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腹泻,有妙招天一生物

设计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sjbn.com.cn/fengshang/shangye/20201113/958.html

中医治腹泻,有妙招!!

目前仔猪腹泻是危害养猪业最主要的疫病之一,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看其感染病原主要有PEDV、PRRSV、PRV等,其中欧美以PEDV为主。这是普遍的西医认识。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多个国家均有发病!小日龄仔猪的发病死亡率高达%,危害极其严重,各个国家束手无策!控制腹泻迫在眉睫!

传统(西医)认识

  就病原而言不管是PEDV、PRRSV还是PRV都是典型的病毒病,就西医认识来说病毒病的防控除了生物技术控制之外没有更好的方法,像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外源性生物制剂作用时间很短,费用很高、复发率很高等,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除此之外,目前好像除了疫苗我们就我们就没有更好的控制方案了、我们就不会养猪了,疫苗成了控制病毒病的最终武器。但是就PRRSV和PEDV而言,疫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才造成了全球范围内大量的仔猪伤亡。以前养猪业上谈病色变指的是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现在指的是多病因腹泻综合症!

中医认识

中医学对腹泻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具体是讲五脏六腑、阴阳五行,辩证论治。就腹泻原因而言,常见于以下类型:

外感六淫:六淫以寒、湿、暑、热等原因引起者较为多见。脾脏喜燥而恶湿,故湿邪最能引起泄泻。动物饲料中大量的粗蛋白属于典型的湿邪,能引起大量的代谢废物残留体内,使动物机体造成自体代谢中毒,(细胞蛋白中毒、细胞能量中毒、添加剂重金属中毒等)。

肝不调达:动物使用过于肥腻的饲料,而又缺乏运动、缺乏粗纤维,易形成脂肪肝,使代谢不畅,或饲料中含有霉菌毒素、重金属、药物添加剂等使肝脏功能受到抑制。(如大量添加动物脂肪粉、大量添加劣质粗蛋白、低氨基酸、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粗纤维饲料等会使机体产生大量的代谢废物),伤及脾肾、使传导升降失调,而发生泄泻。这就是西医讲的饮食不健康容易产生大量自由基,而自由基是一切疫病的根源的道理是一样的!

  肾阳虚衰:脾的阳气与肾中真阳密切相关,命门之火能助脾胃腐熟水谷,帮助肠胃的消化吸收。当今由于商业需求的结果,造成商品猪在品种选育时片面地追求瘦肉率而大量筛选掉其他基因,造成猪只抗病基因或抗逆基因的缺失。而这些基因大多以氨基酸或能量的形式储存于体内,没有了大量抗逆基因,造成猪只抵抗力下降,长期体寒、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体寒、体弱肾虚。

中医辩证论治

  利湿、补脾、温肾,总结:中医治病是不讲究病原病体的,讲究的是五脏六腑的功能协调,以及阴阳五行的辩证论治。比如猪瘟为什么只感染猪?这个问题,西医能解释一大堆,而中医就把猪瘟看作猪的一份子,看作猪只的代谢产物,看作统一体。

就初生仔猪发生腹泻而言,还是母猪出了问题,具体一点应该是母猪所处的环境(或者这种个体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是人为强制选育的结果,这种环境不能适应于这种个体而发病)不适宜而发病,或者是趋于中毒状态的、不适宜生命规律的动物饲料造成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

所以腹泻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解铃还需系铃人,共同的方法就是返饲(结合中医方案),其次,西医从病原本身治疗病原,中医从机体本身调节脏腑!病原越治越复杂,脏腑越调越健康!

当然,对于大多数养殖场,品种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我们无法控制。我们唯一能能够做的就是改变动物饲料,调节动物脏腑机能。

最近几年,笔者在全国范围内走访很多大、小猪场,行情对整个养猪业的影响仍占据很大因素。做为一名兽医从业者,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却发现了更让养猪户无奈之事----仔猪腹泻依然困扰诸多猪场。

一、当前仔猪腹泻的特点

仔猪腹泻,虽然是养猪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从年底到现在的仔猪腹泻,从流行特点、发病特点和治疗情况看,和以前有很大的区别:

1、流行特点:该病无明显季节性,秋冬季多发,并且多发于产房,同一猪场反复多次发生,第一次发病死亡率高达%,之后再发病死亡率在50%左右,初产母猪所产仔猪死亡率偏高。

2、发病特点:大部分母猪没有出现明显临床病症,仔猪发病日龄短,死亡率极高;解剖初生仔猪即发现有脑部水肿、肝脏、肾脏等实质脏器严重病变等情况。

3、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差,常规的抗菌、抗病毒疗法无效,即使“返饲”也收效甚微;反复使用用腹泻苗免疫,病情没有丝毫改善。

