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绿色手术是怎么做的

今年年初,浙江48岁的老洪突发急性胸痛,医院检查发现是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心衰、肺水肿,医院做瓣膜置换手术。

在医生建议下,老洪在1月4日医院,而接诊的心外科主任孔烨医生在检查后,“见面第一句就告诉我们可以修复,不需要换瓣,说修复比换瓣效果好,能修的话换了太可惜。我们一听可以修复,都如释重负!”

原来之前,老洪和家人曾打听过,发现置换术的两种选择都不省心:生物瓣膜耐久性差,而机械瓣又需要终身用抗凝药。当得知可以保留自己原本的心脏结构时,老洪一下子减轻了心理负担。最后手术很顺利:“出院时可以用腰部力量自己坐起来了,也不疼,活动自如,身体恢复快得出乎想象。”

“绿色手术”:原生态,更健康

医院的心外科,像老洪这样的病例还有许多。在心外科主任孔烨的带领下,这个团队拥有目前国内保留瓣叶二尖瓣修复手术技术最大的病例组。

心脏瓣膜是心脏里的单向“阀门”,一旦发生问题,造成“关不紧门”的情况,就会导致心脏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呼吸困难、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引起心脏瓣膜病的原因有多种,除了先天性心脏病外,常见的病因有退行性病变、风湿性疾病、心肌梗死等。

对患者而言,选择修复还是换掉瓣膜,对术后的生活质量、远期的寿命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能成功修复,患者术后和正常人几乎没有差别;但如果进行置换术,尤其是换上一个机械瓣膜,患者预期寿命和同龄的正常人相比,则要差许多。

孔烨主任介绍说:“我们国家的瓣膜外科的传统,是做瓣膜置换。先前我们国家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比较多,瓣膜坏掉了就切除,再装上一个人造的瓣膜。这个手术相对比较简单,是程序化的操作,坏掉了切除换一个、切除换一个。”

而修复则不是这样。修复术是医生通过种种技术,把损坏的瓣膜重建到原来的状态。

“和简单的置换相比,修复术更接近天然,最大化地保留了身体原有的构造,所以也有医生称保留瓣叶的修复术为’绿色手术’,它对患者的损害显然更小。”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新需求

由于瓣膜修复术涉及心脏三维结构的重塑,在技术上更为复杂,对医生的要求也更高。这个领域的技术是国内医生较欠缺的,而孔烨,在90年代刚回国时就已经开始探索。

90年代,国内送了一批医生到欧美先进国家学习心外科技术,当时二十八岁的孔烨,是这批“种子医生”中相对年轻的一个,并幸运地师从国际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世界首例人工机械瓣的设计者和植入者AlbertStarr教授。Starr教授也是年度北美Lasker最高医学成就奖获得者,在其门下的三年求学经历,让孔烨对心脏瓣膜的外科技术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年孔烨回国后,就在临床上开展了针对二尖瓣退行性病变的瓣膜成形技术。国际上保留瓣叶的二尖瓣修复手术理念最早是一个法国学者提出的,但在这个理念提出之前,医院就已经在这个方向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而如今,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孔烨对于退行性二尖瓣病变在临床上实施了接近%的修复成形手术,倡导并推广保留瓣叶组织的修复技术理念,以提高二尖瓣修复成形手术的成功率,并走在了这个领域的前列。

孔烨介绍说,随着老百姓的生活的改善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风湿性心脏病越来越少了,退行性的瓣膜病则越来越多。对风湿性疾病,修复手术后可能因后续的风湿病变需要二次手术,因此相对而言,退行性二尖瓣疾病更适合做修复手术。

“所以这个手术,现在正是推广的时候。”孔烨相信,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人口逐渐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瓣膜修复手术将在心外科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甲氧补骨脂素洗剂
白癜风问答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zz/91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