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SZ)“12兆瓦海上抗台风型风力发电机组主轴轴承”成功下线,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半直驱风机海上主轴承。
据悉,本次下线的12兆瓦海上风机主轴承获得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多项数据指标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是我国大功率风电机组主轴轴承的研发水平冲入全球第一梯队的有益突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理事长介绍说,这是我国在10兆瓦以上风电机组主轴轴承领域实现的又一突破,更是我国大功率风电机组主轴轴承在世界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业内人士介绍说,在科技支撑和需求增长等多方面利好因素的拉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目前,已基本形成涵盖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技术研发、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显然,国内可再生能源产业链的快速增长、核心能力不断提升等成效,对于提升我国能源供给质量起到了支持和推动作用。
8月1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六大重点任务、两个重大行动以及若干政策保障。《方案》明确,到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十五五”期间,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年前达峰。
《方案》中提出“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加大能源生产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指出,要持续推动陆上风电机组稳步发展,加快大功率固定式海上风电机组和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开展高空风电机组预研。重点攻克变流器、主轴承、联轴器、电控系统及核心元器件,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
“智”造研发,突围“卡脖子”环节
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核心零部件,风电轴承承担着吸收叶轮气动载荷和传递功率的重要作用。由于风力发电机的受力和振动情况复杂,必须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击负荷,在腐蚀、风沙、潮湿和低温环境下工作,同时要满足20年使用寿命和高可靠性的要求,使得风电轴承具有较高的技术复杂度,是最难国产化的两大风机零部件(轴承和控制系统)之一。
我国国产风电轴承的主要差距在于设计、生产两端。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年,我国风电主轴承、齿轮箱轴承国产化率分别仅为33%、0.58%。但年后,伴随风电“抢装潮”推动风电迎来高速发展的新起点,国内风机轴承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为国产主轴轴承的快速崛起提供了空间,以瓦轴、洛轴、哈轴为主的传统国有轴承企业以及以新强联、天马股份等民企开始快速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扩大产能以匹配爆发的下游需求。
作为轴承行业龙头,新强联年成功攻关2MW直驱风机三排圆柱滚子主轴承以及盾构机系列刀盘主轴承,填补国内空白,打破海外垄断格局,实现进口替代。-年,深耕风电领域,逐步形成了主轴轴承、偏航变桨轴承的研发、生产、销售的整体服务体系,先后研制出1.5MW、2MW、2.5MW、3MW和5.5MW变桨和偏航轴承,成为国内主要供应商。年,新强联成功试制7MW直驱式双支承单列圆锥滚子主轴承,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根据GWEC预计,-年,全球海风年新增规模有望由8.7GW增长至31.4GW,CAGR达37.8%。中国是海风装机的重要市场之一,据东吴证券预测,-年我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需求量将达70GW。风机平价化背景将助力催化轴承环节国产化进程,具备批量供货能力的国内厂商有望充分受益风装机放量。
布局大型化,市场优势升级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