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三

第03讲 体格检查(三)胸部检查

胸部检查是整个体格检查中是核心的部分,具有考点多,操作难的特点;主要包括胸廓、肺脏、乳房和心脏的检查。检查时应在温暖、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在尽可能暴露检查部位的同时,应注意保护被检者隐私;检查中可采取坐位或卧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进行。

第一部分——胸部视诊

 胸部视诊时,首选需要掌握胸部的体表标志,以此来判断被检者胸部发育情况;同时,体表标志是定位胸部各个脏器的重要参照物,因此掌握下述体表标记是学好胸部检查的核心基础。   1.骨性标志   前胸部骨性标志包括:   ①胸骨上切迹:位于胸骨柄上方。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的正中央。   ②胸骨柄:是位于胸骨上端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与两侧锁骨相连,形成胸锁关节。   ③胸骨角(Louis角):位于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第二肋软骨相连接。平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以及第4胸椎下缘。   ④肋骨:一共十二对,双侧对称,上一肋骨与下一肋骨之间的区域称为肋间隙。   ⑤腹上角:即胸骨下角,指左右肋弓在胸骨下段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相当于横隔的穹窿部,正常约70~°。

2.后胸部的骨性标志有:   ①肩胛骨: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其肩胛下角,与第7肋或第7~8肋间水平,是常用的计数肋骨的标志。   ②第7颈椎棘突:又称为隆突,为重要的计数椎体,当被检者低头时,可在后方发现颈部有一突出的椎体,即为第7颈椎棘突。   ③肋脊角:为第12肋与脊柱的成角,其内为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在区域。

3.前胸部的垂直线标志   ①前正中线:为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②胸骨线:是指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③锁骨中线:是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的中点,向下的一条垂直线;④胸骨旁线:是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垂直线。   4.侧方胸部垂直线标志   ①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②腋后线:是通过腋窝后皱襞,沿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③腋中线:是自腋窝顶部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

 5.后胸部的垂直线标志   ①肩胛线:是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直线,也称为肩胛下线。   ②后正中线:是通过椎骨棘突的垂直线。   6.胸部陷窝   胸部陷窝包括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以及腋窝,其中锁骨上窝和腋窝是触诊浅表淋巴结的重要检查部位。

 7.胸部视诊内容   胸部视诊前,被检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应站立在被检者的前面或右侧,主要观察被检者的胸壁、胸廓以及呼吸运动。   ①胸壁视诊:主要观察被检者有无皮疹、蜘蛛痣、胸部静脉有无充盈、曲张等异常情况;若前胸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下常见于上腔静脉阻塞。若侧胸壁和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上见于下腔静脉阻塞。   ②胸廓视诊:主要观察胸廓的形状,应注意有无桶状胸、扁平胸,漏斗胸、鸡胸等;同时注意肋间隙是否增宽、两侧胸廓是否对称等。正常胸廓形状两侧对称,呈椭圆形,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例约为1:1.5(注意考官提问)。   视诊中若发现单侧胸廓膨隆常见于:单侧的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若单侧胸廓塌陷见于胸膜肥厚粘连,大面积肺不张以及肺叶切除术后等。

 ③呼吸运动视诊:视诊时应注意呼吸频率、节律以及两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正常情况下成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呼吸节律均匀平整;   若视诊中发现胸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见于肺及胸膜炎症、胸壁或肋骨病变;若发现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肿大腹腔巨大肿瘤以及妊娠期等。   呼吸运动频率过快时,主要见于缺氧、酸中毒、高热的患者;呼吸频率过缓主要见于呼吸中枢受抑制及颅内高压的患者。   吸气相延长时,主要见于上呼吸道狭窄,大气道阻塞时常伴有“三凹征”,即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凹陷。   呼气相延长时,主要见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常伴有端坐呼吸、喘息等异常表现。

第二部分——胸部的触诊

 胸部触诊主要包括胸部扩张度、语音震颤和胸膜摩擦感三项检查。   1.胸廓扩张度检查   检查者双手放在被检者胸廓前下侧部,将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使拇指对称放置在正中线的两侧,其余手指及手掌置于前侧胸壁。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利用手掌感觉并观察双侧呼吸运动的强度和一致性。   注意事项:   检查前需要协助被检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检查者站立在被检者前面或右侧。   检查时,双手指尖要指向剑突,拇指尖要对称放置在正中线两侧。其余四指及手掌置于前侧胸壁;嘱被检者深呼吸后,观察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以此,来判断双侧胸廓呼吸运动、扩张强度是否一致。   若需要做后胸廓扩张度的检查,同样是以两手平置于被检者背部,相当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嘱被检者做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即可。   若检查中出现一侧胸廓扩张度减弱,往往提示为病变侧,常见于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肋骨病变等。

