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不赞同只要狭窄70

正确理解超声心动图报告

超声心动图报告单上有时会写着很多术语,如: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等。

上述这些情况是正常人可见的正常现象。就象家里的门关的再严也有空气能透过来,千万别紧张。

女性ST-T波改变大多不是冠心病

不止一次看到一些六、七十岁女患者,讲起病史,很认真地说自己被诊断冠心病三、四十年了,最近接受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被戴上冠心病“帽子”的起因就是心电图当年报告有ST-T改变,结论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就是冠心病。被打右派几年后还被平了反;被误扣上冠心病“帽子”,竟然一扣几十年?

中青年女性,如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30-40年前,肉蛋油糖都凭票供应,“三高”的人很少)、不吸烟、没有家族中早年患冠心病家族史,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小。这些心电图上的ST-T改变不代表有心肌缺血和冠心病。

这些中青年女性常描述有胸闷、憋气甚至有夜间惊醒,自述濒死感,大多为焦虑惊恐症状。在“双心”门诊治疗后,疗效非常好。

这些中青年女性中不少人仅因为心电图报告的ST-T改变被CT、被造影,接受大量放射线。不仅花了钱,大量射线还带来一生癌症的风险。这是当前过度医疗的一个大风口!

遏制CT支架飞

现在体检中CT用的较多,有些地方甚至很滥。CT体检报告常看到一些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斑块。如无症状,没有心绞病,别轻易进行造影和支架;

必要时可做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评估。如有胸痛胸闷症状,要找常年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好好分析一下是不是心绞痛。

如果在门诊碰到“三句半”----有胸痛,不典型,咋办?造影!动员造影,不必盲目马上住院。碰到这样的“三句半”,须谨慎决策。

冠状动脉CT发现肌桥,千万不要盲目接受支架或搭桥治疗。

胡大一

中国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

我完全不同意以下一些说法:

1

“只要狭窄70%就置入支架”

体检冠状动脉CT发现70%左右或更轻的狭窄,没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做心电图负荷试验,阴性,做支架意义不大,甚至带来风险。这种情况下支架可能比自身病变风险更大。

狭窄不到70%不需置入支架。但是,狭窄70%是否一定要置入支架,要认真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决定。有无心绞痛?病情是不是稳定?狭窄血管供血的心肌范围?药物的疗效如何等等。

如病情稳定,药效好,狭窄血管不是主要大血管,不需置入支架。这里很多患者疑问说,冠脉狭窄70%要放支架这个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是基于一个推测,当血管直径狭窄70%,血管面积狭窄大约是90%,冠脉血流的供应将无法满足需要,就需要处理了。

其实这是支架应用早期,由于医生们的经验和相关研究资料较少,医生们根据理论指导采取的方法。

近年来介入医生经验不断积累,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不断推出,冠脉支架的植入指征也在不断精准细化,植入支架的指征不单单取决于冠脉狭窄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个体情况。

放还是不放支架,是一个问题!下面我们看一张造影图片,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个右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一部分医生认为这个狭窄60%,一部分医生认为70%,另一部分医生认为这个狭窄80%。

认为是狭窄60%的医生就会主张不放支架,认为这个狭窄80%肯定主张要放支架,认为狭窄70%的医生,可能会说可放可不放。

你的冠脉狭窄多少,与医生有关。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来判断冠脉狭窄程度,是人为主观判断,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出入。那么这样程度冠脉狭窄,到底要不要植入支架呢?

一些医生就会提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

如果患者有心绞痛症状就应该植入支架,没有就药物治疗,不植入支架,这是非常好的解决办法,但是症状也不是一个十分可靠的东西。

因为患者症状是不是心绞痛,也是由医生主观来断定,同一患者的症状在一个医生眼中认为是心绞痛,在另一个医生眼中可能就不是。

认为狭窄80%的医生,很容易就会将患者的不适症状判为心绞痛,认为狭窄60%的医生,则会进一步完善检查明确患者不适是不是来源于其他疾病。

我国经过30多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30多年来经验的积累和循证医学的证据,对冠心病的认知我们会越来越清楚,治疗会越来越精准。

我国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的学生,北京行善堂心脏专科中医诊所的创始人马宝琳,凭着多年临床的经验。

发现很多冠心病患者,做了支架,用了较好的药和较先进的方案,还是有胸疼胸闷、气短等症状,患者还是难受。

所以把这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所研究出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75%的冠心病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另外,人是活的,病情是随时变化的。如果血管狭窄变得非常严重,医院看看是不是需要搭桥手术。

如果血管狭窄不是非常严重,但就是症状明显,那就找北京行善堂吧,省去了当时刚放支架时非常通畅,过几个月放支架的地方又变窄了可怕麻烦。

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指出:

对于稳定性冠心病(左主干病变除外)是否介入干预。建议以冠状动脉病变直径狭窄程度作为是否干预的决策依据。病变直径狭窄≥90%时,可直接干预;

当病变直径狭窄90%时,建议仅对有相应缺血证据,或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reserve,FFR)≤0.8的病变进行干预。

对于上面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测定FFR。但是新问题就会出现,医院不能行FFR测定。

但是不管如何,新指南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是否介入干预的策略,对我们进一步精准治疗此类疾病有了新的指示,那就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要不要干预的程度是90%,而不是70%。

2

“不下支架随时会有危险”

需要注意的是,如病情稳定,下支架比不下支架危险!支架会扩破稳定斑块,斑块破裂血栓随之而来。支架、尤其药物支架本身是个长期有血栓风险的血管内金属异物。放多了风险更大。

3

这是骗人的说法!

左主干、多支血管病变,又有糖尿病,“能搭桥也能支架,搭桥要开胸,支架不开胸”。这种情况搭桥的远期效果优于支架。

4

“搭桥只管10年”

不对!用患者自身的乳内动脉搭桥,10年后95%的桥血管还通畅。保护好主干道(左主干),长治久安。

分享有价值的信息,

就是帮助他人的开始!









































北方乌发口服液
吡美莫司乳膏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hl/59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