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比伐芦定用于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后

『推荐理由』长期口服抗凝药的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抗凝方案应如何选择?既往采取肝素桥接,术前暂停华法林口服至INR1.5,PCI术中普通肝素抗凝,术后再重新口服华法林肝素桥接3~5天,并调整INR达标。华法林最初口服INR未达标期间,可通过VitK途径抑制蛋白c和蛋白s的激活,而产生促凝作用,与肝素的桥接过程中有可能造成高凝风险。PCI术中应用比伐芦定(泰加宁?),可无需华法林的调整,增加围手术期的安全性。病史资料(男,49岁,80Kg)

就诊时间:年8月。

患者主诉:间断心前区疼痛11年,加重10日。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1年多于活动量增加后出现心前区疼痛,不伴胸闷、憋气,休息后症状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就诊于我院,考虑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后坚持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未再发。于10天前于劳累后出现胸闷、憋气,不伴心前区疼痛,持续约2小时后逐渐缓解,后症状反复发作,就诊于我院急诊,化验心肌酶、肌钙蛋白升高,建议患者行胸痛三联检查,患者拒绝,于1天前再发心前区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再次就诊于我院急诊,化验心肌酶、肌钙蛋白升高,现为进一步治疗收住院。

危险因素: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后病人,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患者出血风险高。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4年,收缩压最高达mmHg,平素服药物控制血压,血压控制欠佳。无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外伤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6℃;R16次/分;P94次/分;BP/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意识清,步行入病房。巩膜无黄染,睑结膜无苍白,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电解质、肾功能、甲功三项大致正常Cre64μmol/L;血常规:WBC14.42×/L;NEU85.41%;cTnT1.47ng/mL;BNPpg/mL;心肌酶:AST.4U/L;CKU/L;CK-MBU/L;LDH:U/L;HBDHU/L;凝血:PT16.9s,INR:1.35;肝功能:谷丙转氨酶87U/L;谷草转氨酶.5U/L。

入院心电图:

彩色超声诊断报告(一):LA37mm,LV51mm;EF41%,PAP30mmHg;人工瓣活动未见特殊异常;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心功能减低;三尖瓣轻度反流;升主动脉内径增宽约40mm。

彩色超声诊断报告(二):DR: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主动脉扩张。

初步诊断

病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

危险评估:GRACE评分62,低危。

用药情况:阿司匹林mgqd;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qd;琥珀酸美托洛尔47.5mgqd;替米沙坦80mgqd;呋塞米20mgqd;螺内酯20mgqd;华法林3.75mgqd;依诺肝素钠注射液AxaIUQ12h。

冠脉造影

造影时间:年8月。

造影结果(一):LCX:近段狭窄95%,OM2开口狭窄70%;LAD:近段狭窄70%,D1近段狭窄70%。

造影结果(二):RCA:近段狭窄70%,远段狭窄40%。

应对策略:GRACE评分62,低危,择期行冠脉造影及血运重建。抗凝策略及依据:比伐芦定(泰加宁?)(根据患者危险评估、循证证据及最新指南推荐)。

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年8月。

术中用药:比伐芦定(泰加宁?):负荷剂量0.75mg/kg,维持剂量1.75mg/(kg·h)。

手术过程(一):导引导管:6FJL4.0;导引导丝:RunthroughNS→LCX,BMWⅡ→OM。预扩张球囊:SEQUENT2.5×15mm,10atm预扩张LCX。

手术过程(二):Firebird23.0×23mm,10atmLCX。

手术总结:

PCI术后及随访

术后给药情况:阿司匹林mgqd;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qd;琥珀酸美托洛尔.5mgqd;替米沙坦80mgqd;呋塞米20mgqd;螺内酯20mgqd;华法林3.75mgqd;转天给依诺肝素钠注射液AxaIUQ12h。

术后应用比伐芦定的持续时间:4h。

术后化验:血常规:WBC7.50×/L,NEU76.82%;TnT1.47ng/ml,BNPpg/ml;心肌酶:AST55.4U/L,CKU/L,CK-MB18U/L,LDHU/L,HBDHU/L;凝血:PT18.2s,INR1.48;肝功能:谷丙转氨酶93U/L,谷草转氨酶55.4U/L。

术后心电图:

随访结果:门诊随访,症状稳定,无出血情况;出院一周后INR2.08;出院两周后INR1.97。

病例总结

病情总结:本病例患者为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后患者,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患者出血风险高,比伐芦定(泰加宁?)在平衡抗凝与出血方面表现优秀,随着BRIGHT研究和MATRIX研究的发表,比伐芦定(泰加宁?)在使用方法和剂量上已无争议,对于高出血风险患者,应用比伐芦定(泰加宁?)都是更安全有效的术中抗凝药物。比伐芦定(泰加宁?)与肝素或LMWH联合GPI相比,出血风险最低。因此术者针对本病例选择比伐芦定(泰加宁?)作为抗凝方案是合理的。

选用比伐芦定理由:比伐芦定(泰加宁?)为20个氨基酸的肽类药物,是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1.能与游离或血栓中的凝血酶催化位点、外围位点特异性结合;2.比伐芦定(泰加宁?)与凝血酶的结合过程是可控可逆的;3.抗凝效果可预测,而且耐受性极佳;4.比伐芦定(泰加宁?)血浓度与APTT、PT和ACT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0.73和0.8(P<0.);5.半衰期短,25min,停药后抗凝作用迅速减弱。MATRIX研究显示,与单用肝素相比,比伐芦定(泰加宁?)降低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同时降低出血风险。纳入22项研究、共22,例患者的最新荟萃分析表明,比伐芦定(泰加宁?)与肝素或LMWH联合GPI相比,出血风险最低。

证据引用:BRIGHT研究采用延时注射比伐芦定(泰加宁?)的方式[PCI术后持续静脉滴注术中剂量的比伐芦定(泰加宁?)3~4h],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期间,使用比伐芦定(泰加宁?)相比肝素或肝素联合GPI可减少总不良事件和出血风险,且不增加支架内血栓风险。基于BRIGHT研究及国外相关证据结果,《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提出了STEMI急诊PCI及NSTE-ACS术中及术后应用高剂量比伐芦定(泰加宁?)持续静滴3~4h的方案。对ACS患者PCI术中抗凝,虽然比伐芦定(泰加宁?)与肝素的应用均维持了Ⅰ类推荐,但比伐芦定(泰加宁?)的证据水平从B升高到了A。

用药体会:本中心自年开始应用比伐芦定(泰加宁?),至今已积累超过20例应用经验。整体用药体会发现选择比伐芦定(泰加宁?)后,患者出血风险更低术后延迟应用3~4小时不增加支架内血栓风险。《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将比伐芦定(泰加宁?)列为PCI抗凝治疗的Ⅰ类推荐。临床上,医师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推荐应用。

医师介绍

杨丽,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0年7月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进入医院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6年取得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年晋升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年曾于德国柏林UKB医院心脏中心进修冠心病介入治疗6个月,现任医院心内三科主诊,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目前已独立完成PCI余例,包括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CABG术后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并参与多项科研课题。









































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
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zz/98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