 2.语音震颤检查语音震颤时,检查者用手的尺侧缘放于被检者的两侧胸壁,嘱被检者发长音yi,双手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左右对比感受震颤的强度。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注意协助被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前胸部,检查者应站立在被检者右侧。   检查时,双手握拳,以手的尺侧缘放置在被检者两侧胸壁上,待被检者发长音yi后,双手自上而下,左右对比的感受语音传自胸壁时产生震动的强度。检查后,注意向考官报告检查结果。   若感觉到语颤减弱,常见于肺气肿、大量胸腔积液、气胸、阻塞性肺不张的病例;若语颤增强见于肺实变(如大叶性肺炎),或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洞等。

 3.胸膜摩擦感检查胸膜摩擦感时,以手掌平放于被检者胸廓的前下侧胸壁或腋中线第5、6肋间,嘱被检查者深慢呼吸。触到吸气和呼气双相的粗糙摩擦感为阳性。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协助被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前胸部,检查者站立于被检者右侧。   检查时注意双手放置为:胸廓的前下壁,或腋中线第5、6肋间,感受有无粗糙的摩擦感。   若发现吸气和呼气双相的摩擦感,常见于纤维素性胸膜炎的病例。同时还需要与心包摩擦感相鉴别;鉴别方法是,触诊发现有摩擦感后,嘱被检者屏住呼吸,若此时仍能触及,则提示为心包摩擦感;其原理是心包摩擦感不受呼吸运动限制,故以此可资鉴别。

第三部分——胸部的叩诊

 胸部的叩诊主要包括,对比叩诊、肺界叩诊和肺下界移动度叩诊,叩诊前应站立于被检者的右侧   1.叩诊的方法   叩诊方法分为间接叩诊法和直接叩诊法两种,直接叩诊法即用手指掌面直接拍击检查部位,适用病变部位广泛的患者;考试中主要以间接叩诊法作为考核要求,这里做重点介绍。   间接叩诊法:是以左手中指的第二指节紧贴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节指关节,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垂直,叩诊时右手用力点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为主,避免肘关节和肩关节参与。

 2.胸部对比叩诊——以前胸壁叩诊为例   叩诊时主要检查有无异常叩诊音,从第二肋间开始,扳指与肋骨平行,自上而下,左右对比,沿肋间逐一进行叩诊。   注意事项:   叩诊中应注意,正常肺野叩诊呈清音。心肺及肝肺交界处叩诊呈浊音,肝脏和心脏部位叩诊呈实音,胃区叩诊呈鼓音。叩诊肺野时若出现浊音、实音、过清音或鼓音,则视为异常叩诊音。   在叩诊侧胸壁时,是从腋窝开始沿腋中线或腋后线向下叩至肋弓下缘,叩诊时,扳指要平行于肋骨。   在叩诊背部时,同样时由上至下进行叩诊。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肩胛间区叩诊时,扳指应平行于后正中线,同时避开肩胛骨。在肩胛下角水平以下区域叩诊时,扳指应平行于肋骨叩诊。

3.肺界叩诊   肺界叩诊包括:肺上界、肺前界和肺下界叩诊。其中需要掌握肺下界的叩诊方法。   ①肺上界叩诊,也称为肺尖部叩诊;叩诊时,被检者应取坐位;检查者从斜方肌前缘中点开始向外侧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肺上界的外侧终点。然后,再回到斜方肌前缘中点,向内侧叩诊,直至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肺上界的内侧终点。两点之间的区域即为肺尖宽度,正常值为4~6cm。   ②肺前界叩诊,正常的肺前界相当于心脏的绝对浊音界。右肺前界相当于胸骨线的位置,左肺前界相当胸骨旁线自第4~6肋间隙的位置,因肺前界的叩诊方法与心脏浊音界叩诊法相同,此内容合并到心脏叩诊时再做介绍。

