚,卫气不固之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如牡蛎散;若表虚自汗兼见恶风、脉虚而易感风邪者,常与白术、防风配伍,以益气固表,命玉屏风散;若阴虚内热所导致的盗汗,则须与生地、黄柏等配用,使滋阴降火与固表止汗统筹兼顾如当归六黄汤。

4、气血不足所致的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如疮已成脓而久不溃破者,常与当归、穿山甲、川芎、皂角刺同用,以托毒排脓;若疮疡以溃而久不收口者,可与当归、人参、肉桂、熟地等同用,以生肌敛疮,如十全大补汤;小儿痘疮塌陷,毒邪不得外出者,可与人参、肉桂、甘草同用,以增强补气托毒之功,即保元汤。

5、气虚失运,水湿停骤引起的肢体面部浮肿、小便不利等证。常与白术、防己等同用,如防己黄芪汤。

此外,也可用治气虚津亏的消渴证,多于生地、麦冬、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

参考资料:《中药学》年

潘氏脉诊医案

客观、真实、详尽的中医医案。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dzz/115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