二、临床症状

1、腹泻日龄早,最早可在1日龄,多在3~4日龄。

2、粪便性状均是黄色稀粥样,没有特异恶臭味,没有过多的气泡,没有眼观的血液成分。呕吐物为黄白色凝乳块与胃液,腹泻前多呕吐,腹泻开始,还会有呕吐发生。

3、其它症状:体温在4O℃左右,部分病猪体温正常,腹泻初期多保留吮乳欲,脱水发生较快,眼球下陷明显,病程短。

三、剖检病变

小肠、大肠黏膜有轻度至中度充血或出血,部分病例肠壁有不同程度变薄,肠黏膜皱褶减少乃至消失,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或轻度出血,肠内容物呈稀粥样黄白色,无特殊恶臭味,部分病例无肠内容物;肝脏肿大,色淡,发黄,质地变脆;胆囊萎缩、内无胆汁,或胆囊肿大壁薄,内有不等的黄色至褐色稀薄胆液;肾脏肿大,表面有数量不等针尖状出血点,肾皮质色淡,切面上部分或全部皮质的结构较模糊;肾被膜不易剥离,被膜纤维常伸入皮质;肾上腺双侧性肿大,皮质髓质有不同程度出血、心肌松软色淡,心脏横径增大,冠状脂肪呈胶冻样浸润,心肌未见出血;

部分病例剖检可见典型伪狂犬病病变(脑膜水肿、充血,肝、肺有白色坏死灶,扁桃体肿大、水肿出血、坏死渗出,肾脏针状出血)或者猪瘟病变。

四、病因分析

截止目前,从官方到民间,对此仔猪腹泻仍没有一个非常中肯的结论,笔者根据这些年的临床治疗,针对不同的猪场情况,总结有以下原因:

1、饲料问题:母猪长期食用受霉菌污染、重金属、抗生素超标超量饲料,导致肝脏等内脏器官受损严重,引起机体慢性蓄积性中毒。此种状态下的母猪机体按照“生命优先机制”,通过羊水或乳汁排泄毒物,导致仔猪在怀孕期间就受到侵害(解剖刚生下仔猪即可见肝脏等病变),甚至母猪发生流产,生下仔猪只要哺乳,即发生腹泻。

2、抗生素、化学药品的滥用,不仅导致母猪免疫力下降、耐药菌株乃至“超级细菌”的产生,并且进一步加重肝肾负担,加剧肝肾损伤。

3、防疫程序的混乱,疫苗的滥用,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免疫失败,严重者造成毒株的变异重组。

4、机体抵抗力下降,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细菌病毒同时存在,免疫和治疗没有目标,药物滥用,错失最佳治疗时间。

5、管理、环境因素:部分猪场硬件水平落后,管理粗放,产房低温高湿,仔猪出生后导致冷应激;产房长期连续使用,没有彻底消毒,细菌病毒滋生,母猪进产房就开始感染。

五、防控原则及措施

防治此病,应在做好饲养管理的前提下,根据本猪场疫苗检测结果,做好相应的免疫措施;母猪重在恢复脏腑功能,腹泻仔猪以温中散寒、健脾燥湿、防止脱水为治疗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1、规避或减少环境应激,选择优质饲料,加强母猪产前消毒工作、保证产房温度;

2、产前20天,使用格得黄连解毒散(1%添加),连续用至产后20天;

3、产前1周,母猪用灭活后的猪瘟疫苗做干扰素诱导,三天后再用一次;

4、产后当天,母猪注射格得全康或格得板蓝根注射液(30ml/头,连用3天);

5、产后仔猪做好猪瘟、伪狂犬的双超免;

6、生后当天,腹泻仔猪注射格得全康或格得板蓝根注射液(1ml/头,1-2次/天,连用3-5天),第二天配合注射格得利炎清(0.2ml/kg体重,1次/天,连用3天);

7、注意观察母猪,无奶情况下配合催奶药物。

采取以上综合措施,重在执行到位,效果可达95%以上。并且笔者发现,长期坚持使用格得黄连解毒散的猪场从年至今,从未受到该病威胁。

综上所述,猪场要想根治本病,一定要牢固竖立“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养殖基本原则。而且本病也提示我们,不仅人要注重食品安全,动物同样需要食品安全----防止“病从口入”。

好消息:神州金牧商学院第二届养猪系统控制技术暨中兽医药学高级研修班即芦惟本老师养猪CEO培训班将于年9月在郑州·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举行。咨询郭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dwh/115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