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解读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可预防
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预防性和不可预防性危险因素,本文仅针对可预防性危险因素浅谈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策略。
作者:周盛年姜维
来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心源性栓塞的抗栓医治
心源性栓塞与非心源性栓塞的脑卒中二级预防有所不同,前者病因一般包括心房颤动、急性心肌梗死和左心室附壁血栓、心脏瓣膜病、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心肌病和心功能衰竭。
(1)心房颤动:是引发心源性栓塞的最常见缘由,约70%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研究显示,华法林可减少约50%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复发率和所有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增加出血风险,但并没有颅内出血的报导。
AHA/ASA年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建议,对无明显缘由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病发6个月内需行约30次的心率监测,可以发现约11%的额外心房颤动患者,为抗凝医治提供了根据。心房颤动患者需行抗凝医治,除传统药物华法林外,AHA/ASA年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推荐,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二级预防。伴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应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14天内行抗凝医治,若出血风险较大,可酌情于14天后行抗凝医治。当患者存在抗凝药物忌讳证时,推荐单独运用阿司匹林。
(2)急性心肌梗死和左心室附壁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后2~4周内产生心源性栓塞的比例约为2.50%,栓子多源于左心室附壁血栓。增龄、血栓大小和带蒂血栓均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和左心室附壁血栓合并脑卒中的患者,推荐延续运用华法林抗凝医治3个月以上并保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于2~3,同时联合抗血小板医治。当患者不能耐受维生素K阻断剂时,斟酌阿哌沙班、低份子肝素、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替换医治。
(3)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的类型有多种,对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人工或生物瓣膜、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推荐华法林抗凝医治,目标剂量是保持国际标准化比值于2~3;二尖瓣脱垂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推荐抗血小板药物,一般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运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运用华法林后仍产生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加用抗血小板药物;二尖瓣钙化患者,推荐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行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推荐华法林抗凝医治,并保持人工主动脉瓣瓣膜的国际标准化比值于2~3、人工2尖瓣瓣膜于2.50~3.50,若不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可加用阿司匹林75~mg/d。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前伴缺血性卒中患者,应予华法林医治,术后3~6个月若无抗凝医治指征则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75~mg/d。
(4)心肌病和心功能衰竭:多种缘由都可引发扩张型心肌病,如病毒感染、中毒、营养不良等,但原发性心肌病常见于青年人,多预后不良,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对伴扩张型心肌病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斟酌抗凝医治,并保持国际标准化比值于2~3,同时予阿哌沙班、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预防脑卒中复发,但效果尚不明确。对心功能衰竭的患者,AHA/ASA年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建议进行抗血小板医治。
颈动脉的手术医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也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一方面,影响脑血流量;另一方面,脱落的斑块构成栓子造成栓塞性卒中。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目前最经常使用的两种手术方法。
(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实验(NASCET)、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实验(ECST)和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联合研究项目(VACSP)均显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颈动脉狭窄的医治有重要意义。
(2)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近些年较为流行的医治颈动脉狭窄的方法,一些随机对比临床试验[如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成形术研究(CAVATAS)、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内膜切除术与支架成形术研究(EVA3S)、保护性支架血管成形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SPACE)、国际颈动脉支架研究(ICSS)]比较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疗效,结果显示,对70岁以下患者而言,两种医治方法的预后无明显差异。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比,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减少脑神经损伤和颈部血肿相干并发症,但具有较高的再狭窄率和病死率。当手术风险较大、存在手术忌讳证或手术不能到达狭窄部位时,可斟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前应联合运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并延续至术后最少1个月,尔后单独运用氯吡格雷最少12个月。一般不推荐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用于颈动脉颅外段血液循环的长时间随访视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主要源于食品中的蛋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进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既往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增加。但最近的随机对比临床试验[如心脏事件预防评价研究2(HOPE2)、维生素预防脑卒中(VITATOPS)]结果显示,下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不能很好地预防脑卒中复发,因此,AHA/ASA年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指出,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不推荐监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若其表达升高则可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
良好的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缺少公道的运动均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与医治有关。戒烟、限酒、公道的体力活动可以减少脑卒中复发风险。AHA/ASA年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建议,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每周最少进行1~3次、每次4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以减少脑卒中复发。对肥胖患者而言,需监测体重指数(BMI)以调剂公道的运动量。
营养
研究显示,缺血性卒中与公道膳食搭配和本身营养状态也有一定的相关性。AHA/ASA年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将营养相干问题分为3类,即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少和多余、公道饮食习惯。曾发生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建议钠盐摄取量2.40g/d,乃至降至1.50g/d,并推荐地中海饮食为公道饮食习惯。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HS)与脑卒中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研究显示,约50%以上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但70%~80%的患者不能明确诊断和采取相应医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血管病不良预后(包括病死率和病残率)密切相干。临床研究显示,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可采用延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以改良预后。
卵圆孔未闭
有15%~20%的成人可发现卵圆孔未闭。临床研究显示,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干,可使深静脉栓子进入颅内动脉。缺血性卒中伴卵圆孔未闭患者,一般予抗血小板医治,若伴复发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斟酌行卵圆孔封堵术。
参考文献:周盛年,姜维.浅谈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15(3):-.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医学界》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如果您的文章被发布在《医学界》平台上,且未能联系到您本人,请速与我们联系:yxj_sjbx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北京白癜风治疗是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