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脑卒中发病增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群中「心宽体胖」的人越来越多,患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的人也相应增多,且均有年轻化趋势。
中风是什么风?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发病人年龄多在40岁以上,它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让其在疾病杀手榜名列前茅。
中风有先兆,咱可别大意!头晕特别是眩晕,突然感到周围的物体、天花板在旋转,不敢睁眼,重则伴有恶心、呕吐。
说话不清在与人交谈时突觉舌头发硬,吐字不清,或突然听不懂别人的话,或突然叫不出家里人的名字,有的同一现象反复出现,这时一定要警惕中风的发生。
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还有的人出现口唇麻木,有的呈反复发作的形式。
肢体力弱是在持物或吃饭时突然发现手没劲儿,筷子拿不住,或上楼梯时突觉一条腿发软。
视物不清突然一侧视力障碍,眼前发黑,瞬间缓解。或出现看东西模糊,或视物成双(双影),或视野的一侧看不见。剧烈头痛高血压病人如果出现突然的剧烈头痛,往往提示发生中风的可能,也可以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
智能或情感变化突然发生记忆力下降,或原本开朗的性格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这种症状往往提示大脑的特殊部位发生病变,使人的智能、情感方面发生了变化。
晕倒短暂性脑出血发作,尤其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可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病人表现为突然晕倒,几秒钟后又苏醒。
睡眠异常睡眠增多,整天昏昏欲睡,倦怠乏力,也预示有中风发生的可能,不可忽视。
哪些人容易「中风」
中风是在一定病理基础上发生的。因此,那些具备如下中风病理基础和中风危险因素的人,较容易患中风:
1.老年人。人体血管壁发生退行性改变,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中风的潜在性病理基础。
2.具有下列慢性疾病之一者:
(1)高血压;
(2)心脏病(主要是冠心病);
(3)糖尿病;
(4)高脂血症;
(5)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易发生中风;
(6)血液病。
3.有以下因素和嗜好者:
(1)直系上代有中风病史者;
(2)肥胖者;
(3)脾气急躁者;
(4)嗜好肥腻、吸烟、过量饮酒者尤其是饮烈性酒者等。
如何预防中风?
中风的相关性因素很多,既有基本条件,又有诱发因素。所以,预防中风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控制血压;
2.预防和治疗其他相关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脉管炎;
3.杜绝不良习惯,尤其要戒除烟、酒嗜好;
4.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倡高蛋白、低脂、低盐、低糖及富含纤维素、钙质和维生素的饮食;
5.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劳累及用力,保证睡眠时间;
6.善于充实和调剂精神生活,保持心境平稳,避免紧张、刺激及各种不良情绪;
7.适应自然环境变化,保持一定户外活动;
8.定期查体或随诊,遵从医生指导和按医嘱用药;
9.发生可疑中风先兆时及时就医。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10.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这时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