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肝炎60例临床疗效观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黄疸型肝炎患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甘利欣(甘草酸二铵)、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味茵陈嵩汤治疗,15d为一疗程,治疗15d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肝炎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现代医学认为,黄疸型肝炎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变性和坏死、肝组织破坏重构,导致血液中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不能正常从胆道排出,随血液运行到全身各处,从而引起尿液、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染。日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保肝、护肝、抗病毒、退黄等,但退黄效果欠佳。中医认为,黄疸的病因有内外两个方而,外因多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所致,内因多与脾胃虚寒、内伤不足有关,内外因素互相作用。黄疸的病机关键是湿《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由于湿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常,肝胆疏泄受到影响,胆液渗入血中,溢于肌肤引起黄疸。中医治疗人法是化湿邪利小便。年8月一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黄疸型肝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黄疸型肝炎是由于肝炎病毒入侵人体,在肝脏细胞内繁衍,使肝细胞变性和坏死、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堵塞,导致血液中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不能正常从胆道排出,随血液运行到全身各处,从而引起尿液、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染。胆汁民期淤积,可加重肝细胞的损害,导致重症肝炎。临床上西医常用的药物有多烯磷脂酸胆碱、甘利欣(甘草酸二铵)、舒肝宁注射液,但退黄效果欠佳。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黄疸”的范畴。笔者认为黄疸型肝炎多因湿热蕴结,气滞血疲所致。治疗上清热利湿退黄为卞,佐以活血化瘀解毒。年8月~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黄疸型肝炎患者,在西医给予多烯磷脂酸胆碱、甘利欣(甘草酸二铵)、舒肝宁注射液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茵陈嵩汤治疗。

方中重用茵陈清热利湿,为退黄专药;田基王、桅子、茯苓、白术、大腹皮清热利湿退黄,使湿邪从小便去;虎杖、鸡骨草、白花蛇舌草、丹参、赤芍清热解毒退黄,活血化瘀;郁金理气解郁;大黄、枳实急下阳明以通腑实。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退黄、活血化瘀解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茵陈具有促进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酷结合的成分,有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力,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的作用。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肝炎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沈阳赛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zz/1216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