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6%,城市为42.51%。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1心血管病死亡情况年,中国心血管病(CVD)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图1,图2)。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图3)。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63/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72/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91/10万(脑出血74.51/10万,脑梗死45.30/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9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2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78/10万(脑出血52.25/10万,脑梗死41.99/10万)。
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60%,在城市为42.51%(图4)。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1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3万例(男性.4万,女性88.9万),占全部死亡的24.6%。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
中国在~年、~年、和年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1%、7.7%、13.6%和17.7%,总体呈上升趋势。年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年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根据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患病人数为2.7亿。
高血压儿童较血压正常儿童在成年后更易患高血压并发生心血管重构,患病风险分别是血压正常儿童的2.1倍和1.5倍,且风险随着年龄组上升而升高。儿童至成年持续高血压组人群出现心、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比血压始终正常的人群增加3倍。
2.2吸烟
~年,男性吸烟率高达60%以上。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项目调查结果:中国15岁及以上男性现在吸烟率52.9%;女性现在吸烟率为2.4%;15~69岁人群中,男性医务人员和教师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40%和36.5%;青少年吸烟者中,13岁以前(含13岁)第一次吸完一整支烟的比例分别为男55.9%,女57.0%;20~34岁的现在吸烟者中,52.7%在20岁以前就成为每日吸烟者;7.38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结果: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现在吸烟率为32.5%,男性(55.3%)显著高于女性(1.9%);建筑业男性人群现在吸烟率最高(58.6%)。现在吸烟者人均日吸烟量为15.6支(男15.7支,女10.3支)。就业流动人口二手烟暴露比例为68.7%,男性为76.4%,以建筑业二手烟暴露最为突出。
2.3血脂异常
年中国慢性病监测研究报告了中国31省(市、自治区)≥18岁人群的血清TC、TG水平,均较年明显增高。TC水平男性为4.06mmol/L,女性为4.03mmol/L;TG水平男性为1.45mmol/L,女性为1.21mmol/L。TC≥6.22mmol/L的患病率男性为3.4%,女性为3.2%,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中、西部地区;男性45~59岁和女性≥60岁年龄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最高。TG≥2.26mmol/L的患病率男性为13.8%,女性为8.6%。
年的一项Meta分析,纳入~年14项研究,估算18岁以上人群中TC升高的患病率为7.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的患病率为7.6%,TG升高的患病率为13.7%,HDL-C降低的患病率为11.0%。
年中国血脂异常患者管理和胆固醇达标情况调查显示,39%的血脂异常患者接受降脂治疗,其中大多数使用他汀类药物。LDL-C的达标率为25.8%,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者达标率分别为19.9%和21.1%。年血脂异常国际研究-中国(DYSIS-China),住院患者的他汀治疗率为88.9%。接受降脂药物治疗的患者,38.5%未达到LDL-C目标值,且心血管病危险分层较高组不达标率较高。
2.4糖尿病
年中国慢性病调查数据,根据既往诊断糖尿病和空腹血糖/餐后2h时血糖检测结果,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如果同时参考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则糖尿病患病率为11.6%。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都是城市高于农村。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年龄小于60岁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大于60岁女性高于男性。糖尿病患病率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超重肥胖而增加。
2.5超重/肥胖
近20年来,在我国九省市人群进行的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呈持续的上升趋势,超重+肥胖率由年的24.7%上升到年的44.0%
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表明中国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达到30.6%、12.0%和40.7%,比年明显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有近一半的人体重超标,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12.4%,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
2.6体力活动不足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从年到年18~60岁居民体力活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职业活动下降最为明显,男性职业活动从年的代谢当量(MET)-h/周降至年的MET-h/周(下降31%),女性则从MET-h/周降至MET-h/周(下降42%);体育锻炼仍很低,年男性不足7MET-h/周,女性不足3MET-h/周。青少年学生体力活动达标率仅19.9%,体力活动缺乏和不足的学生各占40%左右。
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表明,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率仅为11.9%,青壮年人群(25~44岁)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组。
2.7不合理膳食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居民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但一些膳食特点明显不利于CVD的预防,如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脂肪供能比过高,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仍然较低。膳食钠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高达4.7g/d(折合成食盐为12.0g/d);膳食钾摄入量有增加的趋势,但仍低于指南推荐的2g/d的水平。
2.8代谢综合征
年CHNS表明,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和美国ATPⅢ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国18岁以上成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6.6%和13.8%。
3心血管病3.1脑卒中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年~年中国脑血管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年中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78/10万,农村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91/10万(图5)。农村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城市、农村地区的男性均高于女性。依据年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年有83.73万的城市居民和.34万的农村居民死于脑血管病。
年~年全国医院出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的资料分析表明,脑卒中住院人数从年的例增加到年的例,院内死亡率从3.16%下降至2.30%。与年相比,年各类脑卒中的死亡风险均显著下降。
年中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调查,中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年龄标化患病率是2.2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更多见于女性、老年、教育水平低、当前吸烟、农村或不发达地区,及有吸烟史、高血压史、心肌梗死史、脂代谢紊乱史或糖尿病史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知晓率3.08%,治疗率5.02%,4.07%接受了指南推荐的治疗。