 ③肺下界叩诊   在前胸壁叩诊肺下界时,是由第二肋开始,自上而下,逐一肋间进行叩诊,当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肝上界,当叩诊音由浊音变为实音时为肺下界。正常情况下为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   在腋中线叩诊肺下界时,用同样的方法由上至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肺下界,正常情况下位于腋中线的第8肋间;   在肩胛下角线叩诊时,先活动受检者上臂,以确定肩胛下角的位置,然后再由上至下叩出肺下界,当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肺下界,正常情况下位于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

④肺下界移动度叩诊   肺下界移动度叩诊通常在肩胛下角线上进行。   首先找到肩胛下角的位置,嘱被检者平静呼吸,沿肩胛下角线向下叩诊出肺下界,正常情况下位于第10肋间。   然后嘱被检者做深吸气后屏气,此时在肩胛下角快速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肺下界的最低点。   最后再嘱被检者深呼气后屏气,再次从肩胛下角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肺下界的最高点。   正常情况下肺下界移动度为6~8cm,在叩处一侧肺下界后,再以同样方法叩处对侧移动度即可。   注意事项:   肺下界移动度减小见于导致肺组织弹性减弱的疾病,如慢阻肺、肺不张、肺纤维化等。   肺下界及移动度完全消失,见于大量胸腔积液、积气、广泛胸膜增厚粘连的病例。

第四部分——肺部听诊

肺部听诊内容这里重点介绍听诊的方法,对于肺部的正常呼吸音及病理性杂音的特点,将在下一章节的《心肺听诊训练》中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1.肺部听诊的一般原则   肺部的听诊应注意:是由肺尖开始,从上到下,左右对比,逐一肋间听诊。分别听诊前胸部、侧胸部以及背部,其中前胸部听诊应注意避开心脏,背部的听诊应避开肩胛骨。   听诊前胸部时应沿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做对比听诊。侧胸部听诊应沿腋中线或腋后线进行,听诊背部时应在肩胛间区和肩胛下角线左右对比听诊。   听诊中应注意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增强或减弱,有无异常呼吸音及啰音等。

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   ①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于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均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且越靠近气管区越明显。   ②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正常人于胸骨两侧第1、2肋间,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尖部可听到。   ③肺泡呼吸音:在大部分肺野都能闻及,特别是肺泡组织较多,胸壁肌肉较薄的部位,如乳房下部、肩胛下部的肺泡呼吸音最强;其次是腋窝下部。而肺尖部肺泡呼吸音最弱。

 2.语音共振   语音共振的原理与语音震颤相同。听诊时嘱被检者发长音“yi”,然后用听诊器体键由肺尖开始,从上到下,左右对比进行听诊。正常情况下语音共振在气管和大支气管听到的声音最强,肺底则较弱。   注意事项:   语音共振减弱见于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壁水肿、慢阻肺以及过度肥胖的患者。增强见于肺实变,以及肺部有空洞的患者。、

 3.胸膜摩擦音   胸膜摩擦音是胸膜产生炎症、纤维素渗出变得粗燥时,脏壁两层胸膜随胸廓呼吸运动所产生的摩擦音。通常与呼吸两相均可听到,一般在吸气末或呼气初较为明显,屏气时消失。   听诊胸膜摩擦音时,将听诊器体键应放置在前下侧胸壁,因为在呼吸时该区域呼吸的动度最大,产生的摩擦音最强,故更容易闻及。   注意事项:   胸膜摩擦音常见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癌侵犯至胸膜、肺梗死、尿毒症的患者。

第五部分——乳房检查

乳房的视诊   视诊乳房前,检查者应站立于被检者右侧或前面,协助被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为,充分暴露胸部。   视诊时,应注意观察两侧乳房是否对称,表面有无红肿、溃疡、色素沉着、瘢痕等;注意局部皮肤有无回缩、有无“橘皮样改变”等癌性征象。   视诊乳头时应注意两侧大小、位置是否对称,有无乳头内陷、回缩、溢液等。

乳房的触诊

  检查时手指和手掌平放在乳房上,以指腹施压,旋转或滑动进行触诊。检查左侧乳房时,从“外上象限”开始,沿顺时针进行触诊,检查右侧乳房时,从“外上象限”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最后触诊乳头。   注意事项:   触诊乳房时,应注意其硬度和弹性、有无压痛和包块。发现包块时注意其部位、大小、外形、硬度和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恶性肿瘤常常具有:表面凹凸不平、质地坚硬、活动度差,压痛不明显的特点。

