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金先生,68岁,身高cm,体重斤,身体略胖,有点肚子,三个月前发现心速不稳,住十九天院后诊断心衰,心动过速,心衰向好的方面转化,西医针对心动过速没什么好方法了;出院后可以平躺入睡,早上有面部和下肢浮肿现象;原来有高血压,痛风、风湿,有睡眠暂停综合症,晚上用了呼吸机;心脏彩超报告显示:双房、左室大,升主动脉正常高值,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减低,左室收缩功能减低,二尖瓣、三尖瓣少中量返流。EF:44%。
分析: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风湿热活动急性发作或反复发作遗留的慢性心脏瓣膜病,主要的心瓣膜损伤依次为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三尖瓣,包括瓣膜狭窄或(和)关闭不全。西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病。
中医认为风湿热是风心病的基本病因,亦是风心病心衰的诱因,属痹证范畴。风湿热所累及的心脏瓣膜的病变类型和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和预后也不同。西医治疗困难重重,手术并非万事大吉,于是很多人选择中医治疗,风心病属中医学“心悸”、“心痹”、“怔忡”、”喘证”、“水肿”等范畴。
在中医看来,此病的辨证关键是分清湿和热之孰轻孰重。热重于湿者,发热重,恶寒轻或无恶寒,汗多,汗出热不解,口苦黏腻而渴,或关节红肿热痛,拒按喜凉,尿黄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湿重于热者,发热轻,恶风寒,身困痛重浊,头胀痛如裹,胸闷纳呆,渴不欲饮,关节肿痛轻;舌红,苔白腻或微黄,脉弦滑或滑缓。
中医辨证施治风湿性心脏病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辨病,辨清是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还是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从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上来判断,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其次是辨证,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至心脉痹阻,血脉不畅,心失所养,心神不安;甚而阳气衰微不布,无以温煦气化,脾气亏虚,水湿内阻,内袭肺金,肺络瘀阻,壅塞不宣,肃降无权。中医辨证分为气血虚亏、心脉瘀阻、心肾阳虚、脾虚湿阻、肺络瘀阻等型。治法突出利湿与化瘀并举,即“利湿兼活血,活血必利湿”。
金先生在经过了广慈中医的辨证论治后,使用了水蜜丸和膏滋剂,经过一个疗程的调理,心衰持续好转,心动过速也逐渐平稳了,心脏舒服了很多,早晨面部和下肢的浮肿现象也都消失了,虽然偶尔还是要用呼吸机入睡,但是使用的次数变少了。这就是中医把握整体并兼顾局部调治心脏瓣膜病的神奇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