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和年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律学会(ACC/AHA/HRS)年会上,欧洲版和美国版房颤指南相继发布。回顾两份指南,双方在房颤风险评估、人群分层和治疗选择上既有共识,也有分歧。
房颤定义:ACC指南有争议
ACC摒弃了「孤立性房颤」类型,认为由于定义不统一,会造成诊断混乱,因此不应作为指导治疗。
另外,新美版指南维持了非瓣膜性房颤的定义,指「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活生物瓣膜活二尖瓣修复情况下出现的房颤」。医院急重症中心朱俊教授看来,这一定义过于「宽泛」,且不合我国国情。
关于房颤持续时间,ACC向ESC指南靠拢,增加了「长期持续性房颤」,然而对其他几种类型(阵发、持续、永久)定义稍有变化。
阵发性房颤添加了「会以不同频度复发」;
持续性房颤中没有包括「需要通过电击或药物进行转复」,只说明持续7天以上;
永久性房颤定义较复杂,并非仅鐧界櫆椋庢牴娌荤殑鏂规硶鍖椾含鏈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湴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