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2016中国心脏大会开幕心存

伴随着一个5分钟的开幕短片,年中国心脏大会(CHC)于今日上午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办,主题为“健康的心脏、更好的生活——创新·转化·合作”。开幕式由中医院顾东风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发表欢迎致辞。

图1.顾东风教授主持开幕式

饶克勤副会长说道,心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全部死亡原因中,慢性病约占85%,其中心血管病占五分之二。目前,我国慢性病的患病人数已超过3亿人,并且以每年万的速度递增,农村地区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市,大部分为高血压、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的迅速增加,以及疾病导致的伤残、早死等结局,必然带来严重的结果。

图2.饶克勤副会长致欢迎辞

首先,疾病负担显著增加。伴随人口的老龄化、流行病学的转变和危险因素的叠加,我国慢性病呈现明显的井喷现象。其次,医疗服务需求量明显增加。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的门诊量增加了50%,达到78亿人次,住院量近2亿,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第三,医疗技术更加复杂。一方面体现在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质量的技术层面,另一方面体现在医务人员的学历、专业水平、服务上。第四,医疗费用显著增加。某些心血管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挑战。

各国经验已充分表明,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治。如果可以控制主要的危险因素,就可以预防80%的心脏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以及40%的恶性肿瘤。因此,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包括,第一,整合医疗服务功能和公共卫生行动,降低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饮食失衡、锻炼不足、烟草、酒精、药物滥用等。第二,整合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结合面向人群的策略和面向高危个体的策略。第三,加强多部门、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完善相关政策。第四,需要广大的医务人员,尤其是心血管病防治专家对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为慢性病防治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饶克勤副会长表示,医院建院60周年,医院的发展是我国心血管病学科发展的缩影,医院为中国心血管病防治做出了积极、重大的贡献。在此,他代表中华医学会对医院建院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图3.胡盛寿院士发表主题演讲

随后,中国心脏大会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医院胡盛寿院士发表了“阜外六十年,回眸中国心血管病学事业的发展”的主题演讲,以医院为例分析了中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路程、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一、60年,阜外人和阜外精神薪火相传

医院建院60年来,见证了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和疾病谱的巨大变化(图4)。经过一代又一代阜外人的不断努力,以及阜外精神的代代相传,目前,医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并且还在推动着中国心血管病事业不断前进。

图4

二、60年,艰难起步,看今朝欣欣向荣

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心脏病专科病房,而后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奠定了中国心血管专业的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迅猛发展,各种新兴介入技术很快在中国得到转化和应用。年前介入治疗累积例数尚不足百例,而目前每年已突破50万例(图5),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正向规范、普及、深入阶段发展。

图5

另外,不仅中国原创介入新器械和新技术蓄势待发,各类中国心血管病学杂志和学会也在蓬勃发展,目前每年发布指南或共识10余个。

而且,中国已成为世界先心病外科治疗大国,冠心病外科数量也在稳步增长。在瓣膜外科方面,中国瓣膜外科的病种发生了巨大改变,风湿性虽然仍为首因,但比例已明显下降;由于中国瓣膜外科普及率较高,整体死亡率较低,医院死亡率仅为0.7%(图6)。

图6

医院心血管外科手术量发现,中国已经从追赶变为齐头并进(图7),这说明中国已成为世界心血管外科发展的主要助力。

图7

其他方面,如心血管流行病学,在保留了中国特色的同时,融入了世界。中国的心血管循证医学研究,已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引起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zz/133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