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quot一防一补quot

年12月21日

农历十一月廿三

18:44:07冬至

冬至是24节气中第22个节气,是冬季6个节气的第4个。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也是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一天,因为阴极而阳始至,故叫冬至。

冬至养生,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两件事:一是防“寒”,二是补“冬”。把这两件事做好了,慢性病不上身,安康保一冬;养好身子骨,来年无病痛~

护好这三处,安康保一冬!

从冬至这一天开始,进入为时近3个月的“九九天”,就是9天为一个段落,9个9天共81天,就叫数九天。

冬至阴寒之气隆盛,成为“进九”之始,所以冬至养生首先要多着衣、避寒邪,做好防“寒”工作,刻不容缓!

天津中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也提醒,“进九”后,冷空气活动频繁,温度起伏较大,公众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头部和脚部,外出最好戴帽,睡前最好热水泡脚。

黑龙江省老年病学会委员田晓彦介绍,寒气入侵会导致老人免疫力下降,多种慢性病发病率升高。

对于中老年朋友而方,冬至要防寒,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身体这三个部位的防寒保暖,才能安康保一冬!

1

头部:防高血压、心梗和中风

头部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部位。因此,感受风寒邪气,头部首当其冲。

寒气入侵头部,会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还易发生高血压、急性心梗、中风等。

气温突降时,中老年人外出可以戴顶薄绒帽,下雨时要及时把头部保护起来,避免淋湿。

每天清晨应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百脉调顺。晚上最好不要洗头,洗完头一定要用毛巾擦干或者用吹风机吹干。

2

颈部:防颈椎病、心血管病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上承头颅,下接躯干,是神经中枢最重要的部位,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如果受寒,不但加重颈椎病,还会引发其他慢性病。

因此,中老年人要穿立领装,外出时戴围巾,对预防心血管病等有一定好处。

3

脚底:防哮喘、风湿性关节痛

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差,又远离心脏,易使血液循环不畅。脚一旦受寒气侵袭,会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痛等病的患者易旧病复发。

建议中老年朋友穿保暖透气、吸湿性好的棉袜,每天晚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20分钟,可将寒气从足底排散。

然后,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舒通经络的作用。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至养生,除了防“寒”,另一件同样重要的事情就是补“冬”。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也就是说,冬天是进补的绝佳季节。正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中医素有“冬至一阳生”之说,也就是说,阴极阳生,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发挥其滋补功效。

“补冬”自然是离不开吃的,冬至前后,家家户户无一不补冬。民间更是有“冬季进补,上山打虎”的说法。

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按传统习俗,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流传千百年,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而这其中还隐藏着冬至养生的一个秘密呢!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当然,现在的饺子比起那时的要丰富多了,冬至吃饺子既养生,又养心,一定不要错过哦!

补冬先引补,事半功倍!

四道引补家常菜,必备~

温而不散、热而不燥、温热养阳是“补冬”食谱的主要调性。好的吸收需要好的肠胃,进补必须先引补就是这个道理。

当你准备放开胃口进行补冬时,一定要注意先引补,先把脾胃和身体调好了,补冬才能事半功倍!

百合南瓜盅这有着调养脾胃、补虚养身、清热解毒的功效,是非常好的引补佳肴。

??百合南瓜盅√

调养脾胃、补虚养身

材料:克南瓜、克百合,干玉米50克

做法:

1、将南瓜洗净,然后对半切开,挖出爪瓤后,将其中一半作为南瓜盅,上笼蒸5分钟;

2、然后将剩余南切块瓜百合洗净,用适量椰汁、淡奶油,清汤将南瓜块、百合、玉米粒煮开,并用盐、味精调味并将他们盛入南瓜盅中;

3、最后,将南瓜盅放入锅中蒸2分钟即可。

冬季蔬菜较少,当滋补的同时也必须保持营养均衡,区别以往肉类进补,冰糖糯米藕也是不错的选择。

冰糖糯米藕√

滋阴补阳

做法:

1、将凉水浸泡约两小时的糯米和白米掺在一起,将筷子把米装入已切开备用莲藕的孔中,再将刚刚切下的一头合上,用牙签插紧以固定。

2、将固定好的莲藕放入不粘锅中,加水没过莲藕,再放入少量的冰糖。

3、用大火煮至水烧开后,将火关小,煮约90分钟,而后将其捞出。切片,摆盘中即可。

这道菜温润爽口,甜而不腻,滋阴补阳,不失为一道冬日进补好菜。

除了上面这两道引补佳肴,我们还为大家推荐两道补冬的引补菜肴,值得告诉家里做饭的人!

??淮山芡实排骨汤√

健脾补气

材料:淮山、芡实各50~g、排骨g。

做法:

1、将淮山洗净切块,芡实洗净,排骨洗净切小块儿待用。

2、汤煲中加入ml清水,放入淮山、芡实、排骨用武火煮开。

3、再调至文火煲2小时,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补气,尤其适合气虚脾虚、便溏、面色萎黄之人。

??羊肉萝卜汤√

驱散寒冷、温暖心胃

材料:羊肉、白萝卜、粉丝、葱、姜、盐、料酒、大料、干辣椒、花椒。

做法:

1、将白萝卜切成块,羊肉切成3厘米长短的块,放入热水中焯一下备用。

2、砂锅中倒入水,放入羊肉,加入料酒、葱、姜、干辣椒、大料、花椒,加盖烧开后转小火炖30分钟,放入白萝卜、粉丝继续炖,至熟后调味即可。

功效:羊肉在《本草纲目》中,是被称为“补元阳益气血”的上佳补品。冬季吃羊肉可驱散寒冷、温暖心胃。

冬至养生,“一防、一补”最关键!把这两件事做好了,慢性病不上身,安康保一冬;养好身子骨,来年无病痛~

冬至到了,把这份养生指南送给亲人和朋友,祝愿大家冬至吉祥,幸福安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dzz/128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