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全国心力衰竭日对抗心衰要早诊早治
本报讯(记者张昭)明天是第二个全国心力衰竭日,今年的主题是“认识心衰,早诊早治”。
医院(医院)急诊兼CCU主任宋昱介绍说,心衰也称心功能不全,死亡率和癌症相当,70岁以上老年人中,每10个人可能就有一个患有心衰,约50%心衰患者在确诊后5年内死亡,约20%心衰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
预防与治疗心衰最重要的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减少社会家庭经济负担。
太多患者贻误治疗
日前,医院收治了一位心衰患者,本应能够得到治疗的机会,但由于没有及时就医而失去了手术时机,只能靠药物缓解症状维持生命。
这名患者是家住塘沽的吴大娘,她患风湿性心脏病40余年,平时活动后会胸闷、气短、咳嗽。对于这些时常出现的不适,医院及时就医,而是自以为气管炎,间断性地自己吃些止咳平喘的药。
结果情况越来越严重,发展到轻微活动都会气短、咳嗽,夜里一阵阵呼吸困难,经常因为憋闷无法安睡,并且吃不下饭,腹胀、恶心,还下肢浮肿。来到医院后,吴大娘被确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由于已经无法手术,老人只能在重症监护室接受保守治疗。
三种表现及早识别“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最终归宿,我国目前至少有万成年心衰患者,占全球心衰患者的1/4。”宋昱主任介绍说,心力衰竭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两种类型,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慢性心力衰竭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其实该病有三类主要症状表现:
第一是:运动耐力下降引起的症状,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活动后气短、乏力和运动耐量下降,随着症状逐渐加重,还会出现夜间不能平卧,被迫坐起后好转,或者夜间发作性呼吸困难,早期甚至在白天生活工作如常,到医院检查也许发现不了什么问题。 第二是:胸腹水或四肢水肿症状,如双下肢水肿、乏力、胃口差、大量胸腹水和肝脏疼痛淤血等。 第三是:无症状或其他心脏病或非心脏病引起的症状,患者可能在检查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肺部或躯体血栓栓塞性疾病)时,发现心脏扩大或心功能不全表现。“老年人尤其应该提高警惕,善于及时发现心衰的蛛丝马迹,一旦出现症状就该立即就医,接受规范治疗。”宋昱主任说。(转载以健康时报)
小余聊一聊∣您身边的好朋友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