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等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似乎比较鲜为人知。但临床上急性肾损伤却一点也不鲜见,一句话可以概括:我国每年近万人患上急性肾损伤。下面我们一起来全方位了解“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指突发(1-7天内)和持续(24小时)的肾功能突然下降,定义为血清肌酐至少上升0.5mg/dl,表现为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全身各系统症状,可伴有少尿(ml/24h或17ml/h)或无尿(ml/24h)。相较于我们比较熟悉的急性肾衰竭,急性肾损伤是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全过程,而传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仅指肾功能严重损害的一个时期;采用急性肾损伤诊断,可有助于早期识别和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以便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不要等到肾衰竭时才承认它的存在,而要在肾小球滤过率(GFR)开始下降、甚至肾脏有损伤(组织学、生物标志物改变)而GFR尚正常的阶段将之识别、及早干预。
究竟哪些人群容易发生急性肾损伤呢?1老年人(1)随着年龄增长肾脏血流量逐渐下降,肌酐清除率每10年大约降低10%,肾功能减退使老年人对缺血及毒素的损伤更加敏感;
(2)老年人肾脏易失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减退等因素增加了脱水和容量不足的发生率,从而易导致急性肾损伤;
(3)老年人免疫功能差,各脏器功能减退,常并存多种疾病。
2脱水,容量不足的患者严重腹泻、呕吐、烧伤等导致全身容量减少的情况下,肾脏血流灌注也随之减少,肾脏本身已处于缺血缺氧的危险环境,此时若接触肾毒性因素,更易致急性肾损伤。
3有慢性肾脏病基础的人有慢性肾脏病基础的患者对肾损伤危险因素的易感性增加。
4大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严重的心脏瓣膜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冠脉病变等需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多项研究表明,高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手术、术前肾功能异常、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以及术前造影剂的使用等是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5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肾动脉也可受累,从而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良,因此糖尿病患者也是急性肾损伤的高危人群。
6恶性肿瘤患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肾损伤危险因素的易感性增加。
7严重贫血患者严重贫血时,肾脏也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对肾毒性因素及损伤的敏感性和易感性增加。
8因复杂疾病需要使用多种药物的人群因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而使这部分人群成为急性肾损伤的高危人群,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肾病科健康-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