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IE)鉴别
★病因
急性IE: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
亚急性IE:草绿色链球菌(最多见)
(风湿性心内膜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疣状心内膜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
★发病机制
急性:机制尚不清楚
亚急性:如下表格
_亚急性IE
好
发
亚急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
首先为心脏瓣膜病(二闭和主闭)
其次为先天性心血管病:室缺
动脉导管未闭
法洛四联症
主动脉缩窄
(非主动脉瓣狭窄)
赘
生
物
赘生物:多位于压差很大的湍流面
(高压→低压面)
主闭——瓣叶心室面
二闭——瓣叶心房面
室间隔缺损——右心室侧
少
见
压差小的部位:单纯房缺
大面积室缺
血流缓慢时(房颤、心衰)
瓣膜狭窄较关闭不全少见
★临床表现
_急性
亚急性
发热
几乎都有
几乎都有
心脏
杂音
有且易变化
或可出现新杂音
有、性质变化少
周围
体征
Janeway损害多见
(其余均少见)
Janeway损害罕见
Olser结节多见
Roth斑多
见瘀点多见
动脉
栓塞
多见
少见
感染的非特异
症状
少见
脾大多见
贫血(轻中度)多见
★并发症
心脏①心力衰竭:最常见
主要由瓣膜关闭不全所致
主动脉瓣受损最常发生(75%)
二尖瓣(50%)
三尖瓣(19%)
②心肌脓肿: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主动脉瓣环处最多见
③急性心梗:大多为冠状动脉栓塞所致
以主动脉瓣感染时多见
④化脓性心包炎:不多见
⑤心肌炎
细菌性动脉瘤
迁移性脓肿:肝、脾、骨髓、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脑栓塞最多见(1/2)
肾脏: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肾小球肾炎、肾脓肿
并发症除“细菌性动脉瘤、肾小球肾炎”以亚急性多见外,其余急性多见
真题
01
NX下列哪些是易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病变
A.主动脉瓣狭窄B.单纯性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D.室间隔缺损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目前发病原因不明,多由毒力较强的化脓菌引起,其中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化脓链球菌。此型心内膜炎多发生在本来正常的心内膜上。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原有心瓣膜病变或其他心脏病的基础之上,如室间隔缺损(D对)、动脉导管未闭(C对)、法洛四联症和主动脉缩窄(注:不是主动脉瓣狭窄)。但是在压差较小或血流缓慢的地方发生较少,如房间隔缺损(B错)、巨大室间隔缺损、瓣膜狭窄(A错)等。
02NB最容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瓣膜损害是
A.二尖瓣狭窄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瓣狭窄D.肺动脉瓣狭窄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赘生物常位于血流从高压腔经病变瓣膜口至低压腔产生高速射流和湍流的下游,如二尖瓣关闭不全(B对)的瓣叶心房面、主动脉关闭不全的瓣叶心室面,可能与这些部位的侧压下降和内膜灌注减少,有利于微生物沉积和生长有关。瓣膜狭窄如二尖瓣狭窄(A错)、主动脉瓣狭窄(C错)、肺动脉瓣狭窄(D错)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较瓣膜关闭不全少见。
03NB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般不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贫血B.心瓣膜区杂音
C.脾肿大D.环形红斑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有轻、中度贫血(A对),80%~85%患者可闻及心脏杂音(B对),15%~50%患者可出现脾肿大(C对),但一般不会出现环形红斑(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环形红斑是急性风湿热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04N65A感染性心内膜炎侵犯下列哪个瓣膜最容易并发心力衰竭
A.二尖瓣B.三尖瓣
C.肺动脉瓣D.主动脉瓣
心力衰竭系心脏瓣膜严重受损的结果,最常见于主动脉瓣(D对)病变,发生率达75%,二尖瓣和三尖瓣病变时分别为50%和19%。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反流量突然加大,心搏量不能相应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压急剧上升,可引起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甚至诱发心力衰竭。
往期回顾
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过往文章
心律失常高度总结(五)
心律失常高度总结(四)
心律失常高度总结(三)
心律失常高度总结(二)
心律失常高度总结(一)
心衰药物治疗—ABCD+X
高血压药物治疗—ABCD
心衰的病因?诱因??
心绞痛or心肌梗死?
心衰类型/治疗原则
心内常考分期/分级
快速识别心包疾病
心肌梗死并发症
心衰的病理生理
冠心病的治疗
心脏瓣膜病
心肌疾病
系统回顾
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该系统全部文章
内分泌系统汇总
呼吸系统汇总
新浪微博:医学教育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