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符合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未病先防”的思想。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说的就是冬病夏治。临床实践表明,有些冬病,冬天治疗效果不佳,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原理
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
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一,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
此外,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调理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
冬病夏治-方法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常用的三伏贴、三伏灸,还有针刺、药物内服、拔火罐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预防和调理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医生根据病人的病症不同,在这些方法中选择一两种使用。
推荐两种目前很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贴和三伏灸。之所以介绍这两种方法,是因为它们具备4大优点:高效、安全、经济。冬病夏治一般以30天为一个疗程,需连续3年(即3个疗程)。为巩固疗效,病人应于三九期间加强巩固。
冬病夏治-功效
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贴敷或艾灸,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
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夏季穴位贴敷或艾灸,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冬病夏治-适应证、禁忌证
适应证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7.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8.其他
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禁忌人群
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极度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肺炎、高烧、吐血),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心脏病患者等。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期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1.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3.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因为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4.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在8月8号之前转发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