3.2冠心病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年~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态势。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城市为.5/10万,农村为.37/10万,较年均有所上升(图6)。总体上城市地区冠心病死亡率略高于农村地区,男性高于女性。
年到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从年开始呈快速上升趋势。农村地区AMI死亡率不仅于年、年、年数次超过城市地区,而且于年开始明显升高,年、年大幅超过城市水平。年中国AMI死亡率城市为55.32/10万,农村为68.6/10万(图7)。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AMI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岁开始显著上升,其递增趋势近似于指数关系。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冠心病介入治疗网络申报数据,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增加趋势明显,年达到例。但增幅呈下降趋势,年增幅为近五年来最低(图8)。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血管疾病关键治疗技术临床多中心研究信息平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显示,中国AMI患者的CVD危险因素中,吸烟,超重/肥胖和高血压位居前三,其次为糖尿病和血脂代谢异常。
3.3心律失常
根据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网上注册资料,年植入起搏器53例,比年增长3.2%。起搏器适应证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比例51.1%,房室传导阻滞的比例39.8%;双腔起搏器占比近67%;其中有例为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
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例,较年增长8.2%。CRT-D占55%,CRT-P占45%。医院牵头的多中心研究总结了全国97家医院植入的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CRT患者73例,随访6个月发现92.7%的患者可见异常报警事件,包括85%的疾病相关事件和15%的系统相关事件,早于3个月和6个月门诊随访时发现相应事件的时间。
年对10个地区的调查显示,35~59岁人群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为0.77%(男性0.78%,女性0.76%)。男性中19.0%和女性中30.9%的心房颤动患者有心脏瓣膜病。60岁以上人群基线调查显示心房颤动患病率男性为2.0%,女性为1.6%,平均随访3年,心房颤动发生率为4.0/人年。
3.4心力衰竭
年中国35~74岁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心衰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显著上升。近二三十年来,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已从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转为冠心病。
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的初步结果:目前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66±15)岁,呈上升趋势,54.5%为男性,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Ⅳ级占84.7%。心力衰竭的主要合并症构成发生明显变化,瓣膜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高血压(54.6%)、冠心病(49.4%)及慢性肾脏病(29.7%)成为主要合并症。感染仍是心力衰竭发作的首要诱因,占45.9%,其次为劳累或应激反应(26.0%)以及心肌缺血(23.1%)。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的使用率变化不明显,地高辛的使用率(26.1%)受国际临床研究的影响呈下降趋势,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24.6%)、醛固酮受体拮抗剂(55.4%)及β受体阻滞剂(50.6%)的使用率明显上升。
3.5肺血管病
年流行学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为8.2%,农村为8.8%,城市为7.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2.4%vs5.1%),估算全国有万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患者。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年公布的数据,COPD在城市和农村分别为排名第四和第三的死因,从年到年COPD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全国肺栓塞防治项目对年~年全国60多医院的肺栓塞患者进行了登记注册研究,在例住院患者中,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1%。
年~医院诊治的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中,中央型CTEPH患者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率(10年生存率为94.60%,15年生存率为90.96%)显著优于内科药物治疗(10年生存率为81.4%,15年生存率为56.43%),周围型CTEPH患者两种治疗之间的长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别。
3.6心血管外科
近10年来,中国大陆主动脉心脏外科年手术量逐年递增,但自年起增速明显减缓;年,手术总量为例;体外循环(CPB)手术占比自年以后逐年下降,到年占75.9%(例)。中国香港特区心脏主动脉外科手术例;其中体外循环手术例。
年,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完成先天性心脏病(CHD)矫治手术例,占所有心脏主动脉外科手术的39.5%,居病种首位;心脏瓣膜手术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例,主动脉血管手术例,心脏移植例(其中包括12例心肺联合移植),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例。
中国大陆正逐步开展出生缺陷监测。CHD患病率在各个地区差别很大。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三种畸形可占到CHD总量的75%~80%。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传统开放式手术和经导管封堵术均能有效治疗并获得优异的中期效果,经导管封堵术对心肌损害更小,可减少输血,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3.7慢性肾脏病
年9月至年9月在13个省市47名18岁以上的成人中进行的中国慢性肾脏病(CKD)调查结果表明,CKD患病率为10.8%,其中,以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诊断的患病率为1.7%,而以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30mg/g诊断的患病率为9.4%。推算CKD患者近1.2亿。
4心脑血管病医疗与费用自年以来,医院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出院人次数就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以后,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相应地,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年至今,年均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增速。而这种增长主要来自住院服务需求的增长,以及不合理用药占比长期居高不下。
4.1心脑血管病出院人数及变化趋势
医院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86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2.75%;其中,心血管病占6.63%,脑血管病占6.12%(图9)。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中,以缺血性心脏病和脑梗死为主,其比重分别为36.53%和29.66%;其余依次为高血压、颅内出血和风湿性心脏病(图10)。年糖尿病出院人次数为.44万人次。
年~年间,中国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年均增速为10.10%,快于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年均增速(6.33%)。心脑血管病中年均增速排位为脑梗死(12.30%)、缺血性心脏病(11.74%)、颅内出血(9.76%)、AMI(8.12%)、高血压(8.06%)、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肾脏病(5.82%)。另,年至年间,糖尿病年均增速为14.18%。
4.2心脑血管病住院费用
年心血管疾病的住院费用中,AMI为.75亿元,颅内出血为.07亿元,脑梗死为.35亿元。自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2.02%、18.90%和24.96%(图11)。年AMI的次均住院费用为26.0元,颅内出血为.7元,脑梗死为.4元。自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72%、6.63%和2.81%。
文章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家族医疗健康保障,安心托给合生世纪
▼
想了解更多的安全健康,以及我们能为您提供的服务,两种方式:1、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我们的网站了解详情2、扫描什么是白殿疯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