第六部分——心脏检查

心脏的视诊   在视诊心脏时,检查者应站在被检者的右侧,先俯视心前区,然后弯腰侧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顺切线位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最后观察心前区和其他部位有无异常搏动。

注意事项:   ①视诊心前区隆起时,应注意胸骨左缘第3~4肋间,以及胸骨右缘第2肋间有无异常隆起。   胸骨左缘3~4肋间异常隆起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的患者。胸骨右缘第2肋间局部隆起,常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若整个心前区异常隆起见于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

 ②心尖搏动视诊时,应注意正常心尖搏动在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搏动范围为2.0~2.5cm的区域。体型瘦长或肥胖者,可下移或上移1个肋间。   需要注意的是:心室的扩大,可以导致心尖搏动位置发生变化。左心室扩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扩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侧移位。   另外,凡能影响纵隔位置偏移的肺部疾病均可引起心尖搏动发生改变,如阻塞性肺不张、气胸、胸膜肥厚会使心尖与纵隔同向移位。大量腹水、巨大肿瘤可以抬高膈肌,可使心脏向左侧移位;肺气肿的病人由于膈肌下移,可使心尖搏动向内下移位,若视诊中发现心尖搏动向内凹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主要见于缩窄性心包炎。   ③视诊心前区异常搏动时,应注意:若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出现异常搏动,主要见于升主动脉瘤的患者。若心前区出现抬举样搏动主要见于左心室肥厚的患者。

  2.心脏的触诊   心脏触诊主要包括四个项目,即心前区搏动、心尖搏动、心前区震颤以及心包摩擦感。   触诊时,先以右手手掌放置于心前区感触心尖搏动的位置,然后用示指和中指的指腹触诊心尖部;正常情况下心尖搏动最强点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搏动范围为2.0~2.5cm的区域。   触诊心前区震颤时:先用右手小鱼际肌紧贴于心尖区感受有无异常的震动感,然后触诊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最后触诊三尖瓣区。   注意事项:   触诊震颤时,其触诊的部位和顺序已在上图中已做了详细标识,如果触及到震颤,要注意震颤的部位和时相,若在心尖搏动时震颤冲击手掌为收缩期震颤,反之为舒张期震颤。   收缩期震颤见于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以及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舒张期震颤见于二尖瓣狭窄的患者;连续性震颤见于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

 3.心包摩擦感   检查心包摩擦感时,用右手掌小鱼际肌紧贴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进行触诊,同时嘱被检者深呼吸,可在收缩期和舒张期触及粗糙的摩擦感。   触诊时应注意心包摩擦感最明显的时期是:收缩期、呼气末时最为明显。   胸膜摩擦感主要见于:结核性心包炎、尿毒症心包炎、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

 3.心脏叩诊   首先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侧2cm处开始,由外向内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并做好标记;然后逐一肋间向上叩诊至第2肋间。   叩诊右侧心浊音界时,先从第二肋间开始沿右锁骨中线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肝上界,然后从肝上界的上一肋间开始,以同样的方法,叩至第2肋间,并做好心浊音界标记即可。   叩诊结束后,用直尺测量各标记点到前正中线的距离,即可得出心浊音界的范围。   正常心浊音界范围为:胸骨右缘第2和第3肋间距前正中线距离为2~3cm,第4肋间为3~4cm;胸骨左侧第2肋间距前正中线距离为2~3cm,第三肋间为3.5~4.5cm,第四肋间为5~6cm,第五肋间为7~9cm。

右(cm)肋间左(cm)2~3II2~32~3III3.5~4.53~4IV5~6无V7~9

  (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的距离为8~10cm)

 4.心脏听诊   心脏听诊中,心脏病理性杂音将放在下一章节《心肺听诊训练》中为大家做详细介绍,这里重点介绍听诊方法。   心脏听诊一般原则:   心脏听诊包括心脏各瓣膜区听诊、听诊顺序以及听诊内容三个部分,其中各瓣膜区的体表投影分别是:   ①二尖瓣听诊区,又称为心尖区,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处;   ②肺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   ③主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   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   ⑤三尖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4、5肋间。   听诊时,应按照二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的顺序进行。   听诊的内容主要包括:心音的强弱、计算心率、心音的节律,以及有无心音改变,如:附加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每次听诊时应不得少于30秒,若有心律不齐,应至少听诊1分钟   听诊结束后,应注意向考官报考听诊结果;如:报告老师,被检者心脏听诊正常,心率76次/分钟,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第七部分——外周血管检查

