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黄疸,西医由于药物种类多、治疗手段多样,向来受到患者的推崇和青睐。
其实,许多人有所不知,中医中药治疗黄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经验。
史料记载汉代医圣张仲景就是治疸鼻祖,他所创制的茵陈蒿汤等著名方剂,至今仍为治疗黄疸的基本方剂。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医科就在古人治疗黄疸方剂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优化,最终提炼出了「消黄方」。
患者病例
日前,来自福建的吕先生因乙肝、戊肝重叠感染,被公卫中心中医科收治入院。
据吕先生表述,两月前出现了低热、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当时以为胃病,吕先生并未引起重视。
几天后,吕先生尿色加深,皮肤黏膜黄染。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吕先生医院治疗。
虽然积极配合治疗近两月,可是吕先生的黄疸始终居高不下,万般无奈下他决定来到上海,找到公卫中心尝试中医治疗。
入院后,中医科立即为吕先生制定诊疗方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消黄方」,经过二周治疗吕先生的黄疸指数开始逐步下降,这无疑为下一步的治疗增添了信心,近日患者康复出院。
「消黄方」──直面黄疸难题
在各类肝病的救治过程中,保肝、降酶、退黄向来是治疗的重点,尤其是退黄,最让临床医生头疼。
中医科主任陈晓蓉也坦言:“因为引起的黄疸的原因很多,也最为复杂,病毒、药物、遗传等因素都可以诱发黄疸。”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陈晓蓉和她的团队应用“消黄方”清热活血利胆、退黄保肝的功效,使一大批患者获益。
陈主任接手「消黄方」后,经过多次优化,使其逐渐成为中医科退黄保肝的一张王牌。
年,由陈晓蓉承担的“消黄方治疗难治性黄疸”研究项目获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肝病除了会诱发黄疸外,还会引起胃病、代谢综合症、脾功能亢进、睡眠障碍等疾病,如果对“消黄方”进行微调或增减几味中药,就能达到“有心插柳也能成荫”的效果。
据陈晓蓉介绍,她的一位门诊患者,不仅黄疸严重,而且定期发生口腔溃疡,让患者苦不堪言。
陈晓蓉专门对其微调了「消黄方」后,不仅黄疸有所好转,口腔溃疡也不再复发,真可谓一药两治。
随着消黄方在临床上的灵活运用,公卫中心中医科决定打好“消黄方”这张牌,使这张王牌造福更多黄疸患者。
专家陈晓蓉教授出诊时间:
周二、周三上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院南院(市区分部)上海市虹口区同心路号
周五上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院南院(金山总部)上海市金山区漕廊路号
周一上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青海路特诊部,上海市静安区青海路44号,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