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每个疗区、每个门诊、每位医生,每天都会上演这样、那样的故事;有悲喜交加的,有喜极而涕的,有命悬一线的……
医院医院儿科,所有的故事,都是有关“爱”的,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他们甘于奉献,他们精益求精,力求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他们把每个患儿,当做自己的孩子……在这群最可爱的人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儿科创始人、吉林省中医药医院副院长——李立新。
从年,到年,一直专注于中医儿科医疗事业,一干就是30多年,已从最初的“李叔叔”叫成了现在的“李爷爷”;
从周一到周日,无论门诊,还是疗区,他天天到院,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
为了能挂上李院长的号,他让诸多孩儿医院队;
为了满足患儿的就诊需求,多年来,他的午餐时间仅有15分钟,要想当他的研究生,必须能吃苦。
虽然对于很多常规疾病,都已“轻车熟路”,但他仍旧摒弃成方,坚持一人一方,自己写出的每剂药方,都融入对患儿们深深的祝福--祝孩子们早日康复!
虽然在“二级市场”上,他的号,被炒到元、元,很多家长,还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因为家长们深信,看到李院长这,孩子就会好病……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李立新院长,吉林省中医儿科的传奇人物,患儿家长们心中的“定心丸”,医院见到李院长时,他总是是疲惫的、忙碌的、专注的、和蔼友善的……
李立新,主任医师,现任吉林省中医药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终身教授、吉林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国家重点专科带头人,荣获吉林省卫生界“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医德标兵”的光荣称号,并于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年获感动吉林慈善奖、感动长春卫生人物。吉林省十大权威主任医等殊荣。他最快乐的事,就是让“被看了一圈”的患儿健康痊愈,微笑着出院。
起步
是奇迹、是榜样、更是吉林省中医儿科的一张名片
谈及吉林省中医药医院儿科的创立、发展历程,虽然过程很艰苦,但李院长深信,这也是充分体现自己和团队价值的历程。自己始终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享受这种奉献其中的乐趣和满足感。
年,创立儿科门诊,年,成立儿科疗区,年,科室荣升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即使当时仅仅有30张床位,16位医护人员,算得上是当时吉林省最“简陋”的国家级重点专科了。相比之下,如今的小患者算是幸运的了,目前儿科固定床位76张,并时常加床10张,20张,住院患者经常在人次以上,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类危重患者的治疗需求。儿科的发展,是奇迹,是同业榜样,更是吉林省中医儿科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发展
如今,儿科的门诊,有个纪律——“不能让孩子看不上病”。如,李立新院长门诊,虽然限号30人,但时常有外地的急诊患者、重症患者,为了不让患者白跑,提高重症患者的就诊效率,李院长和他的团队医生们,时常是,一上午的门诊,“看”了一天,因为在这里不能让孩子看不上病。很多妈妈们反应,西医没有办法的事,在这,吃了2天中药,孩子不喘了,痰也上来了.....正是12年来,诸多患者的信任,让这个团队越走越远。
吉林省中医药医院儿科创立至今,已12年了。其在学术、医疗水平,已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认可,成为国家中医儿科的亮点,行业榜样,多次接待全国各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目前,已经成为全国中医儿科常见病种,如肺炎、哮喘、病毒性心肌炎单病种重点研究协作组单位,初步形成临床路径标准化规范。科室承担国家科研项目10多项,重点病例研究协作组牵头单位……面对科室承载的科研任务、社会责任,李立新院长和医护团队希望通过科室多年在中医儿科领域的临床、科研成果,总结出可以推广和复制的标准化临床路径模式,并推广开来,造福更多患儿。
未
来
谈及科室未来的发展方向,李院长更是信心满满,虽然,科室已经是小儿肺炎、哮喘的国家“协作组”单位及重点病种研究单位。李院长认为,未来还需细化科室内的学科组建设,逐步组建以心、肝、脾胃、肺、肾病症为主导的学科组,同时补充建设儿童保健学科,如治未病科室、心理咨询科室、中医康复科室、神经系统疾病类科室等,在硬件匹配到位的情况下,及时建立名副其实的“院中院”暨吉林省中医药医院医院,服务更多宝贝。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科系发展上,更是如此。
方向选择好了,有努力,有梦想,就会热爱工作,找到快乐;回望吉林省中医药医院儿科的发展之路,很光鲜,很亮丽。对医院整体来说,是一个榜样,一个名牌,一个亮点,大家很欣慰,同时压力和责任同样接踵而来。
大家把这的中医儿科当作品牌,上升到品牌后,就是让大家来挑刺的,有一点瑕疵,大家都会看出来,;工作中,自我要求必须严苛。李立新院长坦言,面对现状和团队的团结精神,很知足;面对未来,我们还有很多可能,所以,并不满足。但“名医、名科、名院”发展之路,必须坚持的走下去。
铭记
李院长和儿科在老百姓心中彻底“火了”。但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多年来,李院长始终坚持,一人一方,精准的对待每个患儿病情,摒弃成方,且每剂药方中,都要加上对患儿深深的祝福,并伴着祝福目送每个患儿走出诊室。
另外,这的儿科有个看病原则——“能外治的,不吃药,能吃药的,不打针,杜绝滥用抗生素”。如,普通的患儿感冒,90%以上,都是病毒感染所致,完全可以自愈。中医的小儿推拿、敷贴、拔罐等外治法,效果明显,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每个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儿科医生的门诊桌子上,都会备有纸抽,方便给孩子擦擦鼻涕、给家长们擦擦汗……很多患者认为:“看到这了,就放心了”。也正是始终怀揣着那份“不忘初心”的从医信仰,李院长的患者,从长春市,扩展到吉林省,再拓展到全国各地,近两年,由于公众对中医儿科的信赖度的提升,中科院的儿科门诊中,不乏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等国际友人。
从45岁到55岁,一位医者职业生涯中最鼎盛的10年;从小患者口中的“叔叔”、“伯伯”,叫到“爷爷”;疗区从20多张床位到现在时常加床到多张床……
谈及和面对成绩,李院长始终认为关键的还是儿科整体医护团队的发展使然。在儿科疗区走廊的宣传板上,患者可以随处可见他们的科魂--“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一直在努力”,在儿科疗区,所有的医护人员,用心中的那份“善缘”和满满的正能量,承担患者的疾苦,让小患者们留下病痛,带走快乐。多年来,李院长亲自带过的硕士生已经近50人次,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医儿科临床一线,为患儿服务的同时,也将传承李院长的科魂文化。
记者手记
抽去医学的人文性
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铭言明确了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抽去医学的人文性,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属性。
相信,发生在吉林省中医药医院儿科里的所有故事,都离不开治愈、帮助、安慰的医者使命,离不开温暖患者的温度。庆幸,我们身边时常有一群饱含人文情怀的医者,给每个故事鲜活的灵魂、感人的温度、终身难忘的细节,给儿科医疗团队可以传承的文化内涵,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闫宝鑫文
科室带头人
李立新:吉林省中医药医院副院长、终身教授
业务专长:小儿热、咳、喘、泻、厌食等疾病,尤其对治疗小儿肺炎、哮喘、心肌炎、感冒、腹泻、紫癜及多动症、抽动症等疾病疗效独特。在防治小儿肺炎方面,以“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为原则,开展“经络贴敷”疗法,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对儿童急危重症的抢救、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儿童保健等多方面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诊疗体系。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