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创伤大作为心血管介入治疗之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
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出生时就有心脏结构的异常称为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法乐氏四联症,单心室,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三尖瓣闭锁,完全性或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等。其中以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最为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不容小视,占出生活婴的0.4%~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
先天性心脏病有什么表现呢?如何发现和诊断?孩子口唇、指趾甲青紫或哭闹后青紫是最容易发现的与心脏疾病有极密切关系的症状,但非青紫的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往往不易被家长发现。多数的先心病在出生时表面看是没有什么特殊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先心病会出现一些症状,如经常感冒、发烧、肺炎、活动受限、口唇青紫、生长发育减缓或停滞等。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医院就诊。如果患儿1岁以内生长发育差,消瘦,经常肺炎,吃奶后气促,口周发青,皮肤发花,应注意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需及时请医生诊治。
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由于缺损很小或狭窄不严重可能迟迟不被家长发现,甚至不详细查体,医生亦可能漏诊。
医生的听诊及查体是一步很重要的检查。听到心脏杂音是考虑心脏疾病的一个最重要体征,大多因此而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用于其他诊断手段难以确诊的心脏疾病,或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等为明确诊断及确定手术适应症。
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最佳时间?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佳治疗时机一般以3-6岁为最佳,但要结合具体疾病、具体情况而定。
婴幼儿期病情进展快,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向右分流的病例,易并发肺动脉高压,并发轻到中度肺动脉高压时,尚可争取手术治疗,但当发展到重度肺动脉高压时,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失掉良好的手术机会。婴儿期往往伴有反复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且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单纯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因此应及早完成手术,一般1岁以内,甚至小于半岁。但是2岁以内的中小室间隔缺损,如果临床无症状,心电图影响不大,生长发育正常,可等到2岁以后再决定手术。法乐氏四联症手术最佳年龄3-6岁,但如有缺氧发作发生,便无年龄限制,青紫特别严重、肺动脉条件极差者,亦可考虑先做分流手术,然后1-2年内完成根治手术。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先心病自然死亡率、手术死亡率及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先天性心脏病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疗?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种。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以及什么时候最适宜手术应根据病情,由心脏专科医生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无分流或者左到右分流者,经过及时通过手术,效果良好,预后较佳。右至左分流或复合畸形者,病情较重者,手术复杂困难,部分患者由于某些心脏结构发育不完善而无法完全矫正,只能行姑息性手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介人治疗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用球囊扩张的方法解除血管及瓣膜的狭窄,如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另一类为利用各种记忆金属材质的特质封堵器堵闭不应有的缺损,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末闭等。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的材料及工艺不断研究与完善,介入治疗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可避免开胸手术的风险及创伤,而且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如何预防?1.适龄婚育
相关研究证明,35岁以上的孕妇发生胎儿基因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最好在35岁以前生育。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建议高龄孕妇必须接受严格的围产期医学观察与保健。
2.准备要孩子前要做好心理、生理状态的调节
如果准妈妈有吸烟、饮酒等习惯,最好至少在怀孕前半年就要停止。
3.加强对孕妇的保健
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孕妇应尽量避免服用药物,如必须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孕期尽量少接触射线、电磁辐射等不良环境因素。
5.孕期避免去高海拔地区旅游
因为已经发现高海拔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可能与缺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