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心得3

岁月留痕,回眸一笑(3)重庆市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40年坎坷-攀登之旅!(连载之三)

作者:何国祥(医院)原载:霍勇主编《医路心路》第二篇:发展之河,波澜壮阔!

1.重庆市心血管疾病的有关概况

1.1重庆的地理、气候特点和饮食习惯与心血管病

1.2与心血管病相关的“重庆数据”

2.重庆市介入治疗手段的普及情况

重庆市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进程概况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2.1创业阶段(年—年)

2.1.1心脏起搏

2.1.2左、右心导管检查和常规心血管造影

年代中期以前,超声心动图尚未在国内广泛应用,当时确诊结构性心脏病主要依靠常规的物理诊断、心电图和常规X线检查。部分病例在确定行外科手术治疗前需要进行鉴别和定量判断,左、右心导管检查和常规心血管造影则成为当时重要的介入性诊断技术。通过常规心导管检查可以测定和计算出先心病的解剖部位、分流量、肺血管阻力、瓣膜口和心房或心室间隔缺损面积和未闭动脉导管的横截面积。有时,对复杂结构性心脏病需要结合心血管造影的结果,用于确定手术指征、方案。负责介入性检查的医生经常充当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时的“保驾护航”角色。外科医生切开了病人的胸膛,等待验证的是心血管内科医生们的临床诊断,这是要“硬碰硬”的、需要见“真情”的考验。这些相关的心脏导管诊断技术医院已经常规开展,也锻炼和造就了一代临床技术和基本功夫非常过关、过硬的医生。

2.1.3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心脏瓣膜狭窄

年代开始,医院开展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风湿性二尖瓣

狭窄和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至今病例数接近例左右。经过严格选择适应症的患者,不少随访20多年效果仍满意,为该类患者心脏功能的维持和生活质量的保持提供了有益的治疗方法。

此外,同期还进行了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经皮封堵治疗等,均获得满意疗效。但当年尚无大血管覆膜支架,进行大动脉介入治疗具有较高风险,需要仔细选择恰当的适应症,并作好术中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修复血管的准备!

2.1.4冠心病介入治疗

重庆市于年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限于当时的设备条件和人们难以接受有创性诊疗技术的限制,在此后10年间仅限于零星病例,没有普遍开展和常规进行,医院。

当年遇到的主要困难在于:

(1)能够满足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DSA设备不多,一些年代末或年代初进口的DSA设备已经老化、功能不适应做CAG,尤其是影像存储和处理系统根本无法满足,医院将家用放录像机配合当时的DSA行CAG图象后期存储和处理,很艰难地完成数十例PCI医院领导,临时在没有预算计划、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优先更新了DSA设备、重新翻新导管室,从而及时地保障和促进了PCI工作的开展。

(2)相关器材进口周期长、手续繁杂。年代初、中期当时尚极少专门的经营介入器材的公司,所用器材一般由进出口部门办理,申报需要填写很多表格,从申报到收到实物通常顺利情况下需要6个月以上周期,给及时开展工作、应用新技术带来很大困难和周期的滞后。加之学术信息渠道不畅,同一新技术一般比发达国家滞后5-10年开展,不可能象今天一样几乎能与世界同步进行。

(3)因为起步阶段,积累的经验有限,加之社会和民众对此了解甚少,病人和家属可接受程度很低。医院同时派出多个小分队冒酷暑去病人家里宣传相关知识、动员有强烈指征的患者接受CAG。

至年,医院常规开展了冠心病介入性诊疗:包冠状动脉造影常规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年由医院承办的四川省(年3月重庆直辖前系四川省)第二届心血管病介入年会上,医院、医院分别报告了10例、5例PCI病例结果;年在四川省心血管医院报告30例PCI的治疗结果,引起同行重视。

(待续)









































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瀹夊叏鐨勬柟娉?
鐧界櫆椋庢棭鏈熺棁鐘?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zz/68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