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一定要病因治疗
眩晕性疾病是一类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目前眩晕的患病率约占人群的5%。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变以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眩晕病患者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眩晕发作时异常痛苦,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出冷汗,患者及家属极度恐惧,大部分经过休息或治疗后好转,少部分人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本期健康话题医院内科主任孙树华,为大家解读眩晕这一病症,正确指导眩晕的预防保健及治疗。
专家简介
孙树华,医院内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沧州市神经内科学会委员,沧州市急诊学会委员,沧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对脑血管病的研究有独到之处,尤其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治疗方法独特。在我市较早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治疗脑出血,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效果显著。创立平衡疗法治疗眩晕,取得良好效果。采用卒中单元的治疗模式,使更多的脑血管病人走上健康之路。
出诊时间:周一到周五
咨询03
医院内一科简介
医院内一科是一特色治疗心脑、消化疾病的综合内科。采用平衡疗法鉴别治疗各种眩晕症;在运动神经元病、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治疗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在沧州率先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治疗急重症脑出血;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合并糖尿病、脑梗塞合并抑郁症;身心兼治病程长、症状复杂的胃肠病及胰腺炎、肝硬化等重症消化系统疾病。熟练治疗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病的各种心律失常、心衰。
正文
眩晕性疾病涉及的学科很多,包括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内科、中医脑系科、老年病科、骨科等多个学科。由于各学科的医生大多都集中于研究本学科的主流疾病,所以没有人愿意在认知尚浅的眩晕病上下太多的功夫,以致造成我国对眩晕病的研究、诊断与治疗处于较低水平,经常出现因诊断不清而达不到病因治疗。致使医院不知道该挂哪个科的号,到哪个科室就诊,懵懂就医,无所适从,既贻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又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还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双重负担。
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大部分人碰到眩晕患者,首先想到的是颈椎病和美尼尔病,其实颈椎病很少有单纯眩晕症状,美尼尔病也不是常见病。颈性眩晕至少应有以下特征:1、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2、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3、部分患者颈扭转实验阳性;4、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框反屈、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5、多有颈部外伤史。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压迫进而引起供血不足的可能性实际上在临床上非常少见,从颈椎应力学角度看,椎间盘向侧方突出的情况很罕见,因此临床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一定要慎重。
典型的美尼尔病以反复发作性眩晕,伴波动性耳鸣和耳聋为特点,眩晕发作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常伴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是一种不明原因、非发育性的具有美尼尔症候群的内耳疾病。流行病学显示,该病在发达国家远高于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在中国相对发病较少,因此,出现眩晕,一定要仔细判别,不可直接诊断为美尼尔病进行治疗,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供血不足症引起的眩晕
