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儿脉搏异常与疾病

1、脉率

脉率影响因素一般类似于心率。正常成人脉率在安静、清醒的情况下为60~次/分,老年人偏慢,女性稍快,儿童较快,新生儿期每分钟约为~次,1岁时约~次,2~3岁时~次,4~7岁80~次,8~14岁70~90次。各种生理、病理情况或药物影响也可使脉率增快或减慢,如哭、叫、玩耍、疼痛、紧张、体温升高等均可引起脉搏增快,而在睡眠时脉搏每分钟可减少20次或更多。此外,除脉率快慢外,还应观察脉率与心率是否一致。一般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某些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或频发期前收缩时,由于部分心脏收缩的搏出量低,不足以引起周围动脉搏动,不能出现脉搏,故脉率可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

1.1脉率增加:凡可能引起心动过速的病症均可能使脉率增加,如发热、贫血、喘憋、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热、心脏病或心律失常等。一般体温每升高1℃,脉率每分钟增加8~10次。如果脉率增快和体温升高不成比例,需注意可能为风湿热或颅高压等。另外,脉搏增快伴有末梢循环不良的患儿需警惕休克或EV71重症感染的可能,必须密切观察,积极诊治,警惕病情的突然恶化。

1.2脉率减慢:临床工作中常常把婴儿脉率低于次/min,年长儿少于60次/min称为脉率减慢;可见于缓慢性心律失常、低体温,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少见于颈动脉窦兴奋性增加、高钙血症、颅内压增高(脑疝等)等。脉率减慢合并窦性心律不齐可见于以及运动员。

2、脉律

脉搏的节律可反映心脏的节律。正常人脉律规则,但在有些小儿和青年(包括部分成

人)在吸气时脉搏较快,呼气时较慢,称为生理性呼吸性节律不整(或称窦牲心律不

齐),无临床意义。小儿如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影响脉搏的节律,出现脉搏短绌、二联脉、三联脉、脱落脉等。

3、紧张度与动脉壁状态

动脉硬化的程度可影响脉搏的紧张度。检查脉搏紧张度时,可将两个手指指腹置于桡动脉上,近心端手指用力按压以阻断血流,使远心端手指触不到脉搏,通过施加压力的大小及感觉的血管壁弹性状态来判断脉搏紧张度。成人常用来检查动脉硬化等疾病。

4、强弱

脉搏的强弱与心脏搏出量、脉压差以及外周血管阻力相关。因此影响上述因素的病症均可导致脉搏强弱的改变,详见本书其他章节。

5.脉波:

脉波是血流通过动脉时,动脉内压力上升和下降的情况用脉波计描计出来的曲线。临床工作中也可以用触诊方法粗略估计脉搏的形态和大小。正常脉波的开始有一定的速度和尖锐度,但并不急促,持续短时间后消失。

脉波的形态与心律密切相关。了解脉博波形变化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5.1.水冲脉:又称跳脉、速脉或陷落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急促有力。检查时,将患儿手臂伸直抬高过头,可明显感知桡动脉犹如水冲的急促而有力的脉搏冲击。水冲脉是由于周围血管扩张或存在分流、反流所致。前者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脚气病等,后者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

5.2.交替脉:为节律正常而交替出现一强一弱的脉搏,必要时嘱患者在呼气中期屏住呼吸,以排除呼吸变化所影响的可能性。它是由于心脏收缩一强一弱交替出现的结果。轻者仅可用脉波计描出,重者则可触知。交替脉的出现常示心肌有严重损害,一般认为系左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为左室心力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5.3.奇脉:又称吸停脉。当小儿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在呼气终了时变强,称为奇脉,是由于左心室搏血量在吸气时减少所致。正常人脉搏强弱不受呼吸周期影响。当有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等疾病时,吸气时由于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而影响右心排血量,右心室排入肺循环的血量减少,同时肺循环受吸气时胸腔负压的影响,肺血管扩张,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因而最终使吸气时左室搏出量减少,脉搏减弱,甚至不能触及。

5.4.重搏脉:又称重脉,即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可以扪及两个搏动。正常的脉波在其降支中有一重复上升的脉波,较第一个脉波低,一般不能触及,仅能用脉波计描出,表现为正常脉搏波的下降支上见有一切迹,多为舒张早期主动脉瓣关闭和主动脉壁回弹引起的波动。但在某些疾病,如伤寒、动脉导管未闭、心肌病、败血症或其他病因使左心室收缩力增加、快速射血或外周阻力下降时,此波峰升高,可被触知,形成重脉。

5.5.洪脉:指振幅增大而形态正常的脉搏,与外周血管扩张、脉压差增大、血液流速增快及心排量增加等有关。临床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热等。

5.6.细脉:也称丝脉。脉搏振幅较小,细弱如丝,收缩与舒张压间之差较正常为小,似乎若隐若现。细脉表示周围血管内的血流有普遍性的减少,心排血量减少。临床见于休克、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炎心脏术后低心排血量等。主动脉狭窄症患儿可在下肢动脉出现局部性细脉。

5.7.双峰脉:一次脉搏脉波中显示两个等峰,为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特征。因冲击波尾部尚未完全消失时,其头部已自周围返回,与尾波相遇,产生第二个波峰所致,与重脉类似。

5.8.平脉:平脉多见于主动脉瓣狭窄。由于瓣膜的狭窄使心脏压出的血流缓慢,结果使脉波的发生及消失均显著减慢,波峰平缓,且在脉波升起后须经较长的时间才开始降落。另外,在严重休克的病人,因外周循环血量较少,不足以引起强力的脉搏,也可能出现类似于平脉的表现。

5.9无脉:即脉搏消失,可见于严重休克、心跳停止、无效性心搏及多发性大动脉炎。后者系由于某一部位动脉闭塞而致局部脉搏消失。此种情况多提示患儿病情严重,需立即积极诊治,防止死亡。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ys/140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