 外周血管检查:主要考查周围血管征的特点,主要包括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音以及Duroziez双重杂音。   1.检查水冲脉时,检查者的掌面握住被检查者的手腕,将其上肢抬高过头,然后感知脉搏对掌面的冲击;感知不明显时,可用示指、中指、环指的指腹放置在桡动脉上,再感知桡动脉是否有冲击样搏动。   水冲脉阳性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的患者。   2.检查毛细血管搏动征时,用拇指轻压被检者指甲末端,观察指甲颜色有无与脉搏节律相同,呈红白交替变化的表现。   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主要见于:重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外周毛细血管扩张的患者。   3.检查枪击音和Duroziez双重杂音时,将听诊器的体键放置肱动脉或股动脉上,稍加压力即可听诊。Duroziez双重杂音特点为:可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呈吹风样,不连续的杂音;枪击音特点为: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两种杂音均常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和甲亢的病人。

 考官提问   1.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连续的机械样杂音,应首先考虑什么疾病?   答:应首先考虑动脉导管未闭。   2.体检时,第7颈椎棘突临床定位价值是什么?   答:因第7颈椎的下一椎体为第1胸椎,故第7颈椎的棘突常作为计数胸椎的标志。   3.什么原因导致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答:橘皮样改变见于乳腺癌的患者,主要是因为癌细胞浸润阻塞了皮下淋巴管,引起局部淋巴回流不畅,进一步导致局部皮肤水肿,使毛囊和毛孔明显下陷呈橘皮样外观。   4.请简述胸廓扩张度的检查意义?   答:正常人两侧胸廓扩张度是一致的,若一侧胸廓扩张受限,即可视为病变侧,主要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以及肺不张的患者。   5.请简述语音震颤的检查原理?   答:当被检者发出长音yi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导至胸壁所引起的共鸣振动,可由检查者手掌感知,根据语音震颤的增强或减弱,可判断胸内病变的性质。   6.扁平胸、桶状胸、鸡胸各见于什么疾病?   答:扁平胸见于瘦长体型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桶状胸见于严重肺气肿、COPD的患者;鸡胸见于佝偻病的患者。   7.正常呼吸频率是多少?增快主要见于哪些疾病?   答: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呼吸频率增快主要见于发热、甲亢、贫血的患者。   8.请简述肺部相应区域叩诊音的检查结果?   答:正常双肺野叩诊音为清音,心肺和肝肺重叠区为浊音,心脏和肝脏为实音。   9.请说出肾盂和输尿管起始部在人体体表的投影部位?   答:相当于肋脊角的位置   10.桶状胸特点是   答: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1,常见于肺气肿、COPD的患者。   11.某患者,56岁,患风湿性心脏病15年,近来感劳累后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肺的部听诊可闻及哪种杂音?   答:可闻及双肺湿啰音,同时可伴有哮鸣音(本例考虑心衰患者)。   12.男性患者,47岁,晨起出现颈部活动受限,予以针灸治疗,半小时后,突然感觉右侧胸痛,进行性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在进行胸部视诊时可有哪些异常表现?   答:右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本例考虑气胸患者)   13.男性患者,37岁,搬重物时突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右侧胸痛,在进行胸部叩诊时,左右胸部的叩诊音为?   答:右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左侧胸部叩诊呈清音(正常音)(本例考虑气胸患者)   14.方肩见于哪些疾病?   答:主要见于肩关节脱位和三角肌萎缩。   15.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叩诊可出现的体征是?   答: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下移,肺下界移动度减小。   16.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心尖部听诊的杂音是?   答: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17.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各在心脏哪个部位听诊最清晰?   答:第一心音在心尖区,第二心音在心底部最清晰   18.左侧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在胸部视诊时,可发现那些异常体征?   答:呼吸浅快、左侧呼吸运动减弱、左侧胸廓饱满。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zlyy/106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