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摆脱心脏病nbsp瓣膜篇十四

刘冰燕主任细说心脏病中医膏方内含的几大传世名方

心脏瓣膜病专家——刘冰燕

问:刘主任,我们已经知道杨教授和您共同的团队所创制的心脏病方剂中,有一首膏方是一个很大的复方,据说其中包含好几个传世的名方,作为一个心脏病中医专家,您来给大家仔细谈谈吧。先说第一个主方——张景岳的两仪膏吧!

答:好的。这个两仪膏是阴阳双补的一个方。它出自《景岳全书》,是明代大医张景岳创制的一首著名膏方。张景岳是我国中医温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在目前我们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方剂学教材中,精选了上百个经典方、名方,其中入选最多的第一个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第二个就是张景岳的方子。能在中医药大学的教材中排第二,可见他在中医界的地位是很高的。

张景岳有句中医名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这个“两仪膏”就是阴阳同补同调的一个好例子。“两仪”是什么?就是阴阳。许多心脏病人,由于阴虚精不化气,以致气血两虚。故当补精以化气,补气而生精。

所以方中用人参60—克,大补元气,益气生津;用熟地克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二药同用以奏滋阴生津,养血补气之效。本方选用了人参和熟地两味,就是张景岳调理阴阳在组方遣药上的具体运用。人参得阳和之气,可补元阳;熟地合地之坚凝,为益阴上品。二药一阴一阳,正是所谓的两仪,所以方名取“两仪”而命名。

问:请您再谈谈第二个方子——人参养荣汤的作用。

答:人参养荣汤是我们心脏病大膏方当中调理气血的一个主方。它出自北宋政府官修的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是白芍、当归、肉桂、炙甘草、陈皮、人参、炒白术、黄芪、熟地、五味子、茯苓、炒远志。主要治疗因肺、脾、肾三脏气虚、营血不足所引起的病证。方中参、芪、术、草、茯苓、陈皮以补气,归、芍、熟地以补血。同时用远志养心安神、五味收敛肺气、熟地补肾、归芍养肝、术草补脾,并加肉桂增进心阳,鼓舞气血,引导诸药生血。于是五脏俱补,气血并生、诸证自除。所以,医院院长薛立斋夸赞说:“气血两虚,变生诸症,不问脉病,但服此汤,诸症恙退。”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不是心脏病,只要属于这种气血两虚之证,就可以服用此方,而且效果奇佳。

问:这个心脏病膏方中有一个炙甘草汤,听说它是一个中医经典方,主要是调理心脏病人心律不齐的?

答:是的,这个方子又叫做“复脉汤”,只要是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现在大多用于调理心律失常。它在《伤寒论》中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对心脏病人的心律失常效果非常好。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本方最初很有可能是古代的一张军医用方。是用于那些在战场上受伤后造成大出血的士兵们的。大量的出血,也同样可出现脉结代、心动悸。方中用大剂量地黄和阿胶就是为了补血养血。方中桂枝甘草取桂枝甘草汤治心悸之意。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急当先固,人参的使用就是如此。大出血致使肌体极度衰弱,故又配合大剂麦冬、麻仁、大枣。尤其是方中大枣用至30枚,量大,糖分足,可以给虚弱的身体补充大量能量。在没有输血补液的古代,这的确也是一首对证之方了。清代名医徐灵胎在《兰台轨范》中也说本方“治血脉空竭”,诚可谓是独具慧眼。

问:按照中医对心脏病的辨证分型,有许多人属于那种“痰浊淤阻型”,听杨教授说心脏病膏方中有瓜蒌薤白半夏汤与二陈汤的合方,这两个方子都是用来祛除痰浊的吗?

答:对,痰浊瘀阻型心脏病,用这两个方子的合方效果绝佳。先说瓜蒌薤白半夏汤,这个是痰浊型胸痹的主方,广泛用于以胸部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表现为刺痛或闷痛,临床多有使用本方的场合。我曾治一位78岁老妈妈,患心绞痛一年多,常胸前剧痛,每发作则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出大汗,大便干燥,口干但不想喝水。我用这个方加桂枝、枳实、桃仁、茯苓等,服药一月,胸痛全部都止住了,老妈妈非常高兴。这个方也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经过了上千年的验证,只要对了症,用起来真是立竿见影。

再说二陈汤。我发现现在的心脏病人,大多数人体内都有痰湿,二陈汤是治疗痰湿证的主方,也是出自宋代官方编订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因为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而能行水利痰。又因为痰是气滞,所以用陈皮来利气降痰。而且中医认为痰由湿生,所以用茯苓来渗湿,并用甘草益脾补中制湿,从而达到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目的。方中所用半夏、陈皮都是辛温之品,但是这两味药的燥散之性过猛,所以应当选陈久者为宜,因为陈久者烈气已消,可以防止燥散之弊,虽温中而不燥烈。《成方便读》说:“局方陈皮、半夏贵陈久,则少燥烈之性,故名二陈汤。”

问:这个心脏病膏方里面有个旋覆代赭汤,是起什么作用的?

答:是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的。张仲景《伤寒论》当中说:“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旋覆花既可降逆,又可活血通络,还具化痰之功。代赭石的作用,民国中西医汇通派的名中医张锡纯最具慧眼,归纳其作用为“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并反复言及“性甚和平,虽降逆气而不伤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将其列为降胃平冲之首选。旋覆代赭汤还适用于那些肝气犯胃,发病前有情志抑郁或发怒病史的心脏病患者。

问:这个心脏病膏方确实挺大,有补肾的,有健脾的,有调气血的,有除痰湿的,在我们没谈到的几个方子中,有个“四逆散”的加减,这个重点是调理肝气的吗?

答:对。四逆散的药虽然只有四味,但组合极为严谨,其中包含着四组中医用药的根本组合:柴胡、甘草是一组;枳实、芍药是一组;芍药、甘草是一组;柴胡、枳实、芍药又是一组。所以这个方子的临床运用十分广泛,难以尽述,几乎人体各系统的疾病,都有使用的可能。据记载,日本汉医有个人叫做和田家,他治杂病人,有50~60人都用这个四逆散的方加减,可见应用之广。

问:中医最擅长的是活血化瘀,心脏病人十人九瘀,这个膏方当中包含清代名医王清任血府逐瘀汤的加减,看来这也是解决心脏病人多种症状的一个主方吧?

答:是的,血府逐瘀汤是活血化瘀的名方。它是四逆散与桃红四物汤的加味方。桃红四物汤也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瘀血,是中医学所认识的病理产物与致病因子。感染、发热、出血、寒冷、长期的精神刺激特别是精神抑郁、外伤、久病等均能导致气血不调,形成瘀血。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患,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心脏瓣膜病、动脉炎、静脉炎等,以及胸膜炎、肺心病等胸胁部疾病的患者都有可能用到血府逐瘀汤。

此方是由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所创立。王氏一生具有革新精神,且注重实践,对活血化瘀疗法贡献较大,并为中医在解剖学方面做出了成就。“血府逐瘀汤”就是王清任用于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的,也是在他所著的《医林改错》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方剂。

王清任为纠正古人“脏腑错误”,决意弄清人体解剖情况。为此不避污秽,亲自在荒坟连续10天观察了30多具小儿尸首。又两次到刑场观看剐刑,多次向见过尸体的战场官员请教,“前后访验四十二年”,确认已明确脏腑一事,才绘成全图,撰成《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前人关于脏腑记述上的一些错误,并对中医气血学说有所发挥,他创制的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至今为医界所赏用,在历代医籍中闪耀着独特的光彩。

舌尖的中医立足科学中医,







































济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zz/26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