脑血管病变也是引起眩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单纯的眩晕不是脑血管病的特点,所以不能见到眩晕就仓促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或者椎动脉系统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椎动脉供血不足有自身的发病特点,好发于五十岁以上,多有动脉硬化病史,发病突然,出现脑干或小脑局灶性缺血的症状,呛咳,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或行走不稳,共济失调,有时有复视现象甚至昏迷,常有血压的改变。碰到这类病人,特别是老年人,应仔细地询问病史、发病过程以及眩晕伴随的症状、体征,然后进行综合分析,防止误诊误治。
耳石脱落引起的眩晕
52岁的张先生晨起时,忽然头晕恶心,视物旋转,赶紧躺下,症状稍减。再起来,又出现症状,吓得不敢起床,直到中午才慢慢起来。头部不动时眩晕不明显,头一转就晕得厉害。一年前有过类似情况,说是颈性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服药后逐渐好转。
张先生这种情况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是内耳的平衡石脱落到负责平衡的半规管内,随着头位的转动引发内耳淋巴液的波动引起的。多由脑供血不足,劳累,情绪变化引起。主要表现就是眩晕的出现与脑袋的转动和位置明显相关。天旋地转,眼球振动,常伴有恶心、呕吐,无听力障碍、耳鸣及不稳感,医学上称其为耳石病,也叫作良性位置性眩晕,病情虽然紧急,但预后良好。除注意休息,稳定情绪外,常常采用复位的方法治疗,根据耳石脱落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使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内耳的椭圆囊内,眩晕就会即刻停止。耳石最常脱落位置在后下半规管内,因此复位比较简单,效果也比较好。
偏头痛性眩晕
王大姐,50岁,三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作性眩晕、恶心,有时伴呕吐,发作时畏光、畏声,喜静,无头痛,眩晕与头部位置变化关系不大。每次发作2-3小时,休息后可缓解。近半月来,发作症状持续时间略长,有时伴视物模糊。李大姐有偏头痛史,20岁左右开始发作,每年1-2次,发作时头痛、恶心、有时呕吐,严重时头晕或眩晕,也有视物模糊的发生,但五年前偏头痛好了。
王大姐其实还是偏头痛引起的眩晕,虽然偏头痛症状消失了,但有反复发作性头晕,和偏头痛有相似的症状。偏头痛眩晕的特点是:1、可有先兆(眩晕可为),视物模糊;2、反复发作自发性眩晕伴恶心,有时可呕吐,畏光,喜静。持续1小时内(数十秒至数小时),一般经过休息或睡眠(次日)后好转;3、无或有明显头痛;4、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4-5倍;5、发病年龄20~50岁。
忧郁症性眩晕
67岁的黄老太太无烟酒嗜好,自10年开始出现阵发性头晕,像踩在棉花一样,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头痛及言语障碍,无耳聋耳鸣。近8个月来症状加重,头晕持续时间延长,活动后明显站立不稳,睡眠不佳,常常早醒,精神压抑,烦躁不安。医院,无明显治疗效果,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失眠加重,头颅CT有低密度病灶外,其他无异常。
黄老太太这种情况属于忧郁症性眩晕。精神性眩晕或头晕的特点是:1、“眩晕”时间长,呈持续性无变化;2伴随症候多(躯体化症状),受外界及情绪变化影响大;3、患者愿意找到客观病因如颈椎病或供血不足等;4、愿意穷尽检查和药物治疗。
长期的慢性、持续性头晕的病因主要与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惊恐、强迫或躯体化障碍)有关。精神因素,忧郁症都可以出现前庭功能的异常,而造成眩晕的发作。这种病症除给予改善微循环治疗外,要加服抗忧郁症药物治疗,用药后症状会明显好转。
脑干梗塞引起的眩晕
62岁的李老爷子既往体健,嗜好烟酒,劳累后感觉头晕,时有视物旋转,言语不利,肢体活动不稳,偶有呛咳,血压正常,双侧眼球呈水平方向震颤,无头痛及意识障碍。心肺肝脾检查无异常,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初期诊断为前庭功能不良,给予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第二天患者眩晕症状好转但站立不稳,有倾倒,左耳听力下降,平衡试验阳性,言语不利加重,双眼球震颤,复查磁共振显示脑干梗塞,加大改善循环的药物,症状渐渐好转。
脑干梗塞主要症状为突然出现的剧烈的眩晕恶心呕吐,自发性眼球震颤,站立时明显的倾倒,行走不稳,构音障碍。但有些早期症状不明显,从而得不到正确的诊治。该病症是椎动脉系统的小脑后下动脉血栓或狭窄,负责平衡功能的前庭神经核缺血引起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同时也影响负责吞咽功能的疑核,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在治疗上必须迅速改善脑血循环,保护脑细胞功能,才能逐渐恢复前庭功能,眩晕症状才会好转。
眩晕原因多切忌乱治疗
眩晕的发作原因还有多种多样,本次健康话题仅列举了几种常见病因。因为其复杂性,所以能得到对症治疗非常重要。眩晕病因多,但仔细的检查和分析,还能找到一定规律的。总之,眩晕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结合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所服药物等情况综合判断,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大多数患者通过有效的问诊均可明确诊断方向,对于接受相关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应注意寻找各相关系统疾病原因,密切观察,明确病因,正确治疗。
白